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传统的企业制度愈来愈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任何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企业的兴衰存亡越来越取决于企业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能力的强与弱、创新进程的快与慢、创新意识的紧迫与迟滞。如果不对传统的企业制度加以创新、重组和再造,那么,在世界性的竞争浪潮中,企业将很难生存和发展。
企业制度创新面临新机遇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为企业制度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制度创新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实力上,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我省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激活了企业的各项要素。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清理企业历史债务、减轻企业负担。国家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显着增强,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制度创新正逢其时。
政企分开,拓宽了企业制度创新空间。随着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企业机构、企业审批制度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其直接结果是把企业完全彻底地推向市场,让企业能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上,自主选择企业制度与组织,自由竞争,这就为企业制度创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全方位对外开放,为企业制度创新引入了新的活力。加入WTO,中国企业直接接触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近距离体验跨国公司的制度模式和竞争方式,从更高层面上审视企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企业制度创新理论与实践,都有了变革性的突破。企业制度创新与调整,着眼于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极大地提升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效用,在全球环境下设计企业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这对正在思考、探索制度创新的我省企业,起到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国内企业家阶层的知识化和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为企业制度创新提供了稀缺的人力资本。九十年代以来,我省企业家的知识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特别在近年崛起的高新技术企业内,其管理团队更是充分体现了知识化、专业化。同时,海外留学人才已经把眼光投向国内,纷纷回国创业。他们不仅带来知识和技术,还带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文明成果,势必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新一轮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谁能最大限度地集聚人力资本,谁也就充分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
新一轮企业制度创新的特点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包括企业外部组织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与创新,是对利益格局的新的调整。传统的企业制度安排注重的是资本、土地、厂房等有形要素,新一轮制度创新更为注重知识、技术、品牌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制度创新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制度创新应与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企业的制度创新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传统工业和乡镇个体小生产继续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就逼迫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梯度型,决定了企业制度创新必然呈现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能追求“一刀切”的统一模式。
制度创新应与知识密集相联系。这一方面体现在创新过程中,要突出理性思维、科学决策的特色,一个创新方案的形成,除了对本行业、本企业技术、产品等深刻认识之外,还需要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律等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创新结果上,即人力资本在企业制度安排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企业人力资本,指的是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技术研发人员等。
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这为我省企业制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其创新方向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行使权利的原则规定,它构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其创新方向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
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具体规则的总称,其创新方向应是通过变革性的有效管理,从而在要素不变或者在较少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提升企业效益。作为管理制度最重要内容的分配制度,其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在更高层次上的平衡。
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三者合起来为企业制度,其创新的总目标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企业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效率为目标,制度创新要有利于发展企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要积极与国际惯例、国际规则接轨,大胆借鉴国际上企业制度创新的经验和做法;要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努力构造有利于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促进人才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