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导。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企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必要和先决条件,这已成为每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共识。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仍面临着产品质量低、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高级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等诸多挑战,企业文化仍属于约束型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有新思考,需要重新构建起具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
一、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民营企业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传统精神、企业理念、价值观以及员工行为、风俗习惯等。作为民营企业文化,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直接外在表现。例如产品、服务、厂房等;制度层主要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它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道德规范、员工精神状态等。民营企业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凝聚功能。将民企员工通过共同价值观,精神理念凝聚在一起,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企业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努力工作。
2、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沟通,使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引导员工全员参与管理,倡导团结互助,减少产生摩擦的可能性,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3、约束企业行为。当企业的文化被传达给社会时,社会对企业将产生有形和无形的监督。这种监督要求企业员工时刻注重工作质量,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以企业形象为准则。
4、引导企业发展方向。要求企业管理上讲究战略,实施规范的企业战略规划,这有利于民企实施长远规划,合理、正确地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导致企业行为的风险性。
因此,企业文化重构的过程就是培育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以文化凝聚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约束企业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的过程。
二、民营企业文化的现状
我国少数民营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正逐步走上科学管理阶段,并向文化管理阶段晋升,即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性,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可是,大部分民企仍处于“家文化”的经验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并不尽人意,往往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
(一)建设缺乏重视。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特点,使其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即赢利能力,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更多重视。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所作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只有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作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经理人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进行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经理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要素。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经理人的思想观念却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未能发展到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于企业生产的发展。
(二)定位模糊。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般都比较曲折,很多企业是从小作坊式的生产逐步发展到有规模的、专业或多元化的经营生产。发展之初并没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更不用说长远的文化定位了。当然每个企业,无论是自然成长的或是根据战略建设的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情况,可是要真正形成推动企业进步的“文化资本”,就需要企业家和其员工将现存的文化整合提升,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文化——即文化定位。许多民营企业在迅速成长扩张的道路上,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立竿见影。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民营企业文化定位更需要相对稳定和清晰。
(三)内容单一,缺乏个性特征。以几句口号、几幅标语、一首企业歌曲和员工制服的统一等,代表全部的企业文化内涵,且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领域不相吻合。无法展现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
(四)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为较低层次;第三、四种类型较少,为较高层次。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企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较弱,必须尽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较高的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五)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民企文化基础薄弱。人们的思维被动地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约束,从而限制经理人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无法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和有效的文化传播体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削弱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升。
三、重构民营企业文化的策略
进行民营企业文化重构,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格局予以彻底打破,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次或结构,逐步实现现有企业文化向理念引导型及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的转变,使其成为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重构应遵循两大原则:(1)遵循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规律的原则,分阶段逐渐实施。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扩散与物质生产不同,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主要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来反映,常常以不同形式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或渠道来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它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所以,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切莫急于求成。否则,就会给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文化力巨大破坏。(2)促进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原则。重构新型民营企业文化,是为更好适应和更快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如不能实现这一点,企业文化重构就没有必要。所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应是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出发点和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