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提出了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战略应对措施,期望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一、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
现代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愈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也出现了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中国目前的物流行政管理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一方面是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门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的企业部门进行管理,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统筹协调全社会的物流管理。依据这种条条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物流体系各部分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是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的分离。由于中国长期内外贸分离的格局,导致了物流的内外分割。这种条条分割和内外分离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
2、社会物流观念薄弱
近年来,虽然中国对物流企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升温,但总体来看,社会物流的观念仍很淡薄,对物流企业的认识仍局 限于运输、仓储、搬运等,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一些生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开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价格策略的制定,很少关注物流方式的合理调整对物流企业发展的影响。从对物流方式的选择看,更多的生产企业仍然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虽然也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但这些都只限于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物流服务,本质上仍追求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的“大而全”,主观上排斥社会化物流服务和对第三方物流方式的选择。这是制约物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3、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要使物流业务做到高效,一方面要使运输工具标准化,包括集装箱、托盘、货车、货架等;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即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例如在澳大利亚,运输都是以1×1.2米的托盘为计算单位,可以在澳洲随货走,因为全国都是统一的,便于统计、计算托盘的数量和价值。而在中国,有的是采用欧美的标准,即1×1.2米,有的是使用日本的标准,还有少量是自己定义的标准,仅仅一个托盘的非标准化,就造成了运输、仓储和搬运等方面的巨大效率差异。在信息系统方面,中国条形码的应用不够普遍,而且信息数据库共享也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实物流和信息之间沟通不畅,大大降低了流通效率。
4、物流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欠缺
目前,中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业务内容多数仍是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运输,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很好发挥。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要,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专业物流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从中国目前的物流企业看,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应用能力,物流业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等能力都嫌不足。
5、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目前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存量看虽然数量不少,但普遍面临设备陈旧老化、设备管理技术落后、物资吞吐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在目前,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的设备和设施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需要一定的政策安排和资金投入,对物流企业内部的设施改造和建设则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
6、缺乏物流经营的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企业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相伴而行的。中国传统上对物流管理和流通的理解和操作已跟不上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步伐和管理的要求。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是缺乏的,这是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固然应从大学基础教育入手,但更应在物流实践中培养人才,注重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可以“送出去”,派人到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和深造;可以“请进来”,聘请国外的专门人员参与企业的物流管理和经营,同时培养自己的管理经营队伍。在培养人才方面,既要注重对物流技术、管理知识的培养,更应该将这些专门知识与中国的物流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物流企业发展中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有关部门如教育部门、物流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同时,企业也要有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适合于在本土作战的人才。
二、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1、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
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物流管理,采用由企业各相关部门、司法、民间行业组织分别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安全操作的监督、环境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等,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虽然目前各国企业均没有统一的管理物流业的部门,但一般由某一部门负责协调,并以形成良好的物流供应链为主要目标。
2、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法规
目前,各国及地区都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法规。由于物流存在于所有有关物质资料的生产及消费之中,因此,各国的物流管理法规都使用所制定的物流各环节各自的法规,如,合同类法规、运输类法规。各国有关物流的法律,主要涉及作业安全、环境保护、经济合同等方面。
3、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政策
西方国家的企业在物流管理上,推行的是“自由”政策,鼓励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公开竞争,但这又是以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为前提的。企业对市场管理方式不是采用行政命令,而是利用有关的法规。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物流业限制的放松,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式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造宽松的物流经营环境等方面。
①通过减少国家对运输业的控制,促进物流业的自由发展。
②企业制定发展物流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上引导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③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不同运输方式集约组合的多式联运。
如:德国等所有欧洲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和建设货运中心是德国加强现代物流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货运中心,又称货物分拨中心、货物配载中心,是德国大力倡导、扶持发展的集约化运输组织形式。它依托一定的经济区域,以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输方式、快捷的运输网络、周到的运输服务,把传统的分散经营的众多运输企业及运输服务企业吸引到一起,各方货物经过中心进行分拨、配载,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迅速地送达目的地。
三、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战略
1、物流企业发展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物流企业发展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3、创造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企业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升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升经济效益又提升社会效益。
4、物流企业发展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升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5、物流企业发展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6、物流企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企业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升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8、物流企业发展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升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升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