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提出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企业发展“八零年代靠胆子、九零年代靠路子、今天靠脑子、未来靠牌子”。听到这句话,很多企业家都会大大的点头,又大大的惆怅。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几乎等同于很多国家50年~80年的发展,经历了这二十年市场化经济的大潮,经营者们早就具备了“爱拼才会赢”、“美酒、美女加美元”的能力和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游戏规则的越发完善和规范,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的经营者们惆怅了…
毕竟在现今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和销售利润正受到空前的打压。企业如何转型?管理如何提升?资源如何整合?品牌如何打造?时刻萦绕在经营者的种种困惑逼得他们高呼,敢问路在何方?
那究竟路在何方呢?让我们针对现有一些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逐一分析,看看是否能找出一剂良方。
一、管理能力滞后
几乎不用寻找案例来说明,大家都可以看到,从八零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家绝大部分是草根阶层,即便是略微成型的体系也均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管理理论,且大都是建立在家族式管理的基础上的。而同样是家族式的管理体系,它又缺乏和很多欧美企业动辄数十年至上百年的历史积累的可比性。
在中国企业发展中都有这样的误区,大家都在寻找一套可以导入先进管理体系,认为可以解决中国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从本质而言,中国企业的管理务须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沉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此绝非一日之功也。
为什么这样讲?任何企业在任何阶段都有企业文化。在企业成型的初期阶段,其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老板文化。第一任成功创业者管理下的企业体制其棱角分明,优势和劣势同样的明显。坚忍的创业品质形成了一种固化的、甚至有些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征。只有通过时间的推移、第二代、第三代领导者的对企业管理的不断调整与整合才能最终得以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又能如何既迅速又有效的提升管理能力,不让它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呢?只有两个字—“精简”。让我们暂时抛弃学习那些所谓的一流企业的管理理论,一切管理行为都不能以牺牲企业迅速地反应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和有竞争力的管理成本为代价。对所有的中国企业来说,轻装前进,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资金实力有限
所有的书籍谈到营销的要素中无一把资金列在主要因素,笔者还听到很多咨询公司的顾问们在高谈阔论的时候都妄称只要有思想,资金不会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这完全是一种害人的思维。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清醒的看到,市场的发展逼得我们必须迅速壮大,也就是说在现如今的残酷竞争时代,利润的获取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的。发展慢就意味着被淘汰被蚕食。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任何一家中国企业也绝不可能像一些欧美企业似的,在介入市场的前期就已经做好了三五年内亏损的计划和准备。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在上任初期都面临着老板下达的短期内扭亏为盈,抑或利润迅速提升的行为底限。试问,依靠民营企业这样的家底,他们如何才能作出抉择?
不尽要问,“少花钱、多办事”在这个这个年头还有那么好的事情吗?
那对此的建议也只有两个字—“规避”,凡事先拍脑袋再胸脯,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一切可以规避的手段和形式(其实方法有很多)转嫁风险较大的环节,将财务管理和评估体系渗透到运营流程的每一个角落。
三、技术手段落后
日前获悉广州本田在中国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手笔在国内企业鲜有得见。坦白得讲,如果刨去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等行为,中国的企业综合能力无一能和欧美或者日本的一流企业相比。
诚然,我们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对普遍以成本优势化为立足点的中国企业来说,对技术革新的成本投入意味竞争优势的丧失,离悬崖更近,其所承载的压力和风险更大。更何况中国所阶段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现状使企业对科技层面的投入失去了有效的保障。
当然,在此绝对没有反对企业进行科研投入、产品开发的意思,创新应该永远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只是需要因地制宜,我们的研究部门、龙头国企,我们的海尔、联想、华为等应该大力去做,而我们的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要谨慎去做,小心去做。
怎么去做?那就是—“学习”!当然大家不要简单的曲解为抄袭、盗版。子曾经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接受它、了解它、模仿它、超越它,日本人就是这么干的,现在它成了超级经济大国。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途径和平台空间壮大,社会的进步创造了如此有利的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不但要学,还要学到老。
四、缺乏团队精神
现在的民营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创业的一代,不可否认,他们都具有自己一套通过了无数此的实践加以印证了的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是专家。但很可惜的势这也恰恰形成了中国企业发展的致命软肋。
大而言之,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当我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飞跃的时候,我们似乎也保留了一些对帝王将相人物的神话般的信任和崇拜。从小处看,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提到海尔首先就要说张瑞敏,一想到华为脑子里就立刻迸出了任正非。可谁又想到他们背后强有力的团队呢?那才是企业真正壮大的基石啊!
系统的的营销管理体系,有力的营销团队建立是很多企业家的能力之外的。那怕是引进受过规范的营销培训和理论学习的职业经理人,都需要有和企业家磨合以及和企业文化碰撞的过程。好的结果可以出现火花,来有效加速企业的发展,坏的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贻误了商机,损失了效益。其实不管结果如何,企业或者说企业家们“整合”的能力都十分重要。个人的能力只能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只有团队的协作才能成就整个战争的胜利。
中国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一大批迅速崛起的企业同时也将不断的将很多发展中的企业淘汰。但相信只要记住精简管理体系、规避资金风险、学习先进技术、整合团队能力这四条,我们的很多企业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