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事必躬亲的价值

事必躬亲的价值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做小企业容易,做大企业也容易,把小企业做大不容易。
专家们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大企业的运营法则,也是小企业的学习标杆。然而,望着这些高不可及的标杆,多数小企业已经主动“缴械”了——因为“学不了”。
前几年国外有一本畅销书叫,讲的是高科技产品从出世到被市场所接受,要跨越一道“鸿沟”,否则,就失败了。其实,不光高科技产品如此,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如果只讲大企业如何做,而不讲小企业如何跨越“鸿沟”,那么大企业可能就永远只是“远大理想”而已。
跨越“鸿沟”,就是把小企业做大。多数小企业是死在鸿沟面前。
跨越“鸿沟”,其原则是“向大企业看齐,但不向大企业学习”。向大企业学习应该是已经跨越“鸿沟”后的行为。
对于小企业的成长,我最近感受非常深。
我现在任职的企业是家小企业,我们的目标当然是想做大,那么,我们就既不能按照原来的方法做,同时也不能模仿大企业的方法——因为我们还不是大企业。我仔细思考过一阵时,应该是跨越“鸿沟”的办法。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事必躬亲这个词应该是个正向评价的词汇。想当年,诸葛亮以“鞠躬尽瘁”赢得中国的好感,其做法就是事必躬亲。
现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西方现代管理价值观面前,事必躬亲似乎有了更多的负面含义。比如说,我们经常批评一些小老板做不大的原因就是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培育不出人才,就如同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一样。同时,事必躬亲还可能产生对个人的依赖,比如某件事只有老板能做得了。很多小企业的老板有个感觉,就是离开他就玩不转,这是事必躬亲的结果之一。
我是反对事必躬亲的,并曾经写文章批评诸葛亮所犯的这类错误为“光荣的错误”——道德层面的“光荣”与管理学上的“错误”并存。
然而,我最近却在事必躬亲,甚至准备把公司的各项工作“过滤”一遍。
说实话,我最近比较痛苦,因为我在做一些我曾经反对的事。仔细想明白后,又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事。比如,对于事必躬亲的理解,我又有所改变。
我任职后,一直在强力改变企业。为什么说是强力改变呢?一是因为公司成立这么多年来,已经有了传统,或者说企业文化。我说过,除了企业的基因不能变,其它的都要变。这似乎在模仿原来韩国三星的说法——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我正是看中这家企业的基因很好,才敢于任职。所以,基因不能变。因为基因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个大企业,老鼠的基因决定了即使是一只大老鼠,除非发生基因突破,也不能长得像一头象那么大。一头小象大过一只大老鼠,这是基因决定的。
改变之难,在于两项因素:一是因为有传统,或者说是企业文化,我更愿意称之为“集体习惯”;二是不会变,不知道怎么变。
大企业,人才比较充足,一项工作交待下去,就会有合格的人去做。小企业,每类岗位可能只有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干得不好,你要么培养他,要么辞掉他。如果刮掉了,新招聘的人可能还不如他——要知道,你是一家小企业,高薪也不一定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很多专家们对小企业不理解的地方。
不改变不行,交待给部下去改变也很难——不是没有这样的部下,而是很少。那么,事必躬亲就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因为一直是家小企业,所以做事难免会进入小企业的做事思维。我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多数员工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我能理解;我的思维,多数人不能理解。
如果多数员工不能理解,那么,就需要亲自参与做一遍。成功了,员工就会理解。
如果事必躬亲的结果是显示只有自己能干,或者以后必须次次事必躬亲,那么,我就失败了。
有些事,如果你没有亲自做过,那么,也许你能讲出很多道理,但感觉是很难找到的。我现在所做的事必躬亲,其目的是通过亲自经历一遍,从而进入我所希望正常轨道,也就是我说的“理顺”——管理学上叫做“流程再造”,我很少用这个词,因为对公司员工太抽象了。“理顺”以后,就不必事必躬亲了。
当然,事必躬亲也不是说做一遍就能理顺的。最近我经常在公司开会时打一个比喻,一个孩子长大了,那么服装是不是应该换?新服装不仅比原来的尺码更大了,而且风格款式也不一样了。一个在成长的孩子,就在不断换衣服,而且刚好合身的衣服,很快又不合身了。
这就是我目前面临的现状。从事必躬亲“流程再造”,到形成新流程,从而不必事必躬亲,最后再进行新的流程再造,从而必须再次事必躬亲。
这样的问题,不仅我存在,而且其它管理者也存在。比如,店长的店长只负责一个门店,管理方式主要是现场管理,要是有导购员做得不好,很自然地就事必躬亲了。现在,这些店长很多升职为区域经理——大店长,现场管理很难了,事必躬亲也难了,这对店大长们是个很大的考验,有些人转变就比较难。
到公司任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市场扩张。我认为没有经验,所以交待其他人做,后来发现第一批扩张门店有问题,所以,只有亲自参与,现在,因为已经理顺,所以,已经不需要事必躬亲了。
如果事必躬亲,做的是日常工作,那么,这样的事必躬亲不值得提倡,企业也做不大。
如果因为企业管理升级或流程再造,那么,事必躬亲就值得。
说实话,前段时间因为几乎每项工作的流程都要过滤一遍,情绪很不好。现在,想通了,过滤是为了管理和流程升级的需要。
如果事必躬亲是为了以后减少或不再事必躬亲,那么,事必躬亲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

相关推荐:

杭州企业管理咨询

经理人

盛和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