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效率来自于分工合作,企业的形成则主要依靠企业家的活动,他们通过基于信任关系的一系列合约,将各种稀缺资源聚合到企业中。一旦企业创立后,就面临着日益复杂多样的管理问题,即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方式来配置内部的资源。深入来看,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或者说通过良好的机制设计来使人们创造性地努力工作。机制设计的不同集中表现为企业千差万别的企业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
一、宗教信仰影响企业管理模式
通常来说,宗教信仰主要通过3种途径影响到企业管理模式。
一是当企业家本人是信徒时,他往往会主动地应用宗教教义来确立企业管理模式。例如,香港有一家叫做“国天香”的公司,其董事长梁德成就提出“用佛法来管理企业,是引导企业走向繁荣、利益社会的良药”。他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离不开道德与功德的积累。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时,他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得新颖。在某种意义上,宗教思想更像是哲学思想,因为它能指引企业正确向前行驶。在佛法的指导下,这位企业家认为“对经理人来说,感恩是双向的,不仅你要感恩员工,员工也要感恩你”。
二是企业家利用员工信仰宗教的特点设计企业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家不仅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他们也善于将宗教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例如,青岛双星集团内部有人偷鞋,集团外也有人进来偷东西。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想到的办法是“让观音为我站岗值班”,他宣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观音菩萨都看得见。当地很多人信奉观音,汪海的办法非常有效。
三是一些企业家即使本身并不信仰特定宗教,但能够从宗教思想和宗教组织制度中汲取和借鉴相关的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模式。例如,一些管理学者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企业管理一张独特的王牌,其开发利用价值不可估量。有的管理学家推出了《道与企业管理》、《<心经>与企业管理》等论着。我国知名企业家张瑞敏、牛根生、薛永新等对道家管理思想推崇备至,他们运用老子智慧获得了企业管理的巨大成功。与此类似,儒家思想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宗教资源,造就了一大批儒商。虽然儒家思想不具有“轮回”、“原罪”、“末日审判”等更具震慑性的学说,但在互爱向善,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准则,推崇道德的自我完善等方面与佛教、基督教并无本质不同,都可以被运用到对于人的管理和教育上。
究竟哪种宗教信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的效率呢?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实证研究。从表面看,各宗教信仰的超自然力形态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强调来世的报应,有的注重神灵的庇佑,有的倡导天堂的美好,有的重视良知的安宁,但共通之处在于企业可以借宗教之力约束自己、约束员工,以求在经理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有超自然力监督的互信合约。《中国企业家》2004年第11期有一篇题为《当企业家遇上宗教——管理的回归》的文章,其中在介绍分析了多个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企业家之后,总结指出,无论是虔诚的信仰者,“还是借宗教之力约束自己、管理企业的其他企业家,他们都在宗教中找到了有益的东西,并尽力将它传达到更远的地方。道也好,术也罢,有了约束,事物才可能更好更快地生长。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们都心怀敬畏,他们的生存环境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二、法儒道思想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用法家思想治天下,用儒家思想安天下,用道家思想持天下。你的企业团队将在商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先以法家思想奠定公司的行为及法度基础。而后以儒家思想管理公司,最后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
案例:李总刚创办公司的时候人员很少,算自己在内只有十几个人。他想这个时候没必要太严格,要与大家兄弟般相处,大家才能尽力为公司做事,于是和下级兄弟相称,不分彼此。可一段时间后,李总发现自己的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员工经常有令不从,自作主张,迟到、早退,纪律散漫。虽然拿李总当兄弟看待,也认真做事,但工作效率却很低。有时员工间或工作中出现矛盾、问题时,无法可依,李总作出的裁决80%大家都是不满的,其实李总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与牺牲,大家却依然不满意,不理解。此时李总才意识到,当初的想法是错的,决心整改。于是,推出了严明的公司章程、客户拜访制度、差旅报销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规章。本指望可以扭转目前的散漫、混乱局面,可谁知刚一推出就遭到所有员工的抵制,一时间,怨声载道,口水漫天:认为李总不是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了,赚了钱,公司壮大了就拿元老开刀……已经习惯了散漫工作环境的员工哪受得了严格的约束,虽然这些规定合情合理。有辞职的,有消极怠工的,有我行我素的,一时间,公司几乎进入了瘫痪状态。正在此时,一次酒会上我与李总结识,他谈到公司的现状,眉头结成个疙瘩。我给他的建议是:坚决“王左断臂”——把阻碍公司发展的员工果断裁减。这个大手术必然会伤公司元气,但为了长远的健康发展,必须如此,而后推荐给李总一套“法、儒、道管理想”。现在李总的企业已经走出困境,做到了两个全国知名品牌的东北区域总代理。
如今在管理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管理尺度与方法上的问题。比如和员工相处太过亲密,本以为可以和下级打成一片,方便管理与沟通,可结果却是走的越近,越难管理,失去了威信,员工随意妄为,有令不从;而严厉些吧,员工又觉得你很苛刻,产生了抵触情绪,依然工作效率不佳。
此时,我们企业管理模式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历史文化中流传积淀下来的智慧。我国传统文化丰富而高深,其中争鸣的诸子百家文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即具有很高地借鉴意义。其中主要代表有: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灵活运用则可打造一种和谐强大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文化氛围。
在中国,儒家文化盛行了2000余年,一直为历代君王治理天下所用,而儒家文化更普及于民间。在我国历史上,乃至现在依然是大到治理天下,小到人际交往,无处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以仁德为本,和谐处事的思想观。在早些年中国的国有经济体制下,更是把儒家的思想无形中发挥到了及至——能力是次要问题,而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就可以平步青云。这种观念一直延伸到我们如今的企业管理当中。和谐关系,仁德载物,这种管理思想不能说不对,但运用这种理论思想的时机是否正确才是关键。事情本无对错,只是看是否做对了时间。
我们先来看看法家的哲学。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秦国就是依靠法家的思想,训练出了强大的军队,统一了中国。法家提倡: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提倡人无高低贵贱,触犯法律则一律同罪:“定分止争”,明确物的所有权:“不法古,不循今”,推崇不断创新、改革等。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应用到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初创基业的企业,十分有借鉴意义。一个国家如果法律不健全,社会就会变的混乱,一个公司也是同样道理,若行事无法可依很快公司就会出现混乱,推委、扯皮、谋私、越权、贪污等问题会纷至沓来,而此时更糟糕的却是没有一个法度、规矩去管理。没有律法,即使是再轻的处罚,当事人也会觉得重,而且不满于为什么要拿自己开刀。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触及了这条高压线,自然就按规定处理,也就没人会有怨言,因为大家是接受了公司的规定后才加入公司的,所以,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要用法家的思想,建立起严明合理的公司规章制度。确立了严谨的制度后,此时除依法管理外,就要运用第二种思想——儒家思想。在共同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中,与大家和谐相处,创造基于律法为前提的情感管理。做到以威,慑天下,以德,安天下。
待公司在以上两种思想下和谐平稳发展成熟后,导入第三种思想——道家思想。
道家推崇“虚静无为”“无为而治”很多人觉得道家的思想有些消极,不适合用在管理上,其实道家的哲学内涵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具有强大的韧性力量。可以说是无人可以摧毁的。到此阶段,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强大的,高度智能的,不可摧毁的组织。
以上三种思想各有特色,但独立开来,便显出了缺点与不足,只有组合运用,威力才会强大,但切不可颠倒了顺序或过分强调某一种思想,凡事过犹不及。过于依靠律法治理企业,容易造成员工忠诚度低,无归属感,甚至觉得不平等,受压迫,与公司貌合神离,完全是利益驱动。这样的企业一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极容易轰然倒塌,土崩瓦解。而过于注重儒家的思想,又极容易导致企业没有生气。
道家思想更要在前两种思想已经充分奠定公司扎实基础的时候才能导入。曾经听过某个企业的领导在大讲无为而治,但我知道的却是现在他们企业连罚款制度都没有成熟完善。此时想无为而治只能是天下大乱。用法家思想治天下,用儒家思想安天下,用道家思想持天下。你的企业团队将在商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总之,决定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很多,例如企业的产权性质、法律制度、产业性质、领导风格等。然而,即使在其他制度性条件和市场环境都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