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中率先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迅速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确立了区域经济中的市场先发优势,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民营经济企业制度创新的初始动力来自民间,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动力也当出自民间。在当前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创新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要素供给和产业转型的约束的形势,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正面临再创体制和机制新优势的考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营企业是经济的主力军,下面就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强强联合”或者“强弱联合”这一企业制度创新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深入探讨企业在推动新一轮企业制度创新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企业制度创新—民营经济制度缺陷
民营经济企业制度创新的案例,是1982年12月温岭县社队企业局批准成立的温岭县牧屿公社牧南工艺美术厂等4家社员联户企业,它标志着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的区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中的市场机制先发优势,即民营经济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及体制机制的领先;也得益于区域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后发优势,即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选择能够较好地适应人们改善“吃、穿、行”为主的消费结构的产业结构的需要。随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就民营企业本身而言,其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结构变化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信贷规模紧缩,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等综合形势的影响下,民营企业表现出转型创新滞后、竞争力不强、组织资金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缺乏、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致使中小企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成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性瓶颈,这是民营经济的制度性缺陷,集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重视对所在行业及拟进入行业的市场动态和未来经济走势对该行业影响进行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用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但是,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目标,陷入“无战略经营”状态,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方向,往往注重短期利益,一旦出现市场机会就出现新增投资一哄而上,投资过于集中,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起价格大战,造成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最终使企业收益低下,企业成长进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九五”以来,民营企业并未完成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消费结构的变化的任务,而是在出口导向下发展加工业务,用量的扩张出口来拓展企业规模。这就延缓和错失了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营方式转型的过程和机会,降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与发展空间拓展能力。
2.家族企业产权特征明显。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管理的企业,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家族控制产权和经营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在产权方面存在的缺陷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产权结构和资金来源单一,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界限模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开等等问题,限制了企业吸纳社会资源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界定产权时,家族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提出明确界定产权的要求,很容易发生产权纠纷,造成了企业的发展动荡或资产肢解拆分。如城北街道某一龙头企业,就因为家族纠纷导致企业资产一分为三,拆分后三家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同。上市企业也带有明显的家族企业色彩。这反映出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民营企业产权特征仍然处于家族联合,而尚未发展到“强强联合”或“强弱联合”这一阶段。
3.家长式管理致使决策随意。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小规模企业,由于是私人企业,在经营中产生了个人最大权力行为,经理人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家长式单一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往往造成决策的随意性,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管理环节增加,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科学决策的需要时,在采购环节、销售环节产生了个人利益导向的行为,使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会在不正常的内耗和决策偏差甚至失误中丧失殆尽。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低,在聘请高级管理人员的问题上,企业受效益限制和管理上的不协调而难以负担,不敢任用。
4.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企业对员工文化凝聚力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和资本积累扩张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利益最大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较大规模企业和知名企业有主动行为并有所作为,而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由此带来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当前,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品牌建设,但大多数企业把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割裂开来,把创名牌与做广告简单等同,认为广告做得多就能创出名声,有名声就自然成名牌,注重产品生产和品牌外在形象表现,却不重视创造信誉,建立企业文化,更缺少与名牌理念确立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没有有效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真正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现代企业意识。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家族情感型和制度约束型,实行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企业主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明显,企业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与企业文化的和谐内涵要求相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工人”,民营企业员工的高流动性也导致员工的凝聚力差,员工没有归属感,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
二、企业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
由于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逐步弱化,草根型民营经济固有特点导致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其他地方的现代型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企业“低、小、散”问题更趋突出,解决当前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企业制度创新。而在企业制度再创新中,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
1.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经营理念的冲突。温岭的传统文化是平民文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平民文化又具台州特色:在义利观上以“义”搏“利”,以“义”辅“利”,其基本特征是:地缘性、血缘性、自私性、狭隘性,表现在民营企业中就是小富即安,不愿把企业做大做强。在主客体关系上,表现更多的为“自主性”、“独立性”,缺乏协作精神,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由于不善合作,不敢、甚至不愿与人合作,这种创造往往只是小改小革小创新,缺乏重大突破和原创型的发明创造。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主普遍不愿意与其他企业进行某种形式的合并,也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共创品牌。
2.小农经营模式与企业二次创业的冲突。一些企业在上一定规模和水平之后,存在着“三小”思想,即“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乐惠思想”,不思进取,缺乏继续创业、创新的动力,表现为企业家群体的创业创新意识不强。一是再次创业意识不强。企业往往在经历产业集群、无序恶性竞争之后,才痛定思痛,在环境迫使的情况下进行技术、产品创新。二是再创新的精神意识不足。大部分企业在目前宏观环境紧迫下,尚未有生存危险,没有危机感,满足于既得财富,存在能赚多少就赚多少的思想,再创新的动力不足。
3.公共市场缺陷与企业创新需求的冲突。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企业资产交换、重组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系。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私人产权界定不清本质上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突出问题。当私人资本意识到界定产权的成本远远小于继续维持产权含混所蒙受的效率损失时,就会要求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出面界定产权。而目前产权界定的成本过高也导致民营企业普遍继续维持产权含混状况。此外,民营企业在市场融资方面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公开上市发行股票,二是通过银行借贷。而政策对私营资本上市有诸多限制,银行贷款也有非常苛刻的条件。2006年,全部银行信贷资金约70%以上为民营企业家所有,民营企业拿到的信贷资金不到30%。要素市场不完善,企业资产重组的交易税费高,严重限制了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
三、在推动企业制度创新中企业的定位和作用
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对出口构成不利影响。国内经济环境中,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和资源紧缺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当前,企业实施整合、联合、兼并,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之路,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以企业组织的创新实现对品牌、管理、技术、人才、信息、流通、营销资源的整合是企业理性、智慧的方向。民营企业制度再创新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企业应该做好宣传引导和助推工作,为民营企业制度再创新创造条件。
1.营造创大业的人文环境。提升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一是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群体的创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战略思维,破除“小富即满,知足常乐”的思想,树立诚信、守法、思源、思进理念,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引导民营企业主着眼大利,不以一时一事的利益大小来衡量创新的成功与否,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共赢多赢的心胸,敢于和善于与人合作创业。三是企业要加强规划指导、以政策和项目为民营企业搭建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四是要树立企业制度创新的先进典型,营造创新光荣、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创新氛围。
2.营造理念先行的认识环境。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技术竞争力则是由制度竞争力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第一竞争力。企业要主动帮助企业主树立理念先行的思想,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对企业主进行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到清华、浙大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CEO高级管理研修班深造,或者赴国外学习培训,吸收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二是引进“知脑”,搭建咨询平台,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实现民营企业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创新,强化企业基础,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全面引入战略研究与科学决策机制;四是引导企业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性竞争,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和培育市场。
3.营造利于企业制度创新的政策环境。营造政策环境,解决企业制度创新的瓶颈问题,企业应建立符合市场运作规范的行政制度秩序、发展要素市场、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从企业层级来说,也就是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一是转变企业职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少企业行政服务费用,使企业能轻装上阵。二是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企业要加大市场秩序建设的力度,规范竞争行为,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减少私营企业的交易费用。这里既包括降低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费用,也包括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的平等机会,以及做好产权界定降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等工作。从民营企业的微观层级来说,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即在中小企业中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特征的有效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五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4.营造文化是竞争力的价值环境。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指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主要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性、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得到高度体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民营企业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增强对广大员工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二是建立新型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经营理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也直接支配和影响企业的行为。三是构建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高超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应把自觉素质、人的精神、群体共识放在管理诸要素的首位,通过文化环境的感染、诱导和约束等方式去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四是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一半是文化,一个名牌的形成过程,必然体现着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宣传等各个环节要控制和提升文化内涵,赋予其文化的、人性的丰富价值,使产品魅力无穷,长盛不衰。
综上所述,在国家宏观环境日益趋紧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惟有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企业、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