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较小、财务规范性差、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等问题,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较弱。因此,大型金融机构一般缺乏相关的金融服务方案,主要因为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设置了复杂的风控手续,最终实现收益一般较低。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都是通过地下钱庄、私募基金、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来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我国提倡综合利用企业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发放债券等方式加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000多万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但我国中小企业成分复杂,大多依靠自有资本进行运转。近年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市场及有效益的产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不规范,自身积累资金能力薄弱,信用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现行金融政策不公平等等。由于多种原因,使中小企业融资陷入困境,这与中小企业融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因此,必须扩大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的不足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靠信誉活着。然而,市场经济的洗礼,让诚信随着个人私欲的急剧升温日渐汽化。从竞争到整合,从国内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让我们在感叹市场博大的同时,也感叹它为我们营造了太多的”出格”。”郑百文事件”、”银广厦事件”、”蓝田事件”……。国内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都面临着信誉危机,更何况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誉就更低,其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其本身看,管理水平不高,账目不清
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和相应的营销知识、人力和信息渠道,无法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来了解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只能依靠直接推销和定货加工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因此市场空间较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
2、企业政策的不稳定,即企业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建立企业信誉的积极性
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信誉缺乏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融资没有明确产权
产权是企业信誉的载体。如果破坏了产权,就破坏了企业的信誉基础。有人形象地比喻:企业好像一座庙,经理人就是方丈。方丈所以爱护庙,建立诚信,因为他要靠庙过活;但在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融资,由于产权不明确,庙里的方丈大都是过夜的方丈。今天晚上在这个庙,明天可能在另一个庙,于是不会真正关心企业信誉。
(二)中小企业融资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
中小企业融资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贷款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较高。此外,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自身积累薄弱,融资时难以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及有效的担保;其次,抵押担保的程序冗长。企业要办理一批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而且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高,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导致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昂。因此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抵押担保落实难,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违约率。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
管理水平低下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内控制度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严重。据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次调查,在850户样本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290户企业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此外,一些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企业,数据缺乏真实性。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银行不能准确、快速地判断这些企业负责人的真实信用水平,这导致了金融机构谨慎地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甚至迫使金融机构忽视了健康成长的那部分中小企业对贷款的合理需求。这就使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时,由于过度竞争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好企业因为担心由于某种偶然的不可测因素而不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不愿意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差的企业为了摆脱困境,最不怕失去或最愿意放弃控制权。最终与银行签订信贷契约的往往是陷入困境的企业.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提升。这是增加成本或增加经营风险的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躲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四)国内金融业自身的整合和贷款紧缩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完善,实施预算硬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为了生存必须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对金融业进行整合,信贷标准更加严格,同时也使得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直接使整个金融系统在整合期内的贷款紧缩,而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融资几乎不受整合的影响。显然,执行严格的信贷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政策性融资渠道
1.提升信用,加强中小企业法人管理
完善中小企业的制度管理,改善银企关系。应不断深化中小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使融资双方的信息沟通。同时,可以考虑银行派员进入企业董事会,参与经营决策,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而且,由于银行连续而准确地掌握企业信息,在再次放贷时,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捉高了效率,对企业和银行而言,都节约了成本。
2.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及抵押机制
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办信用保险业务,以保证其动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散其经营风险。同时,要简化规范抵押贷款的办理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从而降低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隐性成本,保证中小企业顺利地通过银行融资。
3.企业制定相关的中小企业扶植政策
企业应着眼于为企业行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立法、税收、投资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形成完整的融资体系。
(1)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2)在税收上除对新改制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外,也应对中小企业用于开发、改造的投资减免所得税;
(3)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建立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宽松的二板市场,使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及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获得坚强依托。
4.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从信贷交易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看,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与中小银行比,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客户市场细分理论,中小企业也不是国有大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必须通过新建一些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某些银行的功能两条路径,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重点是发展地方性银行,这应成为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的着力点。地方性银行的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密集的地级市和县两级,与中小企业联系紧密,能够洞察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信贷交易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性银行可以实现对退出县域金融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功能替代,占据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经营空间,成为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二)直接融资方式的创新
1.股份合作制改造
在我国,居民储蓄非常庞大,如何充分利用,转化为资本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股份合作制方式改造中小企业,将大量闲散的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其利益导向将使其融资功能更加强大。中小企业可通过清产核资、确认股权,再进行招股、扩股以及股权置换、重组,乃至必要的、合理合法的股权交易,可以把筹资和投资渠道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把潜在分散的资金集中在同一经济实体中,形成新的生产规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基金
基金通过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于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化,解决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基金采取集权投资方式,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另外,有了基金的投入,企业的成长有保障,资信水平提升,增强了融资能力。可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基金是其融资的重要手段。可设以下几种为基金:
1)信用担保基金。基金的功能是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在此基础上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资金基本来源为地方财政拨款、会员企业出资。
2)发展基金
该基金应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设立、技术创新和风险经营等。
3)互助基金
这一基金由会员企业出资建立,会员只需交纳一定会费,就可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额,实行公司型管理,用于调剂补充会员临时性流动资金的不足。
4)风险投资基金
可由财政投入一定的种子资金,吸引一些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采取公募形式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主要投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5)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创业投资基金
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企业,以追求长期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而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在放贷行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二板市场的设立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二板市场除了具有连续筹资、推荐、优化、分散融资风险等一般性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因此,一个完善的二板市场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可以灵活融资的场所,还将极大地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而创业资本的发展又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后续资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首先要明晰产权,使企业最终实现规范的股份制运作;
(2)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清理整顿全部现有的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由证监会统一监管,按照企业基础、操作水平等标准,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以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顺畅流动,建立起多层次、大容量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开拓出持久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
(三)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
1.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经营风险高,但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不够重视,甚至存在歧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众多中小企业是银行重要的负债对象,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定位,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商机所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
发展中小企业的货币市场可以加强横向的资金流通,提升资金的动作效率。与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相关的银行中间业务包括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代理融通、支付结算等业务。发展此类业务,有利于企业间商业信用的发展,可使企业迅速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的短期资金,缓解资金困难,又可使银行在灵活运用基础上增加效益,还能促进资金流通,形成社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业务,经过承兑的商业票据由于得到银行的支付保证,其收益性、流动性大为增强。
3.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业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它通过企业向租赁公司承租设备将借钱和借物融合起来,以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目前中小企业多数技术设备落后,又无自身积累且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发展融资租赁业,企业可以不必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去购买设备,而只需用现在资产、效益以及未来的收益为保证,提供租赁公司认可的担保,即可占用并使用设备,利用产生的效益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其财务风险也较低。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活跃市场、繁荣市场的细胞。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仅需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自身条件,而且更需要加快完善企业扶持,从企业到银行及企业等各方都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机制,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中小企业正常、健康发展。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自身条件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内、外融资机制,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中小企业必将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