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美国硅谷的繁荣、意大利经济的振兴、东部沿海乡镇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当地企业集群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经济发展也凸现出区域集中化趋势,特别是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地方企业集群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而日益得到迅速发展。
在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中,其创新系统主要是根植于本地的创新系统,干中学和用中学是其主要的知识创新机制,并且所获得的主要是渐进式创新。本文从转换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会使集群的发展因路径依赖而陷入锁定,而解决的方法在于加强同外界知识提供者的联系。
中小企业集群与创新
(一)企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
创新可能是一个新的工艺、产品或组织,或如熊彼特所说,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对国家或地区来说,连续不断的产品和工艺创新是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引起了学术界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大量的文献就集聚对创新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集聚对创新的影响沿着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交易成本和外部性。其中外部性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由于地理集中所产生的报酬递增;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介于市场和等级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或称为网络组织,其中信任和互惠减少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基于知识的研究将不同的观点综合到一个框架之内,知识和技术的吸收需要共享知识的编码,而地理集中所形成的共同文化背景和观念使本地网络享有共同的知识编码,有利于创新。
(二)集群创新系统区分
从知识提供者的角度对集群的创新系统进行了区分。根植于本区域中的本地创新系统:其知识提供者主要是本地的,且相关的知识组织很少;知识交流是互动的,合作的激励主要来源于地理、社会和文化的接近。区域网络创新系统:其知识提供者也主要是本地的,但其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加强,知识交流是互动的,合作的激励主要来源于有组织的网络系统。区域性的国家创新系统:知识提供者主要位于集群之外;知识流动更多是线性的;合作的激励主要来自于具有相似教育背景的个人之间。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与知识提供者的联系上和区域外的参与者的联系上以及在创新过程中的合作形式上。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系统
在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中,单个企业的规模和能力有限,创新的能力也有限,一般以传统产品为主,属于传统的马歇尔式集群,他们的区域创新系统根植于本地的区域中,属于上文所说的第一种创新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企业通过区域的网络关系学习和模仿,干中学和用中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产生机制,并且获得的创新主要是渐进式创新,知识供给者起到了较小的作用,创新过程和技术是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的方式发展的。参考其分类标准,我国的产业集群包括浙江的产业集群更多的是属于第一类,考虑到第一类系统对我国来说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仅就第一类集群中的网络来进行探讨。
本地创新系统与路径依赖
在集群中干中学和用中学是主要的知识创造机制,并且所获得的创新主要是渐进式创新。但是,渐进式的创新,短期看来最优,但长期未必最优,根植于一个区域的区域创新网络造成内部之间相互的过度依赖,缺乏与外界的联系,会形成路径依赖并且无法通过改变技术轨迹来避免锁定状态。网络所带来的潜在或现实利益为网络内部的成员所共享,而网络外部的成员被排除在外,这形成了一种进入壁垒,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竞争的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创新的动力。中小企业集群改变现在的网络关系建立新的网络关系则会面临高昂的转换成本。
对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合作网络所作的专用性投资,是固定成本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沉没成本。专业化是相互联系的主要优势之一,由于所有的行动不能被整合为一个企业,一方的行为会提升另一方的利益,也创造了强联系,并提升了潜在的转换成本,同时寻找新的合作者信息的搜寻成本和获得信息的费用;建立新的联系费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关系专用性投资也会形成转换成本;除此之外变更网络关系还要涉及到对新的合作人的履约能力的考察费用,并且原有的合作者已建立了信任关系,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小,要更换合作者,就需要考察其信誉,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危害,即使跨区域的合作者从事同样的行业,但因地域不同,他们不能正确地相互了解,除此之外,制度差异也可能会增加建立新的联系成本,会使考察和建立相互信任的费用变得更高,这会阻碍他们形成联系。
如果仅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创新,就有可能被局部最优锁入路径依赖的陷阱,而出路在于激进式创新,但缺乏和知识组织的合作有可能导致不能赶上新的技术。然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的地域集合体仅依赖渐进式创新不能维持持久的竞争力。技术能力和内生的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尤其对弱竞争力的低成本生产者来说,通过激进式创新来打破路径依赖以避免落入锁定状态。
如波特所说当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很显著时,它本身也隐含自我崩溃的因子,假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程度不高,但彼此的依赖程度很高时,这个问题会更加恶化。历史上,英国的剌绣产业所在地谢菲而德、棉纺业的兰开夏正是由盛而衰的鲜明例子,美国的底特律是比较新的案例。
通过对波士顿的生物技术集群的研究发现即使技术溢出在一个区域网络中比跨界的更有效,但物理的距离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决定性的和非渐进式的技术流动仍然产生于“网络管道”而不是通过无方向和自发的“本地广播”,使用此概念,表明在波士顿生物技术集群的案例中获得新的技术和知识是通过跨区域的和跨领域的战略合作,波士顿的企业不仅根植于本地的创新网络,而根植于跨区域的网络。通过对美国的生物科技集群研究也发现,有三分之二企业的与有大学背景的科学家联系,而非本地化的联系。
一个经济区域的内向的合作模式提升了区域的完整性,也造成了区域的封闭性,非本地中小企业集群很难与当地企业融为一体。然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却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能力,企业要提升其能力,就要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成本、质量和创新网络中的一个本地化结点,这就要求其生产、销售和研究国际化。一个区域的成功要求其在开放性(全球化)和封闭性(本地化)之间取得平衡。事实上,现实中大量存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不具有内生型创新能力,也缺少外生型创新能力的网络,如果集群本身没有产生创新的能力,那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增强与扩散。集群由于缺乏知识提供者而使集群能够产生激进式创新的可能性变小,缺乏与知识组织间的合作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集群不能跟上新的技术和知识,大多数企业确实需要普遍的知识(如像国家创新系统),尤其对中小企业集群来说,不可能完全依赖本地化的学习和隐含知识,必须从正式的能力中获得本地化的、编码化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