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以人为本的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培训师观点:以人为本的国有企业改革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从评述民营企业家改革方案开始,通过对民营企业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认识,指出民营企业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人。从而结合西方民营企业家改革的优点和中国民营企业家改革的长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探索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的民营企业家改革方案。这一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整体监督体系。

  二、名义资产制度。

  三、分配制度。

  一、选择

  1.私有化

  国家保留一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其中主要是基础资源供给、公用事业、以及高新科技产业。而其它的行业,大都可以转化成私有。

  2.集团化进行“资本运营”,资产重组

  说的清楚些就是组成合并成韩国那样的巨型集团。这种方案颇受企业人员的青睐。

  3.市场化实施彻底的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4.股份化即“一股就灵”。

  5.领导人培训计划把所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们进行培训,接受MBA的教育。

  6.承包制象农民承包土地一样,承包民营企业家改革。

  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可行的。或是把以上一些观点综合起来?认识论告诉我们,要认识清楚问题的实质,必须了解两个方面:一是知“己”,即我们的目的,二是知“彼”,即事物本身和它所遵循的规律。只有了解我们的目的,才能明确行动的具体目标和方案。只有认识事物本身,行动计划才是符合现实的规律和规则。

  二、目的

  1.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近代史阐明了一个真理:“落后要挨打。”

  在西方人编写的电脑游戏“文明”中,这样写道:“文明法则一:和强大的文明结盟,消灭弱小的文明。”八国联军正是这样做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因为要振兴中华。二十一世纪战争是经济的战争,弱小的东南亚各国己经在战争中尝到了滋味。中华民族唯有强大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姓社姓资的问题是次要的。振兴中国经济,首要振兴中国经济的主体:国企开始。国企改革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2.政治、思想、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企正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它的改革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构成和方方面面。所以,这也就是国企改革复杂的原因。不管中国是什么政治制度,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是所有人的愿望。思想是一种工具,但它又是一种能量存在于人脑中,并影响人的行为。有时,它的影响力足以让人放弃生物本能——生存的欲望。社会制度、阶级分析等思想不仅是工具,同时也是目的。

  3.上兵伐谋库兹涅兹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对民营企业家改革也就是这样一种“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孙子曰:“上兵伐谋。”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如何生产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优化配置人才。这一切由制度来实现。以长远的观点看,国企体制改革实是一种“上兵伐谋”。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解决亏损,使国企生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优越的企业制度。未来的企业,具有制度上领先世界的企业。也就是绝对不照搬,这样只能落后。上兵伐谋,谋在创新。中华民族的强盛来源于经济的强盛。技术上我们落后于西方,只有在制度上领先,才能后来居上。

  三、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最大的分歧多数是由对该问题对象解释和理解造成的。对待民营企业家改革的问题,我们必须先问一下:民营企业家改革是什么?因为,正确的决策,高明的决策取决于认识的深度,认识越深,决策越高。民营企业家是什么?所谓民营企业家改革,是国有的企业。似乎是废话,不过就是这样。进一步深入的提问:企业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它的基本特征有二

  一是资本和人的集合。

  二是其目的
  
  追求资本增殖,即利润最大化。尽管许多企业家并非这样认为,但企业就是企业。松下幸之助以产业救国为目的兴办企业。然而,一旦是企业,其目的就是利润,产业救国只是结果而非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另一种企业目的,但其核心是“可持续的”谋求最大利润。“可持续的”掠夺自然资源。因为人有发展性。增殖自身是人最大的本性。从一颗受精卵开始,人便开始用物质增殖自身。从此,资本便有了增值自身的本性。因为人和资本己成为一体。资本家就是占有资本的人。没有资本,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增殖就是资本的增殖。当受精卵变成一个成人之后,其占有物质的本性在生物部分的任务己完成,开始向外界表露。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人在有不同思想之后,有了不同追求。虽然为数很少,但企业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操纵它的是可操纵企业的人。
  2.由此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是人,虽然目前的企业形式与种类繁多

  企业的注册条件也是资本。然而,在资本和人两个要素中,人是活的。只要有人,什么都有了。不必说知识经济时期人的重要性,就是在资本积累初期,人也是第一重要,否则,何来资本数量的不同?人尽其用乃是达到生产力最大化的理想状态。物尽其用,财尽其用都包含在内。如何实现物资和金钱的最优配置,让最懂得这一行业的人从事这工作。如何达成人尽其用?我们不去研究社会中的人尽其用,因为本文主要针对于国企,所以,主要研究企业的人力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企业是一个团体。团体的人员配置是由领导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团体的兴旺的决定因素是领袖。因为在团体中的“人尽其用”是领导人来实现的。显然,以资本为核心的企业己开始转向人——会用人的人——企业家。人有三个层次:对物的操作,对人的管理,对思想、制度的创新。

  3.接下来,我们要问:民营企业家改革是什么

  这个“国有”的概念也是一个不太能确定的概念。总之,国家所有就是了。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我想这应该没有人反对。说明问题起见,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这个比方就是:市场经济为海,企业为船。在海洋中是百舸争流,其中也不乏自个儿游泳的。然而,只有大船才能“至人所未至”见人所未见”的美妙风景。在航行过程中,有许多翻船的,结果水手们便游到另一只船上去。犹如下岗和再就业。船儿也是活的,水手多了,船儿也变大,这全赖水手们如何改良这只船了。从这些意义上,国企和私有企业并无差别。差别就在于改良的促进者。是什么促进改良?是水手,水手们依据什么?船长的命令。船长为什么要下命令?因为船老板监督,干的不好——扔进海里——自己游吧。船老板选择船长,船长选择水手。船老板监督船长,船长监督水手。私有企业很清楚:船老板是老板、资本家、企业拥有者。现代企业中的董事会。民营企业家改革国家是谁法人代表么法人代表能代表什么呢?为什么他要代表呢?这只能用“精神、党性”来代表了。这种约束并不能触及人的本性。一部分人可以,但全部的人不行。这就是民营企业家改革的问题所在:企业家的选择、任命、监督、罢免的权力行使问题。由此,结合我们的目的和认识。导出对策。

  四、再认识

  1.这一部分所要解决上文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新的国企制度的基础——价值观的选择

  进一步的,我们探索国企怎样以人为本的振兴。发展是人的本性。这并没有直接回答价值观的选择问题。人为了增殖自身而活着,这正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所成功之处。它同人的本性相联系。所以它成功了。而社会主义与之相对,是否就不会成功呢?不是这样的。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与人的本性相联系,这种思想只能是理想状态的,不会有人为它去奋斗、流血、牺牲。要进一步得出答案,唯有进一步研究问题。人固然是为了增殖自身,然而更深刻的进一步看: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向伟大靠拢才是实质。在现实中,表现在:人们总是向往大公司。

  2.以上是理想化的理论论述,接着是现实一些的观点

  我们如果跟着西方的价值观,最优秀的人将到西方,因为那里可以赚更多钱。我们的价值观是我们最有利的武器,正如美国人的和平演变一样。只是,这种价值观的实行是有条件的,只有受过高等教育者、能力极强的、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英才才会以此价值观作为人生观。在中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普遍的,人们还是追求物质满足,毕竟恩格尔指数太低。所以,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但形式上仍以物质激励为主。也就是说,这一价值观不是纯粹的社会贡献,也有个人所得、个性展现、追求个人利益。但是,这里有一个制度导向问题。正如科举制让世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人生观一样。思想产生制度,制度又维护、发展思想。这一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加以利用的。

  五、对选择的分析

  国企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己经解决。我们就可以利用分析所得的观点对本文开头处的六个方案进行分析。

  1、私有化

  私有化的优点就是“船老大”明确。“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民营企业家改革。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权力的转移。科学技术工作者、经理人掌握了权力。这样的企业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而私有化必须经历一个资本核心的过程,然后再转变为知识核心,其过程是漫长的。美国的这种转变己完成了一大半。所以,目前仍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完全可以在今天实现。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讲,如此是绕一个大弯子。民营企业家改革的资产为全民所有,无需发生权力从资本家向知识拥有者的转移。可以直接构筑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这正是民营企业家改革不多优点中的一个,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从社会构成上讲,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构成复杂的大国,人的文化层次差异巨大。所以,目前只能英才执政。人民代表制是较好体现英才执政的体制。经济上也应如此,民营企业家改革为主体,掌握国企的是社会英才。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究其本质,不过是社会中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人尽其才”。

  2、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企业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定的,企业与企业成为一体。“企业的企业”或“企业的企业”,双方都能得到益处。腐败不可避免。这种观点可取之处是:集团化的确能使企业有竞争力,对于尽快的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可取的。问题在于:谁来进行这样的集团化工作。必须是专家,是企业家,而不是企业。象波音与麦道的合并,中国也应该有。问题在于,这样的合并是需要一大堆英才的。就如同三峡工程论证一样。中国经济集团化的重要性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3、市场化、股份化。这都只是外部环境或内在的必要因素

  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指出的是:企业家的自主是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微观属性决定宏观状态。物质状态决定于分子属性。没有自主独立的国企,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全的。政企分开不是说说就做到的。企业家若有权,有法可据,更重要的是关系自身根本利益,他就一定政企分开。这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一个把掌拍不响。企业家的问题还是核心。

  4、领导人培训

  这个方案似乎切中要害。然而,优秀的人不是培训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此乃古今中外的天理。兔儿跑得快不是因为兔妈妈的教育,而是狼儿在后面追。同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不能单凭培训,能者上、弱者下。就是应该这样,问题又回到了领导人的任命制度上来。
  5.承包制

  承包制有两大弊病:短期效应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的从核算指标和企业家选拔上下工夫。应该看到,承包制尽管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其生命力。承包制可以做到真正的政企分开,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命关,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承包制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关键在于年度的审核指标的合理性。公司利润、成长性等等都必须是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应法制化。

  六、对策

  我的设想如下:

  1.跨地区的整体监督体系

  基于第三部分中,国企核心问题是“船老大”问题。即建立一个民主监督的企业家任命、监督、罢免的权力机制。目前的这一权力完全由企业实施,地方企业对企业的干预是企业第一问。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打破这种干预。问题在于,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不是企业是什么?但是,行使这一权力的不一定是企业。是由经济学专家、职工代表、退休的企业家或与之无关的优秀企业家所组成的评判集团。他们中除职工代表之外,经济学专家、企业家的构成是非常之特殊的。其本上与本地区无关。是可能来自于全国任何一个可能的省市。

  2.名义资产制度

  根据人的本性是发展这一条和第四部分中有关价值体系的论述,可以对企业家实行名义资产制度。对于选拔上的企业家,其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原因很简单,他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之重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社会地位很高。主要的激励是“名义资产”。这部分资产他一生都不能动用,属于国有资产,但计算在他的名下。所谓“名义”就是说他所创造的价值将很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是他所创造的价值。更为特别的是,他可以分得“名义资产”所创造资产的一部分。应该承认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因素。而人的劳动是有差别的。企业家一人可以救活一个企业,虽不能说功劳全在他,但没有他,企业一分钱也没有,反而会倒闭。我们就需要一种分配制度。比如,一个企业家的名义资产是该企业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

  3.国有资产同劳动所创造资产分离

  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名义资产”制度己经是有这点意思了。这里所针对的是国有资产之外的资产在民营企业家改革的存在。这一财产分配方式是“名义资产”制的一个补充,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投资的回报是同它的风险相一致的。贯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要素原则。投资所得回报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同风险相一致的回报。另一部分则是属于劳动创造。对于科技人员也可尝试分得企业利润的比例法。包括职工也可。工资仅是一部分,由于他们出色的工作,应该得到一部分的利润。

  4.董事会构成

  董事会在企业家掌握极大权力的国企中有无必要成立?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企业不能变成个人的独裁王国。董事会的人都实行“名义资产”制。其中包括优秀职工、科技专家、中层经理和一至二名的经济学专家。他们的任务是智囊兼权力制衡。他们的权力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具体如何当在实践中得出。另一个问题是:集体决策稳健但守旧,个人决策则相反,应该怎么做呢?

  七、一些补充

  国家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政企分开”问题。其它都可以做到,唯独这个比较困难。原因是由来以久,历史渊源。地方主义严重、官本位严重。只有一举打破地方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关系才行。这就是全国一体化监督制的优点。然而,这一制度缺点是:民营企业家改革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一进行监督,只能抓大放小。话又说回来,只要能抓住全国一千家,甚至五百家也就可以了。中国的国企也就振兴了。对于中小国企的“政企不分”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这从经济体制上是无法了,飞机票就不划算。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