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家长达20年改革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认识到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而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是要使民营企业家的经理人与国有资产之间有一种“血肉联系”,要能够对国有中小型企业的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提出的对策是:运用股份有限公司“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由出资最多的非国有股东担任董事长;委派党委书记担任监事长,监事会由国有股代表、非国有股代表、职工代表组成,依法进行监督;坚决取消企业或企业有关部门对厂长、经理的任命制,严格实行董事会委任制,真正还权于董事会。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个人投资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人阶级的积极性,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国有资本的营运能力,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达到搞好搞活整个民营企业家的目的。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的源泉,全面培养核心竞争力可以提升企业竞争意识,掌握核心技术,塑造知名品牌。而领先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建立“适者生存”的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一套适于自身的制度。

  一、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形式多样的企业制度创新方式

  目前,中小型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企业、合伙企业发展起来的,个人业主制、合伙制虽然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但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产品单一、管理简单,这种企业制度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有效的。相反,在这一阶段如果生硬模仿大公司的企业制度和组织方式,则如削足适履,效果适得其反。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管理关系的日趋复杂,企业又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企业制度创新,否则就会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企业衰败。

  从中小企业的制度特征及企业制度创新的特点来看,其形式多样而各具特色。从目前比较常见的形式看,主要有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改造、联合结盟、外资改造、兼并收购、分离、委托代管、租赁、承包等。其中,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改造和联合结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从近几年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来看,由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改制而来股份合作制则在运行中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制度缺陷,而公司制,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则成为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的首选制度安排。从联合结盟的形式看,主要有企业集群、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等4种形式。其中,企业集团通过大公司与中小企业的控股、参股和契约合同等多种形式紧密联合在一起,即壮大了大公司的力量,又促进了地方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济。因而,企业集团往往成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管理的效率。

  虚拟企业组织则是一种新的企业联合的制度形式,它通过虚拟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所拥有的资源、力量,使得成员企业可以在不拥有与设计、生产、营销等具体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而获得这些具体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缺乏资源的不利条件下获得迅速的扩张。尤其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给虚拟企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

  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产权的明晰;

  二是产权结构的合理配置。

  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产权演变情况看,无论是苏南模式、“三城模式”(诸城模式、海城模式和兴城模式)的终结,还是新温州模式的出现;无论是中关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长不大,还是地地道道的乡镇企业的脱胎换骨;无论是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民营化、私营企业股权的社会化,还是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的集中化,都是与产权制度的创新密切相关。而产权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产权的明晰化。从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实践来看,凡是产权明晰的,企业发展就顺利。凡是产权模糊不清的,企业发展就障碍重重。

  1997年,天正公司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制,第一次面向内部发动了近1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股,共吸收股金2600万元。第二次面向外部兼并了19家成员企业,又吸收股金3000多万元,企业由“人合”公司逐步向“资合”公司过渡,企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比较规范的股份制阶段。改制后的天正公司在引进职业经理人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上取得了有效的突破,并呈现出良好的成长态势。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组织制度

  中小型企业组织制度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从企业外部的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建立紧密的企业集团,也可以建立松散的以专业化协作为中心的合作生产制度。围绕着一种或多种产品,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心,以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为卫星,建立中心卫星式组织结构。也可以以营销企业为龙头,以制造企业为基础,建立生产经营一体化企业集团。目前,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联合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例如,温州市的300多家低压电器中小企业进行了紧密的联合,先后在全国320多个大中城市,230个县级行政区设立了统一的销售子公司、分公司和门市部,在18个国家、地区开设了直销点、销售公司53个,形成了一张庞大而灵敏的营销网络,避免了自相残杀,又为各企业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提供了保证,使得这个行业中的数百个中小型企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产生了今天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和天正集团等我国工业电器行业的巨头。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型企业创新制度的企业支持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

  近十几年来,对中小型企业有很多的政策规定和服务工作,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机构和职能交叉重叠乃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体制障碍,这种管理体系普遍存在着宏观管理不到位、微观行政干预行为过多、服务跟不上、收费项目杂等问题。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应设置专门的企业职能部门,以管理和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局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中小企业管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尤其是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实践上彻底解决了“唯成份论”的问题,拆除所有制的篱笆。除国家法律和政策明令禁止的以外,允许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简化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促进了中小企业之间的平等和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中小型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法治经济。长期以来,我国尚无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企业管理无“法”可依。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标志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开始步入法治的阶段。

  (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有效地帮助中小型企业获得各种所需的信息,减少中小型企业信息收集的盲目性和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企业应与企业工会、社会中介机构等进行合作,建立和健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服务系统。

  要强化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观念,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进行信息查询,及时了解各种相关信息,而且它可以节省查询成本。因此,中小型企业要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迅速上网,抢注域名,设置主页、站点,并实现内外网络并存,尽快达到企业运作的电子化、网络化目标。

  企业和企业共同搞好信息人才的培养。企业的信息化首先是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筹建信息系统需要人才,系统建成后,仍需维护、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企业和企业加强对信息人才的储备、培养和管理。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等。当前,企业应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建设或完善信息传输平台、多媒体宽带网和数据库,提升信息资源、数据库的上网率和微机联网率,逐步形成迅捷畅达、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信息传输平台和传输网络。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和建设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
  (四)以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诸如《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法规的出台,尤其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从法律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

  (1)开业优惠

  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方面,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减化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资金援助

  近年来失业现象逐步出现,为了鼓励下岗或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尤其是鼓励失业人员创办各种经济实体,不少地市企业纷纷出台各种创业资金的优惠政策,并降低了开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的额度。

  (3)税收优惠

  对某些类型的中小企业可实行税收优惠,如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下岗人员创办的企业以及从事技改、产品出口、新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申请的中小企业。

  (4)咨询和培训的优惠

  企业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形成完善的培训服务机制。强化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

  (5)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在资金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对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以及在税收、财政、融资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

  总之,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对推动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日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随着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我们应当在严格遵循国际经贸惯例的前提下,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宏观环境下,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企业支持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序的宽松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无论从内部企业制度创新、还是从外部企业制度创新来看,企业可能直观地表现为一种激励与约束员工的策略。企业的创新原动力为市场收益,创新能力为管理模式的改变,创新理念是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创新文化熏陶下的个人素质。企业创新将内部管理的企业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底蕴、企业的生产调度安排进行调整安排,达到开创新局面的条件;并将企业外部管理中的宣传、采购为基点,达到企业整体层次的创新,最后将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加以改变,以企业营销人员创新为基础,其中涵盖了企业内部文化创新以及形象创新,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从而企业内外部管理制度达到了预想的创新层面,从而带动企业在新形势下获取更多的收益。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