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创建“人为为人”的知识经营型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培训师观点:创建“人为为人”的知识经营型企业文化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最终的绩效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在指出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后,就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战略以形成差别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了将企业文化战略与品牌建设相互融合等五个方面的发展路径,同时强调了企业文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互促进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关系。

  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精神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及企业形象等各种层面中的物化(具体化)。企业文化战略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使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

  从国外许多公司(如百事、可口可乐、惠普、微软等)的发展经历看,从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知名公司的企业,无一不是在腾飞之前作好了企业文化战略准备的。只有如此,才可以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载体,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战略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战略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因此,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来说,不仅一开始就要以战略的眼光凝炼出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战略;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以深邃的观念赋予这种企业文化战略生生不息的哲学内涵。

  二、企业文化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基因

  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的企业文化战略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对员工士气的鼓舞作用会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文化战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效用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和持久发展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战略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基因。

  1.企业文化战略具有促进成本节约的作用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戴维贝赞可认为文化的价值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文化减少了企业内个人的信息处理要求,允许个人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日常的工作

  文化中的价值观、行动准则和相应符号,可以使他们没有必要就企业中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进行讨价还价,一个有效的文化,可以减少决策制定的成本并促进工作的专门化。

  第二,文化补充了正式的控制制度,减少了企业中监督个人的成本。

  文化对员工行为的控制是基于他们对企业的主动顺从,而不是被动监督。如果企业的核心价值被大多数员工坚定的信奉,那么在控制方面,无疑会比正式控制更为有效,它会避免正式控制中的一些机会主义行为。

  第三,文化促进了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的成本。

  文化影响了企业中个人的偏好,使员工趋向共同的目标,这就降低了企业中个人的谈判和讨价还价成本,并促进了更多协作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2.企业文化战略具有激励功能

  由于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企业文化战略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战略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当然,不成功的企业文化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3.企业文化战略具有不可模拟性

  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战略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措施。因而,企业文化战略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而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不同企业由于在某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其他方面比较薄弱,但整体竞争力较强,表现出强烈的企业竞争力特色。可见,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拟性。在未来,企业文化战略这个特征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4.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企业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三大块: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前二者被说得很多,而后者易被忽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无形资源包括企业信誉、品牌、企业文化战略、顾客的忠诚度等等。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无形资源优势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企业文化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5.企业文化战略是知识经营的重要手段

  由于企业文化战略的激励作用,企业可以在核心价值理念驱动下,将其隐性价值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企业的隐性价值指企业潜在的资源或能力,如社会文化环境、组织能力等,而最为主要的是深藏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包括一般知识、高度个人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及员工潜在的学习能力等。美国学者维娜?艾莉指出:“企业价值链其实是一条知识链,传统观念认为人只是填充固定工作岗位可替换的工人,而新的管理理念则把人作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知识节点。”心理学理论指出,最终影响行为者行为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行为者能力和行为意愿。由此可知,企业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于两个因素:知识存量和知识贡献率。企业员工的知识存量是无限的,因为除了现有的知识外,人的潜在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因此,利用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员工的行为,树立员工信仰,激活企业知识链的每一个节点,开发人的智慧与潜力,练好“内功”,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持续提升。
通过以上学习型文化的培育,员工获取并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组织智商也相应得到了提升。然而,这一过程还不能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知识分布不均衡问题,这种不均衡性一是水平上的不均衡,二是专业领域上的不均衡。不管是因为知识水平差距而引起的知识分布不均衡,还是因为专业领域的不同所引起的知识分布不均衡,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最终导致组织决策效率低下。因此,企业除了要构建学习型文化之外,还应构建知识共享型文化。所谓知识共享是指员工个人的知识财富(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网络等)为组织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财富的过程。知识共享并不仅仅意味着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和技能,即简单的1+1=2,知识共享要求在共享的过程中予以创新。日本学者IkujiroNonaka曾指出:“一个组织要想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它必须能够创造信息和知识,而不仅仅是有效地传递它们”。总之,以互动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文化和共享型文化是未来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也必然是知识经营型企业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

  4.开放合作的协同观

  近20年的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使不少高层经理明白,完全损人利己的对抗性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过去较长时期的势均力敌的争斗只会使自己企业财力智力枯竭,难以创造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很多的跨国公司都认识到,为了竞争必须合作,在合作中求得竞争优势。所以,新世纪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在战略资源上的缺口,共享各自价值链上某些优势环节,共同创造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同时,伙伴或联盟成员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积累,培养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配合,一些企业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开放合作的文化。在组织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提倡合作,平等待人;在组织外部,善待顾客,尊重他们的需求,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善待供应商,并与其建立相互信赖,通力合作的新型关系,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高的产品和服务;此外,现代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同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共同从事研究与开发,合作生产、联合营销等等。

  5.以小博大的经营观

  知识经营型企业往往因为创立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而难以独立战胜强大的对手。因此,深入挖掘、提炼企业文化战略理念,大力开展文化营销活动,设计灵活多赢的商业模式,发展文化产业,掌握和引导舆论,可以迅速提升企业形象,撬动数倍甚至数百倍的企业外资源共同开发某些特定的市场,从而最终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挖掘文化及文化现象的经济价值,将文化应用在经济行为中,以获得高额利润回报,是知识经营型企业文化战略经营的最终目的。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一方面,要利用文化内涵、形式和载体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从文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出发,利用文化研究结论和经济判断,确定有商业价值的需求的内涵,完成载体设计,即进行需求管理。组合战略联盟资源完成载体建设,通过需求的满足实现经济利润。

  6.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将对自然的态度与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曾说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身,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在他看来,尊重自然,爱惜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也才是能够担负起治理天下的人。儒家学派所尊崇的“礼”则起源于对天地、四时、阴阳、人性的效法和模仿之中,天地、自然构成了礼的模本。他们把对自然的尊重视作基本的道德准则,认为只有懂得爱护自然,对于万物有怜悯的道德同情心,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因此,中国古人进行自然保护,往往把对自然的态度提升到道德的态度,爱护自然是为了显示自身道德的完备、人格的高大,并且将对环境的管理,保护放在“圣王之制”、“王者之法”之中。特别是老庄哲学把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看作满足一切欲望,而是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们认为圣人就是那种达到“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的人,他们积极追求“人与天一”,进而达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充分体现知识经营型企业的道德观,展示知识经营型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战略理念,知识经营型企业有必要确立自己的环境道德的标准,即什么样的行为符合环境道德,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环境不道德,从而控制环境道德的话语权。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战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人为为人”创新文化的企业理念,并对基于这一理念的企业价值观进行了精炼,从而为知识经营型企业的发展构建了的决定性的基因。从企业文化战略的层次来看,本文实际上只解决了企业文化战略中深层精神文化的问题,并没有穷尽企业文化战略的全部内容。为完善知识经营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知识经营型企业尚需结合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培育公司的中层制度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同时,通过文化营销活动,使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营型企业未来发展的亮丽风景。

  总之,企业文化战略是综合的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它最终的绩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念,又指导实践。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战略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结合实际,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