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一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中国这个注重道德规范的国家,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就显得尤为强大,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它还是正式制度的社会基础。正式制度只有适应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发挥其作用,成为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一、中国近代非正式制度与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儒家文化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人们的行为中处处渗透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以义利观和宗族观为基础而形成的近代中国的经济伦理。
1.义利观
义利之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千年讨论不休的话题,也是儒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它还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儒家提出“重义轻利”的观点后,经汉代董仲舒的发展、概括,到宋明理学义利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它明确主张主体的行为应以“义”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要求人们的物质利益必须服从于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2.宗族观
传统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强调血缘共同体和建立亲疏远近关系的宗族伦理。从中国历史考察,人们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地位的获得无不依赖于自己的家庭,因而宗族观在中国早已形成,并有极大的发展。在血缘宗法体系的基础上,这一观念不断扩展,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被纳入到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之中,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成为国家秩序,人们对统治权威有一种消极忠诚和克尽义务的观念。
3.义利观、宗族观与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
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经济伦理,也是民族企业经营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大量涌现,资本总额不断增加。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民族企业内部主要实行的是一种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就等于家庭,企业经营理念中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随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资本的扩大,特别是受西方在华所办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民族企业经营理念们逐步认识到西方经营管理理念中先进的一面,于是他们通过自身亲赴西方考察或委派人员出国留学等方式,广泛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经营理念,并开始注重经济利益,追求自身合理收益,从而使传统的经营理念发生转变,形成了一套富有近代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经营理念,即重视国家利益的家风式的经营理念。
二、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特点
从具体内容来看,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经营理念——重视国家利益的家风式的经营理念,存在以下两个层次:首先由于宗族观的影响,企业经营理念中处处体现出家风式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的民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经营理念,经营者自然会将家庭权威用于企业管理,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带入企业管理中,随之以人、人品为中心和特别强调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方面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
这种经营理念的第二个层次在于企业经营理念家们开始直言个人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发展国家经济是不矛盾的观点,这种经营理念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人观
近代民族企业经营理念中特别强调人才的作用。在他们的认识中,人才不仅要有技术、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为人观可分为两个类型,
一是为人的道德观,它强调符合伦理道德的人品,如诚实、勤勉、仁和、协同、责任、正直、忍耐等美德;
二是开发为人观,它要启发诱导企业成员的上进,强调人才的培养,进行人力开发、能力开发等经营理念
强调人品的好坏、道德品格的高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衡量人性的准则,也是中国企业经理人判断人才的基本的原则。企业经营理念普遍认为,勤勉、节俭、任劳、耐苦等诸美德是企业成功的秘诀;谦让诚恳,勿受意外之财,只可助人、不可损人,只可救济人、不可嫉妒人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之必备条件。上海厚生纱厂的创始人穆藕初就认为,管理人才必须有从事开拓创业所不可缺少的性格素质,如“健全之脑力、敏锐之眼光、灵活之手腕、坚固之信用、雄厚之力量”。
2.革新观
管理革新观强调经营管理和经营革新的理念。民族企业经营理念认识到在现代竞争中离开科学管理是根本无法经营好企业的,因此他们积极地引入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经营惯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实施。穆藕初第一个引入泰罗制。在此之后,民生公司卢作孚根据其管理实践提炼出一套管理理论,既有中国特色,又与西方科学管理原则相吻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在30年代出版了《科学管理法的原则》。从这些书中可以看出企业家们已认识到加强管理对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作用。
3.利润观
近代民族企业经营理念利润观分为两种,现实利润观和战略利润观。现实利润观强调提升企业效益。企业家采用各种方法提升企业经营理念的效益。他们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他们对原料和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断更新产品,改善性能。为了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经营理念还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者的消费水平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准,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促销策略和灵活的销售技巧,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简氏兄弟就认为:“货必求美而胜英美,而价钱则贱过英美,人心自然推向”,这就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竞争策略。
4.社会观
民族资本企业的社会观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实践社会观,强调实践中应遵循的规范,如顾客至上,诚实守信等;第二层次为理念社会观,它强调一种社会责任,如奉献社会、产业报国、实现公益、与国家共存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企业经营理念中,企业经营理念所遵循的原则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更多的内容。在他们的经营理念中渗透着浓郁的人情味,人们之间要竭诚相待,要“惠民”、“富民”、“养民”,以这种思想来实现经济利益。商业企业在经营时更是注意礼貌待客,“对顾客要欢容款接,善为招待,虽或顾客有所不择,亦当以和蔼言词答,则自然令其悦服,切勿争执,如此则宾至如归矣”。中国商业中“买卖不成情义在”的传统在商界中以条文的形式继承了下来。
三、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适应性
一种制度的推行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这种正式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和它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经营理念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管理模式,就因为这种经营理念与中国近代整个意识形态和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1.与中国传统观念的适应性
前已论及,一项制度只有与社会上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相适应,才能发挥其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理念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普遍存在的思想对形成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
二是这种经营理念在社会上的可接受程度。
在中国,宗族观和义利观所编织起的集体主义经济伦理,可以清楚阐明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经济行为。强调血缘和家族关系的宗族观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由此形成了经济上的集权统治和“家天下”的经营理念。集权式的经营理念在宏观经济上体现为中央对经济的集中控制,在微观上表现为对经济个体的家长式的管理。而在近代,义利观的变化又使人们能够公开言利,正当地追求经济利益,于是投资设厂风气渐起,人们自由地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家风式的经营理念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是一脉相承的,权威式的管理是在中国传统宗族观下形成的,而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诚信原则、人本管理和革新观、利润观与义利观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恰恰体现出社会的普遍观念对制度形成的影响
2.经济上的合理性
一项制度,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就是制度创新。
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确立与形成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它改变了旧的企业经营理念模式,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升,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的。但是什么诱发的制度创新呢?
近代由于外国资本与商品的入侵、商业的发展,人们的义利观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重义轻利”变得敢于公开言利,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事实上,追求自身利益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最强大动力,在这种动机下,人们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利益做出判断,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地最大化。近代由于义利观的变化,人们开始敢于言利,追逐利益的动机诱发了一系列新制度的产生,使潜在利润变成现实利润。可见,非正式制度的变革可以产生出强大的变迁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经济上的合理性还体现在制度的实施成本上。
从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看,它的确引入了一些西方经营思想,但这一步伐是缓慢的,它远远落后于整个管理学科的发展。之所以当时民族资本企业没有吸收更多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管理制度,是因为整个中国在近代发展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变迁非常缓慢。在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下,强制推行先进的制度,只能阻碍新制度的形成,或在实施中遭受失败,这就是制度的实施成本。
四、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后性
民族企业经营理念虽然在近代中国是适用的,但它并不是最先进的,它的许多落后性是本身无法克服的。民族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社会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但市场主体大多由官营经济承担,个人在交易活动中所占份额并不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在中国经营伦理中推崇的是“利他”,个人不能轻易言及利益,因此个人应尽可能地少参与经济活动。而商品经济是利己经济。利己是商品经济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除了利己,很难想象在商品经济中还有什么动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也多次谈到,商品生产者从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是为了满足商品生产者自身的利益。
其次,规范的商品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
法治经济意味着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才会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它要求以正规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制度在市场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中虽也建立了种种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并不是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制定的,而是极大地受到家族观念的影响,体现出浓厚的非制度性色彩,这使得企业经营理念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这种经营模式体现了企业经营理念主对财产的控制权,体现了家族观念在日常经营行为中的作用,它也必将决定这种经营是无效率的、落后的。
第三,商品经济是自由经济,经济主体的行为一般只受自己意志的支配。
但由于宗族观的影响,家长制作风使所有决策权都集中在家长手中,最高管理阶层和下级各阶层经理人几乎都是家族内部成员,这样下级基本都听命于上级,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行政权威;而下级部门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并没有适当的自主权利,这难免会影响到下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近代史上有名的申新集团的衰落就与此不无关系。
最后,这些经营观念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重外部经营轻内部管理。
在这些经营思想中很少有现代管理中所有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经营规划。总体而言,在他们的经营理念中,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远比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等的内容要丰富、翔实、先进得多。企业家在对待企业外部关系的协调方面也远比对企业内部生产方面的管理要重视得多。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营模式距离现代管理方式是有很大距离的,它更多地停留在人治的倾向上,带有浓厚的非正式制度色彩,它使管理中正规制度的成分被大大削弱。因此,即使这种经营理念与传统观念有着多么强的适应性,在经济上有多么大的合理性,但毕竟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不一致的。从历史发展看,企业家的观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最后终将被时代所抛弃。民族资本企业的衰落恰恰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