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加大创新力度,这是管理制度自身对科学、规范、完善、实用的客观要求。制度设计是体现经理人眼光和智慧的一项工作。任何制度,目的在于制约,制约的内容是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这是设计制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对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介绍管理创新制度变迁,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得、大卫.李嘉新制度学派诺斯和拉坦。

  二是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分为,市场观念和生产力观念。

  三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内容,主要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分配激励制度创新和企业营销管理制度等。

  最后介绍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分别从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公司形式,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中组织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中战略管理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及管理制度创新等。

  二、管理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创新(Innovation)的经济学含义来源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得,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创新“改变了生产函数的形式。”在他列举的五种创新方式中包括了制度创新。本文所使用的创新概念包括了两个层次,

  一是企业创新,包括了制度、技术、市场和管理创新四个方面,

  二是企业制度创新,前者包含后者在新制度学派的论述中,制度创新与变迁(Change)是未作区分的,在他们看来,制度创新就意味着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消亡,因此创新就是变迁。

  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制度的创造或能动选择的过程,而企业制度变迁是市场对企业及其制度的选择过程。作这样的区分将有助于研究创新的机制。实际上这两个阶段经常是同时发生的。

  新制度学派的贡献在于,他们对制度变迁微观机制的研究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诺斯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制度是内生的因素一诺斯认为技术等外生因素的变化促进了外部潜在利润的形成,人对制度的选择反映了对外部利润的追求,这种选择同时又受到诸如规模经济、外部性内在化的困难程度、风险大小、市场失灵以及政治压力的限制,新制度只有在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出现,具体来说,是指如下两种情况:

  (1)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2)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安排的变迁变得合算了。

  利用投资净现值(NPV)分析方法,诺斯构造了一个制度变迁收益的计算公式,深入研究了制度创新的时滞问题。这种对制度变迁机制细致入微的考察正是诺斯思想的精髓所在。

  拉坦在诺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制度变迁不仅是由对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而且也是关于社会与经济行为以及组织与变迁的知识供给进步的结果.知识供给的进步使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右移,同时降低了创新的成本,使制度创新成为可能。

  三、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管理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三大内容之一(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管理制度包罗万象,它涵盖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狭义的管理制度也称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用以规范企业经济、技术、生产等项活动的条例、规则、程序和办法之集合。是对企业组织中的机构和个体在权力、责任、利益等方面的设定,是各项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的具体表达。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它因企业的类型、规模不同而各异。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独立职能,它一诞生就开始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的过程。按照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的生产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工业化前的管理、科学管理时期、现代管理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管理时,经常使用管理的“组织”、“指挥”、“监督”、“调节”职能,发展到“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职能。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看,同样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拓宽视野广度,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改造陈旧的企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增加管理深度,用战略眼光多维的思维来统筹考虑,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深化现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不断加大企业管理制度的力度,以保证低成本、高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正视复杂程度,经理人必须运用纵向延伸思维和横向发散思维的多维思维形式,分析、确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多重性、复杂性。

  (1)市场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世隔绝,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是通过企业这一中介间接进行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过去的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隔绝的单纯眼睛向上的思想,转变为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自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求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外部环境的市场观念。这种市场观念还包括竞争观点、服务观点、开拓观点、人才观点等等。

  (2)生产力观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发展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只有企业生产力发展了,才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才能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应当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一个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最终就是要看企业职工改造自然(实践经济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就产品而言,一是要看是否符合生产或人们消费的需要;一是要看实物质量的现代化水平及其数量的状况。还要看效益。产品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表现,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价值表现。表明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两类: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差额,即效益额;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比率,即效益率。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1、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的,即“先定产权,后定公司”。而我国是在产权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然后再推动产权关系的改造,即“先有公司,后定产权”,因而在我国现阶段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就更为重要。
  2、用人制度的创新

  企业领导者应从独裁式的管理向民主管理、聘任优秀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过渡,使自己从琐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企业重大管理项目。要破除“血缘、亲缘”关系在人才选用上的“误导”,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另外,还要打破企业中各种亲属关系盘根错节的局面,实行严格的制度化人事分工和管理,建立一套能吸引多方面人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淘汰机制。海尔的“全员皆人才”的用人观就为企业的腾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按照能级的原则,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要注重职工的教育与培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而提升员工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鼓励员工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企业必须为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要力争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在学习中成长、进步,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口

  3、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完善激励机制,要给员工赋予职业上的成就感,还要能够慷慨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如送股份、给予期权等,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本收益,使其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要进行分配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推行经营者年薪制,提升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感,想方设法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4、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

  一方面,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但管理制度要以过程展开,将时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管理思维的时效观念和动态观念,强调管理的过程和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要按用户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展业务,要以产定销。社会要什么则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向社会推销什么。要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不以产定销的体系。

  5、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

  决策必须改变领导拍板定夺的现象,克服家长制、长官意志的管理弊端,普遍实行民主管理,通过职工民主建立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及实施规划,要集思广益、多思善思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一环。一个好厂长能带出一个好的企业,相反,一个不尽职尽责的厂长也能搞垮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厂长个人,是企业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企业真正走向成熟,是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阶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运行都要在国家立法约束的基础上,在各项制度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企业正常运行不会因为个人的变迁而受到影响,相反,个人的行为也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就是要着力于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一种制度规范和一种运行秩序,以便使企业健康地发展。

  6、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

  在企业前一轮产权制度改革中,有相当多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而事实上,股份合作制并未彻底解决乡镇企业产权不清的问题,但由于其审批手续简单方便,改制成本低,仍为广大企业所采用,它对前一轮产权制度改革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因而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从长期看,股份合作制很难成为一种独立于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

  7、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是搞好质量工作的主体,企业厂长(经理)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有全部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责任制,认真实行质量否决制度。严格按《产品质量法》宣传贯彻的标准来实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检验。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同时,乡镇企业要努力抓好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开展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过程,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规章制度,在生产过程层层质量把关,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把产品质量作为考核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激发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