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词了。大家都去争当中国企业家,好多人都喜欢自诩为中国企业家,即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中国企业家的标准。这就好像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自豪地称自己为“大老粗”一样。这在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中国的中国企业家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好多问题。
一、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体制障碍
国家体改委贺阳司长从传统管理模式和产权制度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家队伍建设中的体制障碍。在传统体制下,对企业家的约束机制主要是行政约束,这种行政约束主要是通过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是一个人财物产供销无一不管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地按严格的行政等级进行的管理,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只有采取外部行政约束,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来干预企业。所以,中国企业家职业化的关键是要政企分开。否则,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家也不可能自主经营、开拓创新。
一些代表认为:在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问题上,最关键的是落实企业的自主权,要克服企业对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企业的过份干预,要让中国企业家能自主经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中国企业家的依附性、服从性、被动性为自主性。
与会的企业家和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政企不分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中国企业家的任命方式。92%的民营企业家负责人是由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行政主管部门手中握着企业负责人的“乌纱帽”,这种体制造成企业的眼睛盯市长、局长,而不看市场,一切服从行政的安排,扼杀企业的活力。在企业负责人的任命方式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企业经理应按公司法,由董事会聘任。国家体改委孙延祜司长主张是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企业的负责人应以出资者决定为主,兼顾其它。二是应按党管干部的原则,继续由人事组织部门任命。
一些代表还从企业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民营企业家存在着“双重代理”关系,第一层关系是“全民”原则上作为公共财产的共同所有者将自己的所有权委托给“国家”、“企业”加以代理。在这一层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出资者缺位。第二层关系是“企业”或“国家”将其财产的使用、管理权委托给厂长经理加以代理。在这一层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行政关系,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官员没有经营自主权,不负盈亏责任,不承担任何风险。贺阳司长还从所有者代理人行为规范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在传统体制下,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所有权被支解了,所有者代理人责权利极不对称,权力和利益很大,而责任却很小。由于所有者代理人的行为不规范,他们对企业的要求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不是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造成了经营者行为的扭曲,中国企业家也无法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就无从谈起。
二、计划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官员与市场经济的企业家的比较
企业管理官员向职业化企业家的转化是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环节。代表们认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要使“计划型”的企业管理官员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家转化。有的专家将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官员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存在的10个方面的不同:
(1)任职的途径不同;
(2)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不同;
(3)拥有的经营管理权力不同;
(4)经营管理的方式不同;
(5)二者的激励机制不同;
(6)监督约束机制不同;
(7)二者的身份和作用不同;
(8)二者与企业的关系不同;
(9)对二者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价不同;
(10)二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同。
三、企业家制度的合理化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规范化
1.企业家的级别问题。
企业家是否同行政级别脱钩存在着两种意见:
(1)企业家要职业化,必须尽快使企业家同行政级别脱钩,代之以企业家的技术级别;
(2)在中国现存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不讲级别走不了路,目前还不宜于过早提出中国企业家同行政级别脱钩。
2.企业家的职业化问题。
企业家协会会长袁宝华认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迫在眉睫,现在许多企业还没有摆脱企业附属物的地位,企业家被当作“算盘珠子”拨来拨去。孙延祜认为:要造就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首先要去掉“官本位”。企业家的最终目标不是当官。中国缺乏的不是当官的人才,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如果中国企业家的目标是为了当官,或者企业官员从优秀企业家中选拔,就是一种人才的浪费,而且容易导致人们将企业作为政治“跳板”,助长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政企分开。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企业官员从企业家中产生有利于这些官员有效地管理经济。还有一些代表认为:企业家职业化一方面要使企业家的职业固定化,把干企业作为终身追求,另一方面,岗位又要流动化,干好了一个小企业,可以被聘任到大企业去干。
3.企业的领导体制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突出中国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有人主张: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推行经理(厂长)同党委书记一肩挑,形成精干高效的经营决策体系,减少内耗,在企业的决策与指挥上要突出“一把手”的地位,但同时要加强党组织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国家人事部潘小迅副司长等人则认为:不能把总经理和“一肩挑”绝对化,在党外人士担任总经理的企业里,在中外合资的企业里,企业的党委书记需要有专人担任,但要处理好党政关系,总经理是经营和决策中心,党委书记是保证和监督力量。出资者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一把手”,“一把手”不仅要有各种经营管理权,而且要有组阁副手的权力和其他方面的用人权。
4.企业家的任期问题。
一些代表提出,要实行经理的无任期制度,经理被聘任后,不作任期限制,何时解聘主要取决于其经营公司的业绩状况,这样做可以使企业家从长计议,克服经营战略上的短期行为。也有代表提出,总经理的任职不能固定化,要提倡人才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流
5.企业家的薪金制度。
代表们一致认为,要实行经理的薪金制度,变月工资为年薪,经理的薪金要同其经营效益挂钩,必须使成功中国企业家的薪金和报酬水平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必须要有制度配套和政策保证。
6.企业家的注册制度和评价标准。
与会代表都认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家制度,必须形成经理人才市场,建立中国企业家档案和技术级别认可制度,推行企业家的注册制度,使得对企业家的评价有个客观的标准,即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企业家的聘用有个科学的依据。
7.企业家的培训制度。
与会代表认为,企业家必须有宽广坚实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和能力。适应中国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应加强对培训中国企业家的教育体制的规划。可以设想:全国大专院校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要面向实际,努力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摇篮;要建立一批中国企业家学校,负责中国企业家专门技能的训练;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使企业家的知识和观念得到更新。
8.企业家的退休年龄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企业不应按照官员的离退休制度来对待企业负责人的退休问题。中国企业家是专家,他们的退休年龄可适当延长,不应做统一规定,搞“一刀切”。此外,对于离退休的中国企业家要做好安抚工作,以免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四、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方向与途径
1.改善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
(1)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出资者缺位的状况,明确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家的权力落到实处,同时相应地承担起风险与责任,让其在责权利对称的经济环境中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建功立业;
(2)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要在政策上明确规定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与权利;
(3)要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有人建议国家要研究制定中国企业家条例;
(4)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对中国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充分的认识,要确立中国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地位,给企业家以一定的技术职称和政治待遇。
2.确立企业家的竞争机制。
建设职业化企业家队伍,最关键的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中国企业家人才市场。变企业负责人的上级部门委任制为董事会聘任制,通过公开招标和实绩考核实行中国企业家社会选聘制,企业董事会在市场上聘任中国企业家,使优秀的企业家在竞争中产生。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不负责的或低能的经理得到的是低职位和低收入,而勤奋和有能力的经理会得到较快的晋升和较优越的报酬。
3.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企业家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中国企业家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取得较高的报酬。在我国中国企业家制度的建设中,必须实行年薪制,使成功中国企业家的薪金和报酬水平在社会各阶层中居于领先地位,收入多少应与其贡献相联。
4.建立对中国企业家的约束机制。
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企业负责人的“得权与得益”是很大的。然而,企业负责人必须受到必要的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朽。因此必须:
(1)实行任职资格制。
未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中国企业家任职必须要有基本的条件限制,必须具有一定的学历、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具有一定年限的实践经验;
(2)实行任期业绩考核制。
看中国企业家能否真正有效地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增值,能否保证在所有者权益的实现和生产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来提升职工的劳动收入。对于那些绩效不良,甚至造成企业亏损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经营领导者,应当追究他们的经济责任,性质严重并构成犯罪行为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3)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诸如董事会、监事会一类监督约束机构的作用,克服这些机构形同虚设的现状,形成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4)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5)完善资本市场和兼并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中国企业家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证券价格的涨落和公司兼并重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激励和约束着中国企业家的行为,推动中国企业家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6)完善中国企业家市场,形成对中国企业家的刺激和压力。
中国企业家之间存在着竞争,使中国企业家既有可能提薪晋职,也有可能丢掉“饭碗”,使之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
(7)进一步发挥商品市场对中国企业家的监督约束作用。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都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裁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销售情况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这就促使中国企业家必须正确决策、妥善经营、恰当管理。
5.提升中国企业家自身素质。
与会代表认为:庞大的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大力培养新中国企业家,又要尽快转化旧企业管理官员。必须重视对中国企业家以下几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具有现代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2)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管理技能。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要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不依赖企业官员不行,但过分依赖企业官员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这时候怎么跟企业官员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状态,就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家很好地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