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原理的运用

企业培训师观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原理的运用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须有管理,只要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就必须管理,虽然促使人类活动的工具因时而异,技巧各不相同,但人类心理行为的原则永远不变,最佳的管理一直是开发人类潜力的钥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的延伸,标准化管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种种弊端,昔日的“科学管理”显出其明显的不科学成份。与此同时,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

  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人力资本”来自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它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是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经济理论和实践,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然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经理人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经理人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人,而不能称其为人力资本。

  因为他未受教育,不具备知识和相应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升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在经济社会,不管是哪一种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获得利益回报。这使得投资主体的确定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机会成本,故一般纯经济单位不愿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第一投资人。所以只好企业承担这一责任。强调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因为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升→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升……这一良性循环。而作为第一投资人的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期的投资后,经济单位可作为第二投资人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比前期更丰厚的利益回报,从整个社会来讲,不管是第一投资还是再投资,都是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投资,其结果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个人也得到了很多好处。难怪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如日本1985年教育经费占企业开支的18.7%,韩国则达28-2%,香港为18.7%,而同期我国仅为8.1%,这不能不是对我国的启示。

  二、人本原理的内涵

  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科学技术进步,所有物质财富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动行,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人的服务以及人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为人中心的管理思想,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的主要特点。人本原理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真正把员工视为企业主体,体现人在劳动生产中的重要用,是管理实践和理论逐步发展的结果。从整个管理学发展来看,对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提出五种关于人性的观点,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和“复杂人”这五种人性假说。早期的“工具人”与“经济人”的观点是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劳动者被看成是机械的生产工具,将经理人的人与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的人完全对立起来。只看到人的经济需要,片面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都是源于经济利益,劳动者的行为是完全受经济动机支配的。二战以后,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注重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他们认识到企业中人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因为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都处在人群关系之中,是群体的一员。随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出现,对人性的认识更进一上,人的社会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导致人的行为的动机也是复杂的。同时,在个人需要及自我价值上也充满判断和取舍,经济动机在这里只是基本因素之一。所以,人不仅是一个“社会人”,而且还是一个“决策人”和“复杂人”。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经理人必须从多方面去激励员工,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相对于早期的人性观点,这种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期基本出发点仍然是把员工作为管理客体。本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人们通过对日本成功企业的经济剖析,进一步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并同此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管理的高效益。按照人本原理,人是作好整个管理工作的根本因素,一切管理制度和方法都是由人建立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人的潜力是提升管理效益的关键。因此,贯彻人本原理就必须把人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体,掌握行为科学理论,正确地认识人,科学地研究人,准确识别人的主导需要和主导动机,发现未满足需要作为激励的起点。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实现有效管理,一是通过高度集权,凭借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厉无情的组织纪律,重奖重罚,以期确保各人职责及工作程序的最高、最大限度的效率,并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渎职、怠工、腐败和浪费。如姜尚所言“杀一个而千人惧者,杀之,杀三个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千军振者,赏之。杀一个而惩万,赏一人而劝众”。企业一旦实行这种管理方法,虽然能迅速达成意想中的效果,但其中的弊端却显而易见,且不说这种管理的核心依赖的是严格的制度和信奉奖赏惩罚,而制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如何保证?赏罚公平是个理想,赏罚能否公平?依据是否准确、合理?单是仅靠这种一味强调严厉、铁面无私的手段管理人,在尊重人性的现代社会就显得缺乏人道。过度和长期地对人心理和身体上的高度压制的结果,极可能造成麻痹不灵。另一种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就是适度分权、民主管理。依靠科学管理和员工参与,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工作,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高效。两种方法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前者把员工看成是单纯的管理客体,员工处于被动被管地位;后者是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体,让员工处于主动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员工面临失业威胁或来自其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当员工经济已较为富足,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管理方法更加合理有效。

  (三)尊重人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人本原理要求对人的管理必须遵循人性化思路。

  在一个企业中,从一个员工到一个团队、从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人主管到普通员工,所有作为个体的人在其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人性特点,即尊重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是对人的潜力的开发与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共终极目的。因此,在企业中,追求“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是十分必要的。就现代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认识人性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尊重人性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制度、实施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和追求。只有认识到人性才谈得到尊重人性,根据人性特点制度、实施各种管理方式,才能达到以人为本。遵循人性化管理思路,要求在现代企业管理里与人有关的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全面认识员工的特点及其表现,并在其制定的各种制度中予以体现,并且应该灵活地、人性化地去把握和实践;应该创造一种员工自由表现自己、不断创新、张扬个性的氛围;就员工而言,应该具有积极地、民主地共同参与企业各种活动的心态和要求。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人本原理强调管理以人为中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管理就是服务。人是管理主体,尊重人的权益,理解人的价值,关心人的生活,并且提供可靠的途径,创造优厚条件,使人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实现人的目标。创造满意的员工,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企业的效益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人在企业中的满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企业为人服务,人为企业奉献。人是服务的主体,企业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企业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员工个人的发展也要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不仅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也为员工的自我完善,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条件。

  三、人本原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任何事物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活动,都遵循本身内在的本质和基本的运动规律发展变化。对事物本质和其基本运动规律的抽象认识就是原理。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抽象认识。具体说,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对象、过程、核心、动力和目的等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实践验证是具有科学性的知识。它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绘,是在总结了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撇开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异,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它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经验,而是为大量管理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普遍趔。它不仅与管理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内在的、逻辑的对应关系,而且对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现代企业经理人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现产中许多企业存在管理混乱,员工积极性不高,企业效益差,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虽然原因复杂,但就管理工作而言是与违背科学的管理原理分不开的,认识了管理原理,管理工作就有了指南,建立管理组织,进行管理决策,制定规章制度等各项工作就有了科学依据;同时有了管理原理的指导,有助于经理人及时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管理工作虽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但各类现代企业管理工作都有共同的基本规律,经理人通过学习管理原理,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可以更快地形成自己的管理哲学,提升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对各种有限资源所实行的一种培育、发掘、利用和协调活动。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与实现特定目标有关的各种有限资源,它们包括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对有限资源不仅是协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掘其潜力,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特定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其它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人不仅是被经理人还是经理人,人不单纯是管理客体,应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企业管理工作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的实质就是指一切管理工作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管理活动中的人本原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对管理活动合乎规律的理性认识。贯彻人本原理不能仅停留在协调或只顾引进上,而应充分培育、发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千方百计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以此来推动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获得最大效益,达到以最少的资源代价去实现企业特定目标的管理目的。
四、人本原理遵循的管理原则

  原则是从原理中引伸出来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原理的展开、延伸和具体化。与人本原理相对应的管理原则体现了人本原理的要求,是在实际工作中所形成的经理人应该共同遵循的规范。它们可以看成是人本原理的次级原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是指经理人要求对自己的下级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行为原则认为,对人的管理一定要具体体现在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上,特别是要研究人的动机性行为,即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有意识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人的动机和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种行为的科学管理,才能真正触动人的主导需要,从而引发出极大的动力,并正确引导其向企业目标方向发展。

  遵循行为原则,就要对下级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必须意识到同样的行为可以由完全不同的需要和动机此起的,而同样的需要和动机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差距很大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同样的需要和动机引起同样的行为也可能存在着强度上的差别。因此,只有进行深入细致、具体准确的科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把握下级的行为规律,才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强化员工积极正确的行为,纠正消极错误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一种个体行为自我约束机制,使每个员工能自觉地对其行为进行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对员工行为的有效管理。

  (二)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是指在考虑安排组织成员位置时,应按所有成员自身的能力素质,恰当地安排在组织的相应位置。贯彻能级原则,首先,要明确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工作要求;其次,要充分了解全体员工的能质能量,通过科学的手段考察员工的能力素质;第三,把具有一定能质能量的人放在相应的位置承担相应的职责。最后,还要综合考虑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的能级结构优化问题,以及不同能级的权力、利益和荣誉的对等和各类能级的动态对应问题。作到既要每个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能质能量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各得其所,各尽其职,又要保证组织结构科学合理,避免和减少能量的耗费。

  (三)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认为,管理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按照动力原则,首先,所有不同管理岗位上的经理人必须有一定的动力驱使,才能从事各自的管理活动,否则一切管理活动都无从谈起;其次,所有没有处在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企业员工,从事各自的工作也同样要有一定的动力驱使,否则人们的行为就是盲目的。

  正确把握动力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各种动力(物质和精神)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要综合直辖市运用各种动力,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眼前动力和长远动力的关系。作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协调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使两者能保持基本一致的方向,经理人对个人目标要尊重、引导和教育;最手,要科学运用动力的刺激量。有了驱使人们行为的各种动力,还必须施以科学的刺激量才能启动动力运行,刺激量不同,刺激内容与方式不同,所激发出来的动力大小也就不同。经理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刺激行为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引导示范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经理人必须要以员工的客观行为为依据,以企业目标为标准进行科学的刺激,要对刺激量的大小、刺激的时效性及刺激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有充分的认识和熟练的运用。

  五、结语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对人进行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才是经理人的主要任务之一。人本管理对象和重点在人身上,它从生产要素的最高形式着手,抓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运用人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使人类的管理学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而使管理真正称为“科学管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