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企业文化自发形成时期。企业文化理论是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由美国人提出,因此在这以前企业文化建设大都具有自发性质。新中国成立前的企业文化,就处于自发形成时期。从30年代起,一些优秀的民族实业家就在自己创办的企业中培植自己的精神和作风。如宋裴卿于1932年创办的天津东亚公司,有厂训、厂歌、厂刊,有《东亚铭》、《东亚精神》,公司生产的“抵羊牌”毛线,在市场上20余年不衰。二是工业文化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企业并不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但是为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巩固公有制,就吸收了当时苏联的经验,形成了不同于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企业共有文化体系,被称为工业文化。工业文化建设在1953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取得了显著成果。工业文化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其特点是全国统一行动,典型引路,运动式推进。这期间,对工业文化影响最大的是“鞍钢宪法”和“大庆精神”。三是企业文化自觉建设时期。1984年湖北二汽创建的二汽精神、二汽信念,是我国引进尝试企业文化的先声。由此激发起我国的企业文化热。可是这一新鲜事物没过多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受到了冷遇。原因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实质以及它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理解,以致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党的十四大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时,提到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1993年国务院14个部、局、总公司等在云南玉溪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出版了《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这样,企业文化理论的完善,使人们对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共识:中国需要抓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出现了,如首钢文化、联想集团文化等。
从十四大提出的“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和校园文化”,反映出几年来企业文化已在不断发展。《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的施行,逐步完善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也为企业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挑战,就是现在面临的、需要人们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它包括:
(一)企业自主权缺乏与经营者总体水平不高并存。要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保证企业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优秀的企业文化还需要优秀的经营者去倡导、塑造和强化。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并不高。因此需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领导者,既要保证其对生产经营的指挥权,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临督制度”。
(二)市场竞争激烈与竞争不公平并存。中国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过惯了依赖企业的太平日子,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有的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已陷入严重困境,根本顾不上搞企业文化建设。另外,健康的企业文化应当是正常的商业文化。这种文化只有在法制比较健全,商界实行公平竞争时才能普遍生长。
(三)缺乏强有力的主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企业文化尽管可以有一定独立性,但它毕竟根植于一定的主文化土壤之中。我国民族工商业中出现的民生实业公司文化、北京同仁堂药店文化等是根植于传统的民族文化之中;50、60年代出现的鞍钢、大庆为典型的工业文化根植于优良的党风与民风之中。但从目前我国主文化状况看,确实已出现某种危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50、60年代形成的良好风气正在受到严重侵蚀,因而使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变得格外艰巨。
三、现代经济与未来的经济环境
未来的企业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就大多数企业而言,人们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会向什么方向演变?文化说到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适应方式。未来的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的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文化的走向。针对中国企业,分析未来的经济环境,就是分析现代经济的特点。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环境,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有四大特点:(一)生态经济。这一特点反映了现代经济的复杂性、有机性和动态性。复杂性表现为产业、行业、企业种类及其发展水平的千差万别。有机性表现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动态性表现为产业结构、行业构成、企业规模的演进变迁,此消彼长。(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企业制度自主化、经济活动竞争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这也可以概括为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分化性。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不会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三)全球一体化经济。这主要表现为,随着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生产要素超国界流动规模日益加大;跨国公司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协调行动日益增多。(四)创新经济。这主要表现为,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战略的方针;用于创新的风险投资增长迅速;创新范围扩大,节奏加快。
现代经济的四大特点,决定了未来的经济环境,也决定了今后几十年,企业文化将具有注重效益、重视服务、崇尚创新、以人为本、发扬团体精神等五大趋势,形成效益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和社团文化特色。
四、效益文化趋势
未来的企业文化一大特征是注重效益。从企业到个人均以高效益作为自己主要的价值取向。
所谓效益,就是实际利益与代价之比。效益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企业的目标追求高效益;(二)企业管理更加追求精细化,全面开发各种资源,厉行节约;(三)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效益主义倾向。因此,效益文化是由市场经济特点决定的。效益好,企业就可以实现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效益不好,企业微利甚至亏损,就可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可见提升效益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能要求。企业员工个人同样关心企业效益,更有一种向高效益企业和部门流动的趋势。
企业以高效益为目标又主要表现在:(一)从增长取向转到利润取向。当前更多的企业在行为目标选择方面把增利润列为第一位,就反映了利润取向的大趋势;(二)从单一经营转向多角经营。市场供求形势变幻莫测,风险与机遇并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加上市场开放化,生产要素流动化,在利润和成长动机驱使下,企业必然要冲破行业界限,向一切有利可图的领域发展,从而使企业经营呈现多角化的趋势,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是“技术人”向“商业人”的转变。而多角化经营已经成为国外商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三)从生产导向转向营销导向。发达国家的经济权力正迅速从制造商向经销商和零售商转移。现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变生产导向为营销导向,企业文化也由生产文化转向营销文化。
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看,管理日益精细化、集约化,这反映了人们价值取向及经营风格的深刻变化。在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中,日益重视科技进步,增加产品的技术和知识的附加价值。随着人们深度开发各种资源,信息意识将成为未来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意识。重视时间价值,讲究工作效率,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实践。员工的效益主义倾向将日益明显,人们更看重实际利益,跳槽或被“炒鱿鱼”不再是新鲜事。人们也格外注重自身的人力投资,时间观念和信息意识都在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