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独特风格。
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存在吗?作为学者和企业家长期争论的焦点,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管理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孕育和成长的根基,表现为企业家的政治战略和政治行为在中国企业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相对于营销中国企业更加重视渠道,中国企业的长期取向文化最强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管理特点不存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管理思想和实践相互交融,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上不存在地域之分,往往多种管理方法并存,很难区分是中国式的还是美国式的。
本研究认为,中国企业管理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尚处于孕育期。每一种管理模式均是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经济高度发达,拥有众多成功企业的前提下总结提炼出来的,如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而我国拥有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商业实践上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且在未来会继续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构成了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客观存在的前提;只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美、日企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还需要不断消化和吸收各种管理思想的精髓,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特点还处于孕育阶段,但其核心架构——中国特色管理(有些学者使用中国特色管理一词替代中国企业管理特点,认为两者是等同的)却已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体系。现阶段,学者们需要多维度、多视角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为今后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已有研究多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影响的演绎式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管理理论,那么,能否采用其他研究视角,以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进行研究呢?对此,笔者作了尝试。
1、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的研究评述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8],如公司治理制度创新、企业成长制度创新,以及企业行为与监管、国企出路和外企本土化等;②中国企业管理的特征[9],主要基于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的比较进行总结提炼;③促成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形成的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家、员工、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及其对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形成的影响机理,其中尤为引发研究者兴趣的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渊源[10,11];④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3,12]。
其中,最吸引研究者目光的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特征,并已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如M理论、和谐管理理论、东方管理理论、C理论、人情—面子理论、家长式领导理论、和合管理理论以及道本管理理论等。上述研究成果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研究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人”和“中国事”来探讨中国企业管理特征的。
而最具有争议的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一些学者认为现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主流研究方法不甚科学、不符合工商管理领域对研究方法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也由此造成了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国外学者的认同,应采用中国化的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3,13]。但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现有的主流研究方法能够很好地支持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掘[12]。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在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下已初具雏形,但单一的研究视角难免具有局限性,多视角的研究可使得研究思路和成果更具创新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并能够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提供较优解。
2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的研究思路
2.1研究内容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这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积淀而成并经过反复实践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②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根据企业内外部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引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③中国企业近几年的管理创新,这是中国企业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推行的全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引进的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包括中国化的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及中国企业独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鉴于此,若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则可以从中国企业近几年的管理创新入手在4个方面开展研究:①选取典型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包括管理创新理论与方法;②研究企业推行该管理创新的行为,具体为确定典型管理创新事件的过程,如管理创新信息获取—实施决策—试实施及适应性修正—正式实施—标签化,通过中外企业的比较剖析各阶段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③通过对各阶段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确定并分析影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融合的调节变量及其作用,如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等;④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特征。研究的重点是基于中外企业的对比,剖析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行为、各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式的特征,从而总结提炼出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
2.2、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架构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融合”是本研究理论架构的切入点。所谓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熔成一体,与适配理论相契合。适配理论源于种群生态学的模型和情境理论[16],以协同学为基础,意指协调一致或互相搭配,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主要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2个领域。本研究选择其中的配合模型作为理论架构基础,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融合即是指两者的适配。
此外,选择适配理论作为理论架构基础还在于:中国企业近几年的管理创新成果是管理创新行为的结果,而管理创新行为建立在原有的管理创新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引进的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这三者均需同时实现与外部环境和组织的适配才能最终促成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不符合中国企业运营环境和企业具体情况的管理创新理论与方法不会为企业所采用,进而不会有管理创新的推行,即管理创新行为;企业在推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会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调整推行方式,以取得管理创新的成功;最终成型的管理创新成果必是与外部环境和企业相适应的,见图2。同时,鉴于管理创新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大的特点,需要在界定管理创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管理创新进行分类研究,如生产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各种管理创新应具有不同的适配模型架构。
3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的研究方法
3.1研究方法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需要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方法。
首先,由于基于创新视角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以典型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事件为切入点,描绘管理创新实践的过程、行为及模式,并且通过中外企业典型管理创新事件的对比,析出中国企业各过程阶段行为、影响因素及模式的特点,主要需要解决如下4个问题:①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如何?②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如何与企业内外部环境适配的?③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与方法?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与西方管理思想和经验是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下融合的?而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回答研究对象“How”和“Why”。其次,由于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尚属于未知的范畴,因此,需要选择有理论构建功能的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方法不但能够通过证实和证伪已有理论或案例来强化修正已有理论,而且还可以用于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拓展现有理论体系的解释范围。再次,案例研究的结论是从整体情境中得出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因而能够结合完整刻画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背景,如高语境文化[13],真实反映管理创新实践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适配过程。最后,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者和受访者面对面的接触,可进行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访谈,易于研究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析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特点,并发展新的研究框架。此外,相对于单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案例的复制支持研究结论,更能保证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和信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性的;同时,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特点需要通过中外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对比析出,适宜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辅助研究的目的是对通过案例研究析出的中国企业管理特点创新的内外部环境适配因素进行检验,以弥补案例研究方法信度较低的缺陷。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在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得出中外企业管理创新差异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理论与方法。
3.2研究样本
案例研究应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理论的研究需要选择典型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案例:管理创新实践发生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大环境中,涉及企业管理的多方面,具有中国特色,其实施使得企业管理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一个5~7个个案的多案例研究中,先要选取情况相似的2~3个个案来验证该理论,然后要选择另一些个案验证相悖的理论假设,若这些个案的结果互相矛盾,则需要增加个案辅助检验。此外,并非所有的管理创新实践都具有可比性。行业和企业规模是影响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2个最重要的企业分类维度。不同行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如行业竞争结构、产品需求变化、细分市场变化及营销模型变化等,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应激行为”。显然,行业环境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战略、行为、资源、组织结构和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决定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推进过程和绩效。据此构建基于研究内容比较维度的案例样本分类维度
“三洋”成立于1994年,由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大连冰山集团和双日株式会社3方共同投资组建。虽由日方控股,但总经理及各部门部长均由中方担任,日方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并不像其他合资企业一样带有外方管理和文化色彩。其超市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国内第一,2008年市场占有率达55%。
“三洋”提出选择超市展示柜产品领域试推行服务产业化,原因如下:①通过服务产业化的实施弥补销售和工程利润不断下降的损失,同时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②很多外资超市有对展示柜定期保养的需求;③超市展示柜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每家大型超市一般拥有70~80台展示柜,集中度高,便于“维保”服务的实施。项目实施初期,“三洋”建成统一号码接入的呼叫中心,并根据以往的购买量和付款情况对客户进行了细分:①优良大客户(购买量大且付款记录良好的客户)。建立SBU直接与客户总部洽谈“维保”服务计划,提供包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保”在内的一站式高附加值服务,以及4小时内的响应服务。②非优良大客户(购买量大,但付款记录有问题的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保在内的一站式高附加值服务,以及24小时内的响应服务。③小客户(购买量较小的客户)。提供48小时内的响应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