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面加以探讨策略概念的演进,安索夫(H.IgorAnsoff)是最先提出策略规划的先驱,他认为企业必须有策略以及一套决定策略的程序,而策略构成包括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以及绩效等基本元素。除了安索夫外,其他学者亦提出他们的看法,认为企业管理策略和目标应该分开,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认为策略应该包括若干基本元素。策略规划可以是实行策略思考、方向及行动的架构,达成一致想法并产生行动计划的过程。企业管理策略规划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取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实中往往是各部门或个人各行其是,采取自己认为最快最好的方式执行工作,但这种做法多半缺乏逻辑性的全局系统化思考。
策略性思考往往被许多公司视为高级主管的管理工具,其实企业管理策略的思考范畴是可大可小,目标大,策略思考的深度广度都需要加大,目标小则反之,但策略思考的训练对每位员工都很重要,这是一种培养逻辑理性思考的训练,也是培养员工主动涉猎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扩展员工视野的一种训练。策略性思考包括本身专业知识、周围环境、公司内外资源、相关企业政策及法令、本身的优势及劣势、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对同仁的影响以及客户需求等因素列入考核,如何在最快、最稳、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状况下达成目标。
每个人的经验背景、专业知识技能、拥有资源人脉、价值观及个性特质各有不同,对于同一目标的达成,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的途径去完成。从管理学角度来探讨,目标的达成应该是在最快、最稳、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途径下完成。如何找到最快、最稳、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途径?这是企业管理策略问题,其实策略问题与我们日常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以逻辑性的系统化思考方式来面对此议题。组织内的工作是环环相扣的,若在作业流程中工作成员各行其是,各吹各的调,作业流程中自然会产生许多不协调、互相冲突或互相抵制的现象,因此在一般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工作成员的每一项动作都规范得清清楚楚,但是一般行政操作系统或许多项目规划工作就不一定规范得如此清楚。
所以在团体组织中工作,每位成员必须有相同的思考模式,在目标与任务执行之间需要的是策略性思考,若大家都以同样策略性思考去规划执行方案,自然作业流程中大家默契十足,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团体成员间凝聚力会更增强。
管理学家强调企业管理策略的规划应该是一个目标设计3~5个方案,方案与方案间彼此互相比较,比较优缺点,在正式执行工作时才可望一次圆满完成,不会走冤枉路或绕远路。创新学者则认为,为达成一个目标而规划3~5个企业管理策略的过程是激励脑力创新思考的最佳源泉。
下面以一般生产企业的管理目标作为策略思考架构提供经理人参考:
1.行销策略:
应达成目标、销售量及地区、产品组合、定价、通路、促销客户期望与需求、超越竞争对手方法、销售人员的激励。
2.产品策略:
应达成目标、新产品选择、设计(创新、差异化、成本领导、个性化)、TTM(TimeToMarket)、易于生产、降低材料成本、策略联盟。
3.生产策略:
应达成目标、厂房产地、大量生产或少量多样或依订单生产、机器设备产能提升、准时交货、消除浪费、人力充分利用、人员技术提升、生产品质有效控制及自动化设计。
4.服务策略:
应达成目标、满足客户的服务流程设计、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品质保证、服务项目多元化及个性化、售后服务、客户抱怨处理。
5.品质策略:
应达成目标、品质政策、ISO、PPM、TQM、品质训练、品质改善方案、客户抱怨处理、作业流程及进出货品质管理、品检设备提升效率、供货商品质管理。
6.采购策略:
应达成目标、原料价格、供货商数量及选择、供货商关系管理、采购方式、付款方式、采购政策及赔偿规定。
7.存货策略:
应达成目标、存货数量或金额水准控制、周转率增加、存货成本控制、存货与客户间的互动关系。
8.人力策略:
应达成目标、人力规划、人才招募、激励性薪资福利设计、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提升核心技术、增加有核心技术证照的人数。
9.财务策略:
应达成目标、提升现金流动、ROA、ROI、成本及预算有效控制、外汇与短期债券买卖。
10.MIS策略:
应达成目标、建立企业网络、CRM、ERP、SCM、MRP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