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些著名企业是常青树,历经百年而不衰,美国IBM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如今,IBM已度过整整一百年,实现了基业常青。这家以生产打字机起家的企业,在公司成长史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创造出无数辉煌: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条形码、第一个计算机软盘、信用卡上的第一个磁条等等。
实际上,IBM一百年来并非按部就班、沿袭老路,期间也经历过挑战和曲折,能够成为百年老店完全在于依靠转型和创新。
过去一百年中,IBM主要经历了三次大转型。第一次是从一般设备生产转向电子计算机生产,适应了电子化时代。第二次是从大型计算机转向微型计算机生产,适应了计算机普及时代。第三次则刚刚结束不久,开始从设备提供商转向服务提供商,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个性化的时代。今天IBM的口号是,从服务机器到服务人群(frommachinetopeople)。每一次转型成功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创新作为支撑。
2004年,当个人计算机业务不再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时,尤其是当IBM的领导者和技术专家看出,设备的价值与服务的价值相比越来越微不足道,毅然决然地把个人电脑业务全部卖给中国的联想公司,专门致力于为客户开发软件和提供解决方案。今天的IBM已经变得有点像咨询公司了,当然是高科技的咨询公司,能耗很少,价值创造却不少。
IBM的百年历程表明,世界上像可口可乐那样几十年只做一种产品的优秀公司很少很少,因为世界在变。卓越的公司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能够随着变化的环境而不断调整自己,通过一系列创新成功实现企业转型。也正因为有一大批像IBM这样的企业,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超越。
相比而下,中国的企业则转型太慢,缺乏创新。多少年前,舆论就在呼吁,中国用七亿件衬衫才换美国一架飞机,这种反差实在惊人。如今,此种情形并无大的改观。前不久,笔者在美国出差,看到市场上的低档货,如几美元一件的体恤衫、十几美元一双的皮鞋,仍以中国货为主。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在国内、廉价产品卖到国外的状况,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而这种转型首先要建立在企业创新转型的基础上。
中国这些年对科技创新不可谓不重视,出台的政策不可谓不多,但创新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每年倒是有不少科研成果,但往往远离市场,只能得奖,却无法商业化。企业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最清楚,了解什么样的技术既先进又实用,唯有当企业撑起技术创新的天地时,中国的自主创新难题才会有解。可惜中国企业对创新或是缺乏能力(许多企业甚至连合格的技术专家都匮乏),或是对创新不感兴趣。
在IBM公司的研发机构里,可以看到墙上挂的都是企业优秀技术专家的照片,其中的领军人才相当于公司的院士,受到公司上下和所有参访者的尊敬。不像我们在国内看到的一些科技公司,墙上挂满了领导视察的照片。国内企业创新不足,除了企业热衷于做广告而忽视技术基础工作外,还在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待遇偏低,工程师的收入普遍不如销售员,以至于名牌大学的工科学生都不愿意到企业工作,许多过去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现在只能接受小院校的毕业生,和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生竞相到IBM、波音、苹果公司就职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
中国的企业要做百年老店,创新是绕不过去的,首先要改变的是重营销、轻技术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