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黄国胜:企业文化的传播

企业培训师观点:黄国胜:企业文化的传播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传播,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就有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自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同期诞生了,并且由于企业智能结构之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无有雷同,而且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之间的文化,也将由于传播,相互影响,互为参照或对照。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信息化社会里,企业文化是如何传播的呢?

  一、企业文化传播载体的概念

  任何能够传播的事物,必须借助某种载体,其自身也即载体,但本文探讨的是自在结构之外的载体。

  企业文化的传播,我们通常第一印象和反应的关键词是各类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期刊杂志,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这只是初步的甚至是模糊的理解,要进一步细究分析,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称为“文化产业”或许更为合适。即:文化产业是企业文化真正的载体。

  国家统计局2004年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曾经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一)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二)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三)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四)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五)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六)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如上所述,许多深谙企业文化传播之道者,都将围绕文化产业这一基本范围施展手段,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但是,在长期研究企业文化的思考中,笔者认为,以上概念没有错,如果从智能管理学角度,仅仅是靠上述的媒体、活动、文化物器来界定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概念是不完全的,企业文化的传播,还应该不容忽视一个最重要的载体,那就是人。

  人是企业文化传播最不能忽视的载体。简单的说,比如,口碑传播,只有人才能承担。上述媒体的释读、活动的体验、文化物器的观摩等,无不是人与之互动的反应,但唯独口碑,是人与人的互动。而口碑互动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深层的说,上述产业文化也全部由人来创造。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传播载体的整体概念,是自在结构、产业文化与人。

  那么人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如何担当角色,采用什么方式。成为传播者的呢?为了更好的理解,首先有必要了解企业文化传播的环境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环境

  先来说下文化这个概念。

  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描述的大概念,广义的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企业作为机构类型之一,自然就有企业文化,如同事业研究机构,军队,企业等机构类型一样,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些都属于狭义文化一说。企业有企业文化,军队有军队文化,企业又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等等。

  但是企业文化的演变是和大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开始蓬勃发展,早在1982私有制的宪法化,特别是1986年开始,国家企业的大力推行下,民营企业家的改革开始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国有体制主体演化出了一场令世人瞩目并担忧的体制改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开始呈现国中有私,私中有国,加上外资的融入,也包括我国企业资本的国际化并购。中国在WTO之后,出现了中国企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北京奥运的举办,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中国的企业无疑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的企业,可以从民营企业家通过改革转化为私有化责任制,同样,私有经济实体,如家族企业也可以转化成企业家族,甚至成为“另类”国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这一切都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无论什么体制的企业,都要纳税,都要为富国强民而创造价值。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和谐环境中——至少是和谐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主题——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提到了日常议程中。

  在这样一个多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得益于信息化的革命,企业文化的传播出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企业文化传播覆盖面大,只有有必要和实力,或者吸引眼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地球的许多角落。

  第二个特点是速度加剧加快,速度甚至在创造神话,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个显着特点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被当作企业必要投入来高度重视。

  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必然要带有这个时代特征。
三、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

  企业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之一,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了企业的决策层,高管层,中管层和执行层。决策层主要是股东、股东大会,高管层包括了正副总经理,中管层的内涵也在市场经济格局中有了不断丰富起来,包括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经,市场总监,销售总监,技术总监等等,其他人员统属于执行层,包括了各类技术非技术工作岗位人员。之所以要如此细分这些角色,是因为这些角色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如何传播,怎么传播,作为一个企业人,无论职位高低,职责大小,都要围绕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企业文化。这也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统一化规范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之二,是上下游产业链伙伴。包括了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的分销经销渠道。产业链伙伴对企业文化的传播仅次于企业内部人员。

  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之三,是企业的目标客户。企业的目标客户,包括了现实客户,即已经结为供需关系的群体,潜在客户,有趋势成为现实客户的群体。这两类群体由于被关注和有可能和机会主动关注,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这个传播群体是数量最庞大的。他们传播的依据,主要来源两类,第一是产业文化,包括了媒体、活动和文化物器。

  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之四,是竞争或合作同行。包括了同行的四层构成员工。这个群体的传播带有特殊性,今朝合作或钦佩今朝赞誉,明日分手或反感就明天贬损,犹如五月天,说变脸就变脸。当然也不尽然,市场经济竞争非战争对抗,反目未必成仇,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之五,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包括了工商、税务、环保、行业协会等强制管理或非强制管理部门。这个群体的传播有不可忽视的权威。

  企业文化传播者角色之六,其他非上述五种角色的群体,他们虽然和企业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有发表观点权利,当他们通过视听等途径体验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他们将有他们的反应。甚至可以站在其中一个角色的立场上激昂文字,指点江山。

  在了解了上述企业文化传播的概念、环境和传播者角色,有益于研究对策,处理好企业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有针对的引导企业文化传播。那么,企业文化的传播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企业文化传播的管控

  对企业文化传播的管控,仍然要从其传播载体构成来考虑,即从自在结构、产业文化与人这三个方面考虑并入手。

  企业文化的自在智能结构,包括了企业的全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包括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方法等一切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这一层面的管控一直为任何一个企业所重视,也基本围绕这些要素实施管理,产生出企业文化的传播行为和结果。

  产业文化这一层,是采用方式导致一种介质选择。这个比较好理解。

  关于人这一载体,对以上六种传播者角色理解深刻的,往往都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尤其是有重大失败教训的企业家。以上六种传播者中,可以直接影响管控的,当然只有企业员工了。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从企业本身抓起。

  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实施企业文化传播。许多企业从价值观核心层,到物质层,从制度层到行为层,无不体现了对企业文化传播的控制。所谓控制,就是梳理清楚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包括什么内容,呈现这些内容的形式是什么,哪些是量化的标准,哪些是非定量但定性的准则,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全面考虑文化产业载体形式,更要考虑人这一活体,这一最容易发生不可琢磨问题的载体的传播形式。为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研究机构、培训机构,许多专家学者都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着书立说,传经布道,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笔者也从中外智能结构学说角度,对企业人的智能结构和企业智能结构全面分析,力图帮助企业以可操作的模式,首先解决企业人的企业文化传播行为和语言。语言是口碑的直接表达,行为是肢体语言,也直接反映了口碑表达的态度。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咨询,以及实施企业培训的的直接原因之一。

  所谓企业文化咨询,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客观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做全面的专业诊断和提供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有针对的进行培训。这些培训本身,就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一种指导或纠偏。从概念上,要培训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传播的正确理解。从观念上,要培训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传播的核心和重要意义,从习惯上,要培训企业员工的语言与行为的规范,从流程上,要培训企业员工的职业化。

  总之,企业文化传播,是先从传播载体的概念上入手,从而逐步正确的实施传播的管控。企业文化传播的控制,概念理解正确了,如何落实,不同的企业,八仙过海,各有招数。当然也种瓜得瓜,各得其所。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