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中国企业家作者:何斌
创维能够在“黄宏生事件”中危而不坠,不能不归结于前两年及早采用了授权和利益分享机制
6月29日,在连续三次的意外推迟后,创维数码公布了本应去年11月30日公布的2004年-2005财年中期业绩。2004年4月-9月,创维数码营业额达到43.49亿港元,较2003年同期增长19.3%,纯利润为1.87亿港元,较2003年同期更暴增131%,成倍的利润增长远远高过同行。
公布中报,只是创维为复牌做的准备工作之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香港上市条例的新要求和规范公司治理架构的需要,创维数码同时宣布分拆董事局主席和CEO之职,王殿甫继续担任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其卸下的CEO一职由执行董事兼彩电事业部董事长张学斌出任。张此前一直是黄宏生的“左臂右膀”,主要负责管理创维电视机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此次出任CEO职务,则使其由幕后走向台前。
“我觉得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创维已经走出了阴影。”7月24日,刚刚出任创维数码CEO的张学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称,“或许当初大家对创维还存有一些担心和疑虑。而现如今,不管是从经营业绩、领导团队,还是上下游关系、投资者和银行等这几个重要方面,危机事件对创维的影响已经彻底消除。”
四天以前的7月20日,正如人们所预想的那样,黄宏生涉嫌造假账以及挪用资金一案再次被宣布延期,明年1月17日再进行初审。而此时,距离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宏生事件”已近8个月。
黄宏生的个人命运依然尚未明朗,但创维的天空却似乎渐渐放晴。事实上,平静得甚至已经逐渐淡出大众关注的焦点的创维,正力图在非常时期保持某种扩张。
对此,外界最本能的好奇或许就是:是什么维持着创维危而不坠?是谁在这八个月里引领着创维的命运?创始人黄宏生还能对创维施以何种影响?
这些答案里面,都有现任CEO张学斌的名字。
黄宏生给张学斌的两份授权书
来到创维4个多年头,张学斌经历了创维两次“生死劫”:第一次是“陆强华事件”,这一次是“黄宏生事件”。据张称,两次危机事件,他都是救急的主力。
“两次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更大程度上是从内部产生的危机,只要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就能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而这一次的主要问题在公司外部,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张学斌如此评价说。
在来创维之前,张学斌在海南椰树集团任总经理,工作很稳定。他作为老股东每年还能获得不少分红,公司甚至给他太太都配备了专车,可以说生活根本没有后顾之忧。在结识黄宏生之前,张学斌甚至还不知道有创维这样一家企业。
然而黄宏生却看中了张学斌的管理才干。当时正值2000年前后,陆强华率领150多位营销英才离开创维,黄宏生一度几近崩溃,甚至觉得“企业的末日来临了,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创维某事业部老总语)。为了请张学斌出山,黄宏生在一年内前后几顾茅庐,有一次相谈甚欢的二人谈了整整一个通宵到第二天早上6点,很是投机。
“他的一些理念,包括价值观、事业心,和对产业的感悟、对技术和产品的敏锐,以及勤奋的工作作风、对事业的执着、充满着激情和信心,这些对我来讲还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张学斌回忆说,“我当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如果我们在一起,可以干成一点事情。”
2001年3月来到创维以后,张学斌很快意识到,在创维的诸类问题中,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由于集创始人、董事长、CEO等要职于一身,创维长期以来都是以黄宏生为核心来运作。尽管身为中国区董事长,但张学斌只是分管投资和人力资源,手上的实权并不多。
张学斌很快找到了切入点。为了使研发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张学斌从3月底着手开始做调研,最终制定出了一套“与产品的最终市场表现相挂钩”的研发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创维研发团队里引起轰动。
看在眼里的黄宏生终于下定决心,在4月底交由张学斌来挽回日益下滑的国内业务。而随之,黄就收到了张递交上来的一份授权书,张请黄予以签发。
在张学斌起草的这份授权书上,清楚地列出了财权、人权、物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清单。比如,3000万元以内的支出,张学斌有权做主不需汇报。“当时列出的权限是很大的,我开始也觉得他肯定很难答应。但当时的形势逼人,我希望董事长的一些观念要转变,要走过这条路。一个企业需要做改变的时候,执行、落实的到达力是很关键的,想到但做不到的话,那就没有用了。”
黄宏生在这份授权书上签了字。回忆起当时为什么能获得黄宏生的如此信任,张学斌笑着说:“当时创维的情况真的很不理想,各方的压力都很大,深知不改是不行的。既然已没有其他办法,为什么不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