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ITPUB
传统的操作方式下:当客户电话通知我方销售人员发货时,我方人员填写单据(3分钟),找销售部门领导审批是否可以发货(不太可控,一般30分钟),将单据送到仓储部门(积累一定的单据量,一般上午送一次,下午送一次,半天),仓储部门与运输部门办理发货(看业务量,少时半天内发完,多时一天内处理完),运输(两天),客户出办理交货(半天)。总的周期是多长呢?3.5天到4天。这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下,已经达到操作极限了。
如果在ERP环境下操作:填写单据(3分钟),审批(由于有权限控制,部分单据可以不审,需要审的30分钟),单据传递到仓储部门(时间约等于0),仓储部门与运输部门办理发货(由于单据传递是实时的,可以在0.5天内处理完),运输(两天),客户出办理交货(半天)。总的周期是多长呢?3天。
“没减少多少嘛!”朋友说。“效率提升14%――25%,你还想要多少呢?”我说。
三、产品质量上升
产品的质量来自哪里?合格的原料、精密的设备、妥当的操作。ERP怎么能令我们的产品质量上升呢?
可以通过ERP把住进货关。将严格的质量标准、抽样标准输入ERP系统中。根据标准对到货原材料进行检验,并对合格、降级、让步、拒绝接受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纪录,登记到供应商档案里。一来保证不出现漏抽漏检、私自让步的状况;二来保证供应商的评判不仅仅建立在价格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ERP让操作者更细心。ERP可以清晰的纪录各个班组、工序的产出情况,并明确区分其中工废、料废的情况。在有大量统计数据做比较的时候,操作者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失误”那么显眼,经理人又怎么会让这样显眼的问题、人员存在呢?
ERP当然不能让你的设备变得精密,但精密的设备也要靠人呵护的,ERP可以让精密的设备得到更好的、更有规律的维修和保养,使它们不那么“经常”“莫名其妙”地出故障。
四、生产率提升
ERP可以使直接劳动生产率得到重大的提升。据统计相当一部分装配车间的劳动生产率可以提升20%~40%。哪里来这么大的潜力可挖呢?
据丰田公司估计,许多制造业工厂中时刻都有85%的工人没有做工作:其中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25%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3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25%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这样的潜力大不大?
ERP可以大大消除这些浪费。根据订单、预测获知生产需求,通过MPS计算安排出的生产计划,可以大大减少盲目的生产;根据MPS和MRP运算得出的零部件生产计划更是可以做到既不缺件、待件,又不会大量积压通用件、标准件;对BOM和工艺流程、工作中心资料的细心整理,跟踪研究,可以了解真实的生产效率,制定合理的产能标准,改进操作方法。一些皆有可能,看你是否认真去做。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ERP是怎么把库存降低的。
库存无非这样几种:成品、半成品、原料、备品备件与其他物料。我们从头来看,ERP有助于成品库存的降低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对于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ERP可以更好的安排主生产计划,使企业可以在交货期内“刚刚好做完”,不需要有太多提前期;而对于面向库存生产的企业,ERP可以根据成品存量、订单需求、销售计划等作出准确率更高的生产计划,关键是生产计划的期间变短了,不再是一月一次,这样,计划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升,积压自然下降了。
而对于半成品、原材料,都是根据MRP的计算得出的需求量,需求时间可以精确到天,需求量可以精确到最小生产(订货)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刚刚好的时间”“刚刚好的数量”,哪里会有库存生成呢?
至于备品备件等其他物料,可以根据维修计划、最小库存量来采购,保持合理库存。当然,不合理的要清理掉,能用的用掉,有价值的卖掉,没有价值的干脆送到废品站。关键是,使用了ERP后,不会再没来由的买(生产)些这样的库存了。
正如陈启申老师在《供需链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一书中所说,ERP系统是一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或“信息化管理系统”,它首先是管理系统,然后才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因此,如果把ERP仅仅看成是为了“弄清库存”之类的统计系统,那真的是太遗憾了。ERP意味着创新与行动,要根据其理论、思想去管理、去积极思考、主动工作,成功才有可能。同时,也不要让那些“满意度”“效率”之类的“大”题目所吓倒,从清理一件无用的库存、确定好一个工序的工时定额这样的小事做起,ERP一定有收获。反之,小事不屑做,一心追求“显著的”“突出的”效果,ERP想成功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