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社会责任不等于慈善事业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社会责任不等于慈善事业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林国栋

一个全球经济的无边界时代正在来临,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如何获得世界市场的信任?答案之一就是积极履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

  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企业与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论坛上,来自企业界与学术界的众多嘉宾就时下广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话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企业CSR现状不乐观

  在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社会、自然资源以维持运转,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污染乃至毁灭性破坏,以致资源总量锐减。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全球副董事长MichaelInacker就此指出:“对日益全球化的企业而言,它的各种商业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深信,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与其社会责任息息相关,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是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欧副院长张维炯教授与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ColinGrassie也先后指出,企业是地球公民的一分子,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商业运营密不可分,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各自的CSR,将自身与企业、客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不过,商务部研究院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对CSR理念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表示了担忧,“所谓的责任,讲的是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的问题。企业当然要为股东服务,而且在成功实现对股东负责之后,还应以整个社会为服务目标,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但目前中国企业连股东责任问题都还没解决好,遑论其社会责任。”

  他发现,近两三年来,跨国公司已经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延伸至中国,同时对中国企业提出更高要求:譬如欧美各国纷纷提升中国的家电等商品的进口标准,要求家电生产企业承担回收责任。“中国企业必须加速培养CSR意识,应对这一趋势。”

不是帮助少数弱者的慈善行为

  在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时,王志乐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核心已经从过去的设备、厂房以及制度等“硬件”,升级为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等“软件”。长期以来,重“硬”轻“软”的倾向已对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伤害:企业过分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制度建设,轻视道德责任培养。因此,他们更有必要借助新兴的CSR潮流,提升自身“软”竞争力。

  王志乐坦承,企业在落实其CSR理念时存在诸多困难。他在企业调查时就发现,某些企业部门与企业对此都存有顾虑,比如担心强化社会责任会影响中国企业强化股东责任,提升中国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并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额外负担。

  他还分析指出,长期以来跨国公司的一些做法与大众媒体的一些报道,对中国企业产生了误导,使其误以为CSR等同于慈善事业。因此他专门解释说,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求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别于帮助少数弱者的慈善行为。“实际上,慈善事业只是CSR的一种表现形式,CSR比简单的慈善事业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意义也更为重大。”
  王志乐建议,相关的企业部门应该将强化CSR意识与落实中央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统一起来。他透露,国务院目前已批准让商务部牵头,联合七个部委制订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再过一段时间该标准有望出台,“企业正在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CSR,企业更是责无旁贷。”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