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信息时代的管理挑战

企业培训师观点:信息时代的管理挑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出处:牛津管理评论

笔者受邀在搜狐总部参加了一场由《商界—中国商业评论》杂志举办的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内容方向很有意思,着重是探讨“信息时代的100个管理挑战”。想想自打中国广泛普及互联网以来,我们早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非常显著的信息时代,这一点与企业的“信息化”是显然有区别的,因为企业的“信息化”是可以自主的、有选择性的,而信息时代则不然,它是被动接受的、并且是必须面对的。这就像中国从毛泽东时代进入邓小平时代一样,是一个人人都不可拒绝、也不可逃避的现实。然而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真正认真讨论信息时代的管理挑战,这不得不说明信息时代已经严重地改变了我们过去固有的很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甚至已经到了一种必须进行自我颠覆的炼狱境地。

在那天的研讨会上,我根据自己对管理的粗浅理解,非常直观地提出了10个管理挑战的内容,后来仔细整理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8大管理挑战,现在给大家共享。也算是给该刊的一点贡献吧。

1、信息泛滥时代的信息不对称,直接考验经理人的信息思辨能力。

越是信息爆炸时代,就越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很自相矛盾的理论。因为很难想象今天的社会信息如此丰富居然还会有什么所谓“信息不对称”的说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猎头、服务代理等中介性行业,而以前却没有这些行业?也就是说,在资讯最为发达时候却往往最容易出现“买方找不到卖方,卖方也找不到买方”的“双盲”现象,由此才诞生了大量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培训公司、猎头公司等行业。其实仔细想来也并不难理解,我们经常说现在资讯泛滥,信息爆炸,但是真正挖掘起来,就不难发现,在你探寻最想要的信息的时候,就必然会有许多干扰信息或虚假信息,因为各种信息实在是太多了。而你要想有所甄别,从中挑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耐心搜索,所以就难怪GOOGLE和百度会如此火爆。

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很难通过百度简单搜索就能轻易解决的。正像利郎商务男装的那句广告语所言——纷繁世界,多则惑,少则明,简约不简单……那么,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市场信息,企业家如果没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恐怕是够“吃一壶”的了。因此,信息时代,当然要先从信息的思辨能力锻炼开始,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的第一大挑战罢。

2、企业形象的全方位展现,直接考验企业的公关管理机制。

对一个企业而言,过去通常都有专门的新闻输出机构,或者说起码企业自己可以掌控自身信息的舆论导向。直白一点说,就是想让人知道哪个方面我就让他知道,不想让他知道的他就不知道,除非是像欧典地板这样的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否则的话,对于企业的一些无关痛痒的内部花边新闻,外人通常就不知道了。

而今天的信息时代则不然。对所有企业而言,你当然想让人知道自己正面的东西,而不想让人知道负面的东西。但现在是无论你想不想让人知道,人家都可以从网上快速知道。只要随便点击某个关键词,就马上会有“相当”一部分与这个企业和企业家相关的信息完全展现在你面前,比如王石爱游山玩水,潘石屹喜欢演电影,张朝阳曾经在网上公开过一张非常性感的半裸艺术照等等。这些信息如果在过去是很难被大众所知道的,但现在就这样被网络搞得“路人皆知”了。
因此,就当今的信息时代而言,企业形象的全方位展现,使你倍感是“防不胜防”啊。这对企业的公关部门或者新闻管理部门来讲,给管理直接带来的劳动量和劳动难度难度都比过去是直线上升,而要想做好企业及企业家良好形象的输出与维护,则往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并需要有相当艺术的策略。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二大管理挑战。

3、优秀人才的“全民共享”,打破了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专有性”。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用一个优秀的人才的时候,通常是相对“自私”的,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通常只希望自己拥有,而绝不允许跟他人共有。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多企业时常“念叨”的人才竞争战略,其实就是对优秀人才的排他性占有。

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只能停留在过去的非信息时代而已。一旦到了信息时代,则马上打破了企业对人才的这种“自私性”。比如,如果一个人,不管你身处于哪个具体的企业,只要你能够在某个领域里独树一帜,有所成就,就会慢慢被发现并为全民所用,从此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个企业——这是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根本实现不了的,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后,一个优秀的人才居然可以实现社会共用、全民共享。其实这也是更为全面地发挥了一个优秀人才的社会价值。所以,对整个社会而言是进步的。

实现全民共享的步骤通常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人才比较善于表达或者自我包装传播,那么他本人只要在网络上不断发表具有独特见地的专业文章,久而久之,则自然会被塑造成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的言论和思想则自然就为全体读者所共享并被不断地传播开来。反之,如果这个人才不太善于自我包装传播,那么,只要他在自己的领域里表现优异,则自然有像“狗仔队”一样的猎头公司慢慢“猎获”,然后便作为“人才商品”被销售出去,他的操作思想和独具个性的手法则通过这种“人才流通”而最终为全民所用。

无论如何,这些在过去来看非常难以实现的效果,对今天的信息时代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但是紧跟着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恰当控制这种优秀人才的流通性,如何通过对一部分优秀人才的“专有”而有效巩固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并且如何有效保证优秀人才的贡献最大化呢?此为信息时代的第三大管理挑战。

4、专业人群的跨企业“解构”,使员工变得浮躁并且“骑墙”。

既然在上述第三条里面说过去的人才流通性没有现在这么强,人才的共享性也没有现在广泛,那么过去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也就自然显得比较单纯。比如,过去大家认为的人际关系大多就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像某一个部门的、几个比较要好的、原来是老同学的等等,大多都是从私人关系上进行划分,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却是,人们的社会交往不单单可以跨企业,并且在跨企业的同时还可以跨行业,不论是来自任何企业和行业,只要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或志向,比如都对营销或者人力资源有兴趣,那么就可以组成一个专业的网络虚拟交际圈。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很多所谓的“圈内人”,在网络上早就“神交已久”,但却一直彼此未能谋面,但并不妨碍大家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络虚拟圈子,而有一天真正聚到一起的时候,某人一自报家门,便马上有其他人非常吃惊地瞪大眼睛,“早就听说×××,哦,原来你就是啊!”这就像《水浒传》里经常上演的一幕,“久闻及时雨宋江大名,原来你就是公明哥哥。”颇有一种水泊梁山的豪气。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