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和经营运作,是品牌思想下的集中体现和表达,不同的思想,会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品牌的世界里,便有了品牌高低之分,品牌竞争力强弱之别。
中国的企业众多,“貌似”的品牌也众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在民营企业内部,更是难以见到系统科学的品牌战略,尽管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高呼:“要做某行业第一”,“要打造某行业第一品牌!”,但绝大多数都是“口号化”,这一宏伟目标固然重要,但并不一定代表企业真正会实施第一品牌战略。而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战略都是缺失的,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因为缺少思想,缺少格局和境界,更没有将品牌战略提升到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
我们知道:只有第一品牌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消费者只记得第一。但打造第一品牌,要有野心,既需要企业家有“成为第一”的内心驱动和思想格局,更要有方法和技巧。成就第一品牌,不仅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战略目标,而是在整体战略指导下,品牌策略和战术的系统实施。
中国企业面对未来品牌竞争的大环境,一定要加快为企业安装品牌的步伐。企业立足于长远,力争创一流企业,建一流品牌是不二选择。“第一重要的,就是做第一!当下对企业而言:要么做第一,要不做唯一”。
企业能做多大的事,能成多大的事,不是单纯性的企业口号和目标,我们并不缺不懈努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更加关键的是,要在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实施企业正确远大的战略格局。
企业战略格局,品牌的运作格局,来源于企业家及其高管们的眼界,视野,胸怀和知识结构,思想与格局起着关键作用。而那些:生意意识,商人意识,小农意识,小富即安,患得患失,短视短期,犹豫不决,缺乏企业家思想素质和胸怀行为的,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和成就大品牌的。
当年松下幸之助曾为松下公司做出二百年的规划,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家的格局,眼界,视野和胸怀有多大,成就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成就一个百年品牌,这种作用是决定性的。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之所以成为第一,与他只做第一的眼界,视野和胸怀格局是分不开的,因此成就了韦尔奇世界第一CEO尊号,同时也成就了通用电气这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伟大品牌。
海尔已侪身国际品牌,张瑞敏成为国内较早具有国际经营格局和国际品牌观的企业家。海尔的事例说明,品牌建设不单是一个时间快慢和早晚的问题,主要是由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格局和品牌观决定的。
中国没有“乔布斯”,但我们需要“乔布斯”这样的人物,所以我们国家总理才倡导我们去学习他,学习他们引领市场,创新,博大,永无止境,学习他们高性的国际经营视眼和格局,学习他们的国际品牌观和志存高远,力争上游的精神。
看看:医药医疗,健康领域,日化领域,汽车领域,时装领域,奢侈品等诸多领域,欧美品牌以强大的品牌利器,强势的品牌文化,大行其道,在多个行业占据绝对市场垄断,成功占领了国内优质渠道资源与消费群体,此时国内的品牌却成为了“局外人”和“看客”。
我们知道:品牌是一种价值承诺,要满足消费者潜在的身份认定和心理需求,国外品牌最成功的不是他制造了某种实物,而是他们这种品牌运作的思想高度,品牌文化,营销运作的娴熟成就了品牌背后的高价值,并且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品牌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这种无缝对接,恰恰是国外品牌的高超之处,也是他们能够抢占市场,占领优质高端消费人群根本原因所在,而这种品牌文化与消费心理无缝对接可以穿越一切文化,地域,种族,和历史阻碍。
纵观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优秀品牌,无一不是品牌思想格局的胜利者。案例不胜枚举。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品牌运作也同样是如此。
李旭先生认为:运作一个企业,先做什么?回答是:先做战略,运作一个品牌,先做什么?首当其冲是要先做品牌战略。而这些,都首先需要企业与企业家的思想格局。格局小了就不会壮阔,就缺乏高度,而高度又决定了速度,我们知道:在中国市场做企业,做品牌,做营销,是一定要讲求速度的。
格局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一个人的格局决定其将来有多大的成就,做企业,做品牌也是一样的,思想格局决定着强大的程度,只有强大才会有说服力,才让人信服,强大才会受人敬重才有尊严。做企业,做品牌,要顶天立地,顶天才能具备高度,立地才能走得稳健。
中国企业家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格局,壮阔胸怀,胆识,和信念系统。企业经营是种社会责任,品牌经营同样要为民族品牌复兴和崛起做贡献,要粉碎小框架,建立大思维。做品牌,要做就做第一,做企业,要做就做行业里或某个列队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只要努力,我们就不至于无所作为。因为成功要付出代价,不成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思想是创新的武器,只有创新,才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品牌才得以永葆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