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征

企业培训师观点: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征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中国近期改革着力点首要是推进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和深化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问题。要立足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体制和行为体制,推动了企业行政管理从手段到内容的全面创新。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密切企业与公众的关系,加速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革命性变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社会,由于对企业行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国企业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国际社会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工业化国家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社会结构和需求日益分化,使原有的规模庞大、层级复杂、程序繁琐、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企业社会职能的无限扩张,导致广泛的经济衰退和严重的财政危机,人们对企业的作用、使命,特别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产生了怀疑,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行政管理危机和企业信任危机。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等国首先发起了“再造企业”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这场改革由撒切尔企业和里根企业发端,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扩展到几乎所有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通过国际组织的影响和以援助为条件波及处于经济转型的原苏联国家和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世界性的企业改革浪潮,在这场改革浪潮中,虽然各国企业的做法不一,改革的广度、深度不尽一致,但改革的焦点都是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和行为体制的否定,目的都是寻求替代官僚制组织的企业治理模式,追求以市场为基础,以顾客(企业与公民)为导向,优化组织结构,放松内部管制,缩小企业规模,简化行政流程,减少办事程序,以绩效为目标,以社会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新型企业治理模式。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内在必然。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要求企业行政管理由全能主义向有限企业转变。所以,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从机构改革人手,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体制、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使企业管理在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轨上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目前仍然存在观念滞后、职能不到位、手段原始、效率偏低等问题。客观地说,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加入WTO加剧了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权力向诸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让渡,其结果是一国的政策和企业行为越来越受国际规则的限制和约束。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成为最大的应对者。WTO的规则和管理规程,要求企业行为增强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实行阳光行政,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如果说以往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靠内力驱动,那么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行政体制的改革则处在内外合围的驱力之中,压力更大、形势更为紧迫。

  二、政务信息化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政务信息化是国际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共同趋向。当代国际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分注意政务信息化问题。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1992年克林顿就任总统时就宣布,他的企业将是一个电子化的“少纸”企业。不久就推出了强有力的政务信息化举措:成立了”企业技术推动组”,提出了《创建经济高效的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等政策,颁布了《文书工作消失法》和《企业纸张消除法案》,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据统计,1992年到1996年,由于实施政务信息化,联邦企业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作废了16000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简化了31000千项各种规定,到2003年10月,美国企业将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英国企业同样十分重视采取电子手段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先后成立了企业信息服务中心、中央信息技术组,发布了《电子化企业的研究报告》,颁布了“直接企业绿皮书”。经过多年的发展,英国的政务信息化取得很大成绩。如“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融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于一体,被喻为英国企业眼中的“管理万灵丹”。由于“财务管理新方案”等方法的广泛应用,英国公共部门的效率平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总之,尽管西方国家政务信息化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运用信息手段改革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和行政透明度方面,却是十分相似的。

  第二,政务信息化是促进我国企业转变职能,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企业内部公文、档案、图表、数据电子化的改造,给企业行政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一方面,促使企业结构完成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向网络状水平式结构转变,由手工企业、传统企业向电子企业的转变。行政管理学家迈克尔?尼尔森说:“正像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商业结构一样,我们可以预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结构和职能。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深刻地改变公众的期望和企业的工作体制。”另一方面,促使企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电子,企业是未来企业的存在体制。政务信息化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实施政务信息化,促使企业运作变成“透明鱼缸”,从而破解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程序迷宫”和“规则迷宫”问题,为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政务信息化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确立的宏伟蓝图。早在“十五”规划时期,朱铬基总理在企业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政务,提升工作效率和监管有效性”。环顾人类的发展历程,蒸汽机的发明在200年前把人类社会推向了机械化,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电的问世在100年前带动了电气化的进程,使美国成为“列强”之一;半导体和计算机的发明在50多年前带动了信息化的进程,使美国成为雄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当前,我国不仅要快速完成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过渡,而且要迅速完成工业化,加速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全球信息化浪潮面前,我们一定要抓住政务信息化这个突破口,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以政务信息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最近,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企业信息化作为近年的工作重点。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把“企业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确立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方针之一,并且把“抓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政务信息化无疑成了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一,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我国政务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1991年组建了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开始了金桥、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1996年国务院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重新改组,加强了对全国政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积极成果:一是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网络和基础应用平台基本完成。主要是,各部门的办公业务网普遍建成,联接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企业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初具规模,各部门的企业公众信息网基本开通,企业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基本建成。二是各项应用建设不断拓展。财政税务管理领域,以金桥、金关、金卡、金税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金盾(公安)、金质(市场和质量监督)工程开始启动。公众服务领域,呼叫中心、信息港、市长信箱等方法的广泛运用,使政务信息化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三是以办公业务信息资源为依托,在推进无纸化办公,促进阳光行政、依法行政上取得积极成效。

  第二,当前政务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观方面有观念问题、企业传统运作机制问题、公务员的信息化水平与能力问题。客观方面:一是起点较低,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进展较快,而西部内陆地区以及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由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字鸿沟,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别。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电子政务一体化进程,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企业的有效监管。三是自主研发能力弱,信息安全成为隐患。四是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特别是电子政务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与效力等方面,要加快立法与规范。

  第三,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建设高效、廉洁、勤政、务实企业。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转变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当前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尽快制定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远期规划,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框架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物质基础。要本着“有用、适用、好用”的原则,以业务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系统建设为突破口,统一规划,共同实施,确立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功能齐全、安全可靠,支持各类政务系统运行的统一核心的政务网和政务专网平台。抓紧建设我国企业门户网站和第三期”金税工程”建设。

  二是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企业管理职能、组织结构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开发基础业务数据库,为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提供前提条件。当前要重点建设和开发我国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以及宏观经济数据库,完善相关业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转变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构建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法律规范三位一体的政策法律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体制创造制度环境。要立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加强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立法和规范。如: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要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规则,逐步形成我国电子政务信任和授权体系。信息产权管理方面,要正确处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信息用户之间的关系,有效保护信息产权。信息安全保密方面,要建立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平台,基本形成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灾难恢复体系和国家应急支援体系。

  四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提供人才保证。实施政务信息化,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以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公务员队伍做保证,这是政务信息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首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使广大公务员正确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正确对待信息化带来的对传统权利观、利益观的冲击。其次要结合实际,确立管理规程,制定个性化政策,创造有利于信息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为政务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标准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统一标准、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编写适用的培训教材、明确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培训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政务信息化工作,推动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革命性变革。

  因此,“电子政务”是大力推进企业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而要稳步推进企业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企业体制改革才有飞速长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