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基金业永恒的主题。工银瑞信主管风险管理的副总经理夏洪彬,作为瑞信方面推荐的高管,拥有7年基金投资和企业的风险管理经验,曾任职于瑞信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并曾运作一只30亿美元的指数对冲基金。围绕东西方基金业对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实践的差异,记者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话题首先从长期热议的基金业绩衡量标准开始。夏洪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还存在些许理念上的不同侧重。成熟市场侧重强调与业绩比较基准相比,因为指数是衡量基金经理技能的客观标准。相比之下国内基金公司比较侧重业绩排名,甚至是短期排名,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由于过于重视短期排名,有些股票基金操作的换手率太高,太注重择时。但夏洪彬相信,随着国内指数投资产品如ETF、指数型基金的 不断丰富,投资人将逐渐认识到这些低成本被动性投资产品的作用。这种发展过程的深化将提升基金行业不同参与者对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作用的认识。针对这些情形,在工银瑞信考评制度里,会形成一个综合指标,即战胜指数基准与战胜同业的加权平均。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考评最低以一年时间计,并逐步过渡到采用一到三年的加权平均,避免因追求短期绩效所引致的高风险行为。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方面,夏洪彬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从公司组织机构与运作规则中确立风险管理的地位。无数金融失败的案例表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有风险管理系统未被严格执行,而并非风险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和先进;100多年来的金融史也证明,个人过度成功造成的独断专行无可避免地导致最终失败。美国长期资本投资公司破产的教训之一就在于极少数过度自信乃至狂妄的交易员操纵了公司。为此,工银瑞信建立了投资委员会领导下的投研团队制。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和主管风险管理的副总经理,相互平行,均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第二,工银瑞信风险管理主要分为法律合规方面、市场风险方面和运作风险方面。公司积极倡导风险管理的文化和透明性,使全体人员特别是投研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程序、意义及后果。为此公司拟采用风险调整后的绩效作为投资目标之一,对投研人员做恰当导向。
第三,工银瑞信崇尚风险管理的增值效应。夏洪彬认为,风险管理常被误解为风险控制,这种理解虽不错,但没有触及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真谛。实现风险管理的增值效应才是基金业真正目的。虽然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但盲目追求预期回报而不顾风险大小是危险的。要做到这点,就要着眼于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基金经理设立投资组合时,应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参数之一,并事前对投资组合的风险度作客观判断,从而选择和实施预期收益风险比最佳的投资组合;其次,采用事后绩效分析和归因分析为事前的投资分析,为决策的有效性做出恰当的印证或建议,从而不断强化或改进现有的投资方法与体系。同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最后,夏洪彬直抒对中国股市的乐观:“多年来GDP的走势与股指背离,中国股市的下行风险已经不成为主要担心,相反上涨的周期会较长。理智研判,管理好风险,并采取一种长期投资的心态,多数投资人将会得到不错的回报。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价值发现与风险防范团队,将有能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