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透视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经营管理新模式

企业培训师观点:透视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经营管理新模式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8月28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经营管理新模式全部是化工装置,包括乙烯裂解、聚乙烯、聚丙烯和芳烃等装置已相继正式投料试车,并生产出合格化工产品。

坐落于台湾海峡西岸泉州市泉港区的这座筹备历时16年、集中3年建设的中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上中下游全面一体化、世界级炼油化工装置全面投料试车成功,福建省也从此一举迈进了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的石化强省行列。

“三国四方”双实体

福建联合石化的前身是原福建炼油厂。1990年6月,福建炼油厂举行开工奠基仪式,经过三年建设,1993年10月项目全面投产,结束了福建省不产一滴油的历史,一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

从“福炼”到“福联”,走炼化联合的道路,成为真正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一直是福炼人的梦想。1995年9月,福建炼油厂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成立福建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与中石化随即着手开展项目扩建前期工作。经过综合比较,扩建800万吨炼油初步选定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其间乙烯项目也两次上报皆通过国家审批,但因为“台塑大王”王永庆计划在厦门海沧建设两套77万吨乙烯项目让路而两次折戟。1994年初,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恢复福建乙烯项目前期工作,此后中石化提出炼油、乙烯项目合并谈判,重新选择项目合作伙伴。经过福建省和中石化与埃克森、阿莫科两家公司就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近一年的谈判,最后选择了埃克森。埃克森又邀请沙特阿美海外石油公司加盟,由此形成了“三国四方”的局面。

2001年下半年,福建炼油厂、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沙特阿美海外公司最终签署了“炼化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9月18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2007年4月,商务部正式批准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由四方(中国石化、福建石化集团、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三国(中、美、沙特),共同出资建设,包括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成品油和石油制品的批发零售及仓储运输业务。两个运营主体的上下游一体化巨型联合石化航母终于滑下船坞。

中华大地耀明珠

从大连西太到上海赛科、南京扬巴,从惠州中海壳牌到福建联合,中国的石化合资项目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留下独特的印记,但步伐越来越从容自信。

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石化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992年5月动工建设,1997年8月开始投入生产。目前原油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年,以成品油为主要产品。作为经营管理理念先驱,它创造了无数个国内炼油企业的第一。

2000年6月,中国石化和德国巴斯夫集团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成立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一体化工程以6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包括30万吨/年乙二醇、40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等9套世界级规模的工艺装置。2005年5月,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此后其下游装置陆续开车成功。为我国引入了一整套环保节能的“绿色战略”。
  
  上海赛科是由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BP公司于2001年12月设立的中英合资公司。该公司包括60万吨/年聚乙烯、25万吨/年聚丙烯、30万吨/年聚苯乙烯等8套大型先进生产装置,2005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作。上海赛科的建设,对中国石化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利用非公有资本改组改造民营企业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位于广东惠州大亚湾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2006年1月产出合格的乙烯和丙烯产品。该项目首先引入PMC管理模式,成功解决了特大型中外合资项目建设管理的瓶颈问题,《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建设管理》项目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而对于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福建炼化一体化而言,“一体化”其实有大小两个含义:“小一体”仅指福建联合石化的炼油乙烯一体化企业,“大一体”则包含了采、运、产、供、销石化产业链的完整一体化。对外资更有诱惑力在于福建省地理位置优越,曾由中石化“成建制”控制而将改挂“中石化森美”旗帜的700多加油站,通过扩大出资比例或规模,外资可以进一步加大向终端市场——加油站的渗透力度,而一旦外资获得进口权,就可以要求把油品拿来通过合资的加油站销售,当福建成品油市场缺口扩大,外方甚至可能直接要求销售自己下级企业的进口油品。

但是这种隐忧在短期内还难以变成现实,首先仅从中石化森美来看,整个销售市场局限于福建省内,而且中石化占据了55%的绝对控股地位;其次,以福炼二期名义报批的1200万吨炼油项目是采取的中石化独资形式;再者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将整个石化产业链的利润集中到了炼制加工环节,即便外资进入一定比例的销售终端,也未必能获得期望中的超额利润。

海峡西岸树丰碑

炼化一体化项目把福建联合石化现有炼厂的炼油能力从8万桶/日(400万吨/年)扩大至24万桶/日(1200万吨/年),同时建设了新的化工装置,包括一套年产8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一套年产80万吨聚乙烯装置。一套年产40万吨聚丙烯装置和一套年产70万吨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此外,该项目新建了包括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热电联产装置等公用工程配套设施。“这一项目的全面投产,象征着福建省在石化产业领域的飞跃。”据国税部门预测,按现有原油价格,每年增值税将增加至10.92亿元以上,消费税收入将达8亿元左右。

对于地方企业而言,福建炼化一体化的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

一是拉动石化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入驻石化相关企业39家,总投资530亿元;泰山石化仓储、永兴化纤等17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己内酰胺等12个超千万美元的石化项目正在筹建。在福炼一体化项目的牵引下,一系列产业链项目将陆续启动:总投资36亿元的福建石化集团公司45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的泉州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聚苯乙烯二期扩建和6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总投资103.5亿元的翔鹭芳烃(厦门)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等。一批中下游企业可能在未来几年中迅速向福建集聚,形成中下游近千亿的石化产业集群,从而促使规划中的泉港石化园区和省内其他石化园区建设相应提速,将极大地推进福建省石油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福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石化航母”。省经贸委石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600亿元,拉动下游化工产品产值1700多亿元。

  二是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体化项目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经营管理新模式,加大了石化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扩展和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真正形成了产业延伸度高、产业间关联性强、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石化产业及深加工体系,福建石化产业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突出。项目建设带来大量外来人员的进入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增加了就业岗位,对城市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都提供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项目建设需要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行业和工程咨询、会计事务、法律事务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保障服务,将推动这些原本相对滞后的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提升这些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也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的过程。

三是推动港口城市的建设步伐。一体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城市基础设施和能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不断带动港口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公共管网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文化娱乐设施、美化亮化工程等也将相应提速,城市功能将日益完善。项目将对现有的原油码头进行改扩建,并新建部分专业码头泊位。因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建设材料通过水路进入泉港,必将推动码头泊位建设的进度,深水良港优势将更趋明显,福建将会进一步成为东南沿海的物流中心,福州、泉州、厦门也逐步由喂给港向支线港、干线港、枢纽港稳步发展。

而在国家层面,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是一个新的战略里程碑。

首先,从大连西太的单纯炼油,到赛科、扬巴、中海壳牌的乙烯为核心和福建联合的炼化乙烯一体,20年间,中国石油(13.12,0.14,1.08%)化工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了解,今年国内石化企业另有茂名石化、镇海炼化、天津石化3套百万吨乙烯装置密集建成投产,并将以此为核心逐渐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3个中国石化(11.74,0.14,1.21%)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而明年,中国石油还有包括四川石化80万吨、抚顺石化100万吨、大庆石化120万吨等多个乙烯项目投产,这证明中国对于以乙烯为核心的大型石化项目,技术上已经不再受制于人。

其次,福建炼化一体化采取经营管理新模式,开辟了合资项目的新道路。在过去几十年,跨国石油公司在大型石化项目上所输入的“资金+技术”的模式成为明日黄花,新建炼油的模式将是以油源为龙头的一体化设计:油源+炼厂+批发+加油站。一体化项目就是第一个样板,随之而来的中俄东方(天津)、中科一体化(湛江)也许将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再次,一体化项目顺利实施对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将产生“强强联合”和“榕树效应”。2009年5月18日下午的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协会对接洽谈会上,100万吨轻油裂解乙烯项目框架性合作协议书正式签订。该项目占地约4.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一套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其下游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等53个项目,总投资约60亿美元。该项目承接来自我国台湾省的第一条完整石化产业链,不仅大书陆台合作之巨篇,而且创造两岸深度合作的一种新模式。

巨轮起航抒壮志

从福建炼油厂的筹备到今天福建炼化一体化傲视群雄的世界级航母下水,这是中国石化工业坎坷路程的一个缩影。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其中天然石油7万吨),天然气产量为0.07亿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2900万吨。60年以来,我国的石油、石化和化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小到大的发展,从落后到先进的飞跃。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972.8万吨,天然气产量为760.8亿立方米,分别是1949年的1581倍和10869倍。到2008年底,全国原油加工量为34206.6万吨,生产乙烯1025.6万吨。我国石化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品种大体配套,能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巨大成就背后是包括我们父辈在内的一批批创业者汗水、眼泪甚至鲜血与生命的奉献。60年沧桑巨变,当初的建设者很多已经看不到这炼塔林立、旌旗飞扬的意气风发,作为历史瞬间的见证者,我们这一代石化人有着自己的使命与光荣——那就是不断以青春与生命去打造新的时代巨轮,与五星红旗一起,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