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赵本山的管理转型:离开春晚之后

赵本山的管理转型:离开春晚之后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没有赵本山的春晚会怎样?
这个悬念到现在已经有结果了。歌照唱,舞照跳,相声照说,小品照演,魔术照炫,2012年的春晚一切都照常进行着,很多人仍继续怀念着本山大叔的精彩表演,但他们也在渐渐适应,一个没有丝毫广告,没有政治教条,没有没玩没了的拜年信息播报的春晚,“亲民“这个词,在这届春晚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不过,这一切都和本山大叔无关。
即便是出现在辽宁卫视春晚和公安部春晚,但与央视春晚这个平台相比,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本山大叔是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了春晚,毕竟这是一个可以被官方和粉丝接受的理由。
但,千万别以为本山大叔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的当观众了。初五开始,一部叫做的电视剧,开始在各卫视台播出,故事还是发生在象牙村,误会还是发生在几位主角身上,口音还是浓重的东北方言,甚至连片子中的植入式广告都出奇的一样。一个题材能连续拍五部,已经超过了三部曲的,势头直追当年的,你可以受不了剧中“贫”过头的几位主角,也可以批判故事的稀松平常,也可以嘲笑“土”气横秋的东北味道,但有一样我们得承认,调动如此多地方卫视资源,在春节黄金档为同一部戏开路,这既需要“收视率”的硬实力,还需要“搞关系”的软实力,“软硬兼备”方才有如此战果。
这就是正处在转型中的赵本山。既不是寻常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发展套路,也不是依托个人声望的经纪发展之路,而是公司化、差异化、品牌化的企业运营之路,本山传媒已逐渐显露“娱乐帝国”之色。
“本山”的管理转型一:从个人品牌到公司品牌,“本山”不是人名,而是大众化娱乐产品。
如果加上“刘老根”大舞台,“乡村”情景剧(黑龙江卫视晚间播出,准小品剧情类系列剧),“本山”学院(辽宁大学与本山传媒合办)、“本山”影视等品牌节目,本山传媒已经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文化产业集团。值得一提的是,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普通的影视音像产品,本山传媒已经将营销产品覆盖到“明星人偶公仔、明星肖像变色水杯、水晶工艺品、人物漫画折扇、特色山货”等深度开发产品上,就专业程度而言,本山大叔的商业感一定超越当年“卖拐”水准,而所有的产业开发都围绕一个名词展开:本山。
这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明星经纪和代言业务了。将个人品牌赋予公众价值,再将这种公众喜爱与追捧转化为物化的商品,延伸出差异化、个性化、定位独特与清晰的产品系列,这就完成了从个人品牌向公司品牌的转型,“本山”也就从“人名”变为真正的客户归属和满足感。
相比较而言,能做到如此量级的文化产业集团并不多。国内的娱乐明星们,大多还逃不过“个人自恋”的成就感情结,能做到“代言”或者“工作室”之类的明星们已经屈指可数了,更不要说实现娱乐产品的商业化了。这也是“本山传媒”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本山”的管理转型二:从师徒管理到组织管理,师徒化运作对应的“小农”文化,组织化对应的是“公司”文化。
在中国做文化,能逃脱“师徒”形式的几乎没有,很简单,文化这种无形的技艺,除了靠“传帮带”的传统方式外,你至今还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传承方式,那种希望靠规模化来解决传承问题的文化专家,往往最后得到的是失望。
为什么?因为文化产品的天然属性是:人即产品,产品即人。文化如果脱离了人本身,就没有了存在的生命力,而涉及到人的层面,你很难用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来量化不同个性和风格的人。比如小品就需要天赋,如果你的大脑中真的没有这些材料,哪怕你是“巧妇”,也很难早就另一个赵本身,而“才华”和“天赋”,你说,该怎么实现标准化?
但这里恰恰存在的一个悖论是:如果没有“师徒化”传承,就很难有文化产品的永续传播;而如果没有“组织化”运作,文化产品就很难落地生根,发扬光大。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是,在文化产品的制造初期,仍需要传统的“师徒化”传承,而到了产品化和规模化后期,就必须借助于“组织化”运作,实现产业化。
其实,文化产品如此,其他产品在生命周期之初,何尝不是如此。没有爱迪生,GE就没有后来的一统天下,尽管爱迪生经营下的GE几近破产。但如果在规模化阶段还坚持“师徒化”传承,就不免陷入商业上的“小农文化”:规模小、传承速度慢、客户定位与需求难以扩量等恶性循环中。

相关推荐: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策划咨询

中小企业管理咨询

销售管理平台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