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工商管理商学院国际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企业培训师观点:工商管理商学院国际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日前公布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工商管理商学院排名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工商管理商学院引人注目地占据了95席中的4席。这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快速扁平化的趋势,也折射出中国经济地位的迅速崛起。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方兴未艾,将不断冲击全球商学院的竞争格局。

  中国的工商管理商学院国际化的巨大热情不难理解。

  首先,与国际工商管理商学院合作,是提升国内商学院自身品牌、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捷径,是在合作中学习的良机。例如复旦大学等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选派了大量师资去MIT培训。此外,国内教授与海外师资同台授课,也拓展了前者的国际视野,推动了授课方法的革新,例如中欧-哈佛-IESE合作的全球CEO项目,让中欧教授与哈佛教授得以同台竞技。

  其次,国际商学院也觊觎巨大的中国管理教育市场,希望通过合作伙伴来分享蛋糕。例如,哈佛商学院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都合作开设了短期培训课程。实际上,几乎全球一流的所有商学院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沃顿商学院、MIT斯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瑞士IMD商学院、密歇根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等,芝加哥大学商学院、INSEAD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校,西北大学Kellogg、伦敦商学院则借道与香港几所商学院的合作来向内地辐射。沃顿商学院的Knowledge@Wharton甚至推出了中文版。

  中国市场太大以至于不能不进入,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商界,商学院也加入了这一潮流。由于国际商学院对中国的巨大热情,一些国内知名的商学院甚至能从容地脚踩N只船。

  国际合作大行其道,不仅带来了国内商学院理念的转变,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即将迎来15周年校庆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堪称国际化的标兵:该院2009年招收的193名工商管理学员中有37%来自海外,中欧58名长期教授中97%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此外,清华经管学院、北大光华、复旦管理学院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8%、55%、27%。中欧还引领了国内商学院参加国际排名和国际认证的潮流,目前中欧工商管理已经位居全球第8名。中欧、清华经管学院都通过了EQUIS和AACSB认证,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则获得了EQUIS认证。

  但是国际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进入《金融时报》高级工商管理排名的内地商学院为例,只有中欧的高级工商管理是非合作项目,其他都属于合作的产物,即:复旦-奥林、同济-ENPC、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合作项目本身不仅不能代表一所商学院的整体实力,而且也非自主品牌,学员所看重的往往是国外合作院校的背景。其实,如果商学院的国际化仅仅停留在合作项目、学生交换上面,难免有叶公好龙之嫌,也难以真正升华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学院。

  那么,国际化阻力何在呢?国际化首当其冲遭遇的是体制不兼容难题。要想聘请国际一流的教授,国内商学院就必须在教授管理体制上与国际接轨,例如教授的薪酬水平、教授研究成果考核的国际化;其次,国际化意味着教授结构的调整,必然会触及原有教授队伍的利益;再次,国际化更大的阻力来自于观念的转变,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学生管理方法、校友服务观念等,特别是教学方法的转变。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对教授提出了很大挑战,必须与学员进行深入的互动、通过案例帮助学员理解相关知识,这意味着教授在授课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来自学员的挑战,也必须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有深刻的洞察力才能驾驭课堂的挑战。

  因此,国内的商学院如果要跻身国际一流,就不能满足于国际合作项目,而应该把国际化深入贯彻到教学体系、教授管理和教师招聘等各个环节,从观念上拥抱国际化。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