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地震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华环保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地方企业研究院、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应急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应急管理和社会责任”。来自全国的应急管理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官员共300多人参加了研讨,并达成以下基本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重大举措在正确应对处置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和国际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依据。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迫切要求各级企业和全社会提升应急能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特别是:
一、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企业社会协同,全面提升全社会对灾难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增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各类灾害的风险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
二、要加快完善综合配套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防灾减灾力量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重视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从源头上防范和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
三、要大力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快捷有序的防疫防护和医疗救治措施,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分析系统,管理完善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动员机制,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
四、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科技研发、信息管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强化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全面提升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企业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出席论坛代表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种应急物资准备,进一步提升危机处理水平,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一定会不断健全和完善。
让我们携手前进,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