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激就是只强调一方面的道理,而不顾整体利益,或是只强调小众需求,而不顾大众想法,偏激学问的形成大多跟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如果研究历史,或是研究文化,很容易成为反体制的人,而如果研究财经或国际关系,就很容易成为民族主义者,而要综合研究,才能真正的看清当代世界的全貌。
要想避免偏激,我觉得应该做到几下几点:
1、不要迷信“野学问”,要走正路
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自学者,因为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毕竟有限,但是各种学问都比较驳杂,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在吸收无数个作者的无数本书的精华发展起来的,而很多人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一学科,只是看了几本这方面的书就开始侃侃而谈,其实就很容易造成偏激。我建议大家,如果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就找来这方面的教材,仔细的研读。这样也才能窥探这一学科的全貌。
2、不要只看一家之言
很多人信奉某一学派的理论,这是因为他们只懂这一学派,除了这一学派就什么都不懂了,很多学科是讲学派的,比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如果只看一个学派,那就容易陷入偏激,其实不同的学派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研究内容不同,比如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其实每一家都属于不同的学科,儒家属于伦理学,法家属于政治学和法学,兵家属于军事学,道家属于经济学及社会学,每个都侧重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怎么会有实质性分歧呢,只是互补而已。
同时现代经济学中的凯恩斯、货币学派供给学派、信息学派、预期学派等都侧重一个方面,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冲突,就算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这些学科也没有根本冲突,都是研究的内容不同,这些学科合成一个整体就是整个经济学的全貌。
3、不要只看自己能看懂的学问
在学校进行科班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由浅入深,但是如果自学则人家很难去刻苦钻研,因此学校经历几乎决定了今后的学术成就,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自己能看得懂的学问,更要研究有难度的学问,现在很多自认为知识分子的人,喜欢研究历史,而不喜欢研究现代科学,即使研究现代科学,也是喜欢研究政治,而不喜欢研究经济,但如果从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上来说,情况正好相反,经济学的解释力要强于政治学,政治学要强于历史学,现代经济学成为最热门的学科,其实就是因为其有着极其的解释力。而在经济学中金融学又强于传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强于微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学又强于货币银行学,现在很多人只研究了一点历史,或是只看了几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就已经自己读懂了这个世界,其实都是荒谬可笑的。
4、不要只看新闻,更要看到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的东西
跟很多人谈社会现实问题,发现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开口闭口都是跟他谈新闻,好像只有他关注到了这些新闻似的,好像这些新闻就代表了真实的世界,其实从新闻中了解世界与真实的世界肯定是有偏差的,当然更有些人喜欢翻墙去看新闻,那偏差就更大了,其实真正有理论素养的人,都很少时时刻刻的关注新闻,他们更关注本质的东西,或是接近本源的东西,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一定要抓住最根本的东西进行研究。
高层次的人更喜欢“坐而论道”,中等层次的人喜欢谈论制度与政策,而只有最低层次的人才会整天追踪各种消息,或是那些历史或现实中某个大人物的秘闻。政治斗争、权力斗争跟政治学是两码事,现在很多人将权力斗争看做政治学,那是对政治学最大的误解,而经济学更不是谈如何做生意,如何炒股赚钱,这都是外界的误解,研究这些的是商学,而不是经济学。
5、不最总拘泥于自己的学术缘起。
任何人做学问都有一个缘起,这种缘起或是来自于自己的导师,或是来自于自己读到的某一本书,总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刻,是影响自己一生学术走向的时刻,中国很多人其实进入学术的门槛都有这样一个缘起,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拘泥于这样的缘起,因为这也是一家之言,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或是以此为线索更宽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既了解与此相关的学问,更要了解与此相反的学问。
6、与主流保持距离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缺乏独立见解,但他们所讲的那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各种媒体整天轰炸,推销给社会的理论,这些人的所谓“思想”只是这些流行理论的大杂烩而已,中国并不缺乏有思想的人,而是缺乏有独立思想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他们的思想肯定截然迥异与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如果你整天谈论这个社会最流行的理论思想,那肯定是缺乏独立见解的。任何思想只能流行一段时间,如果想保持独立见解,请与主流思想保持距离。
相关推荐:
网络营销策划案例
杭州企业管理咨询
组织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