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企业文化的表面文章要不得

企业文化的表面文章要不得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如今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不惜花重金引进企业文化,结果山寨版的企业文化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带来竞争力,还丢弃了企业原来固有的文化。更有一些企业搞面子工程,好像自己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就不好意思出门见人,结果是要了面子,丢了里子,最后搞的连生存都有了问题。
一个企业从创业开始,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者聚集在一个工作场所中,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目标而工作,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必然让企业员工所了解;同时为了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企业内部必然会发展出一系列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和观念的标准。由此形成在企业内部由员工共享的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无论它们是经过、提炼与概括的,还是松散地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现实存在的一种企业文化形态。这也是张雪奎教授常说的:企业从建立那天开始,就已经有了企业文化。不过这种文化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老板的意志。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机构和组织,花费时间、精力去建设企业文化,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而做无用功,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有其清晰的目标。企业朝思暮想的是如何赚钱并长久地赚钱,企业文化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工具。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在塑造“企业文化”时,老板或者说是企业家有意无意地借鉴了曾经主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方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活学活用。老板的“主观世界”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企业的性格、作风乃至于该企业的命运也受该企业的老板个人的文化修养影响,企业文化将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烙印。有几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案例】塑大佛文化。
以“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的广告词而知名的造鞋企业青岛双星集团,一度受到员工不严格执行工序和质量要求甚至偷窃原材料的困扰,加强监控、培训教育都难以奏效。总裁汪海仔细分析后,找到了令很多企业管理专家惊愕不已的“法门”:在工厂里塑一尊大佛,并不断地告诫员工,鞋子要被千千万万人穿在脚上,造鞋的工作是“良心活”,你做得怎样,佛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自有因果。这个办法还真管用,企业担心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虔诚面佛,安心工作,产品质量很有保障。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汪海对此毫不讳言:“要不,你让我怎么办?”
张雪奎教授认为,汪海喜欢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并将之应用在企业管理上,这种模式就是汪海的个人烙印。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师承国学大师南怀瑾,深感“国之兴衰在民之觉悟”,把儒、释、道学的很多行为法则引入了企业。外界曾经传说的海南航空中层以上干部会见客人时以佛家手势代替握手礼,不管传说的真假与否,但是可见企业受陈峰师的个人影响已经从精神到形式无处不在。
【案例】易学文化与语录文化。湘财证券则在公司里建设了易学博物馆,八卦、天象成为令大家心灵相通的语言。沈阳的东宇集团高举旗帜学GE(通用电气),可以说是把GE奉作“神明”,让员工思GE所思,为GE所为,“全员学GE”要天天讲,日日学,以达到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统一。还有很多企业干脆就把企业老总的“语录”当作“圣经”,每天集体念诵,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在海尔,“OEC管理法”(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市场链管理SST”(索酬、索赔、跳闸)等张瑞敏的思想已被员工记得滚瓜烂熟。同时,海尔还以“海尔‘画’与‘话’”的方式,辅以经常性地训导以及琅琅上口的“形象用语”和口号,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甚至远在巴基斯坦的海尔工业园,都随处可见海尔员工的“画”与“话”,贴在厂房里、走道旁、楼梯间以体现出每一个员工都在感受、领悟、再现和贯彻张首席的思想。从这些企业文化现象中,无不看出企业老板的个性和文化修养。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企业文化都是土生土长的,从企业创建就存在的,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的如此,外国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我们看看世界著名企业微软的案例:
【案例】微软的校园环境与创新环境
微软公司辉煌的业绩,不难发现其成功不仅在于科技创新和优异的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知识型企业独特的文化个性。微软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就在于不断改进新产品,定期淘汰旧产品的机制,始终使公司产品成为或不断成为行业标准。创新是贯穿微软经营全过程的核心精神,为员工提供创新环境是微软的企业文化核心。
有两个微软文化的小例子,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微软文化个性所在。一是微软拥有舒适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学校园叫campus,微软研究所也叫campus,这正是微软舒适自然环境的写照。其中包括花园式的拥有大量鲜花、草坪的园区,还有美丽的Bill湖。篮球场、足球场更是充满了校园气氛。舒适的自然环境为微软人提供了优雅的工作环境,成为高效工作的保障。二是在交流方面,微软更有自己的特色。微软人认为,交流是沟通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及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微软,沟通方式有E-mail、电话、个别讨论等,而“白板文化”是最典型的。“白板文化”是指在微软的办公室、会议室,甚至休息室都有专门的可供书写的白板,以便随时可记录某些思想火花或一些建议什么的。这样有什么问题都可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在这里,员工充分得到了尊重,交流也成了一种艺术,在这个环境中创新在不断的进行中。
微软这两个对创新有着重大意义的文化现象,如果你把它移植到山西的煤矿,估计煤矿不倒闭也会成为四不像,效益就不用提起。所以说,企业文化一定本企业创建,复制和移植别家的企业文化,水土不服是正常的。据张雪奎教授所知,有一些企业老板不明白企业文化的来源,急于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惜重金引进,结果是适得其反。我们先看看一些失败的案例:
【案例】失败的规范化管理  
某地区的一个经销商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听从专家的建议,从外聘了一名外资制造商的大区经理王先生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并授予王先生作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所有经营权力。
王先生是个具有我国外大企业工作背景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也具有很强的业务水准。随即对公司整体进行了考查,然后说:“我们公司管理缺乏规范,随意性大,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这就说到老板的心里面去了。为什么呢?老板就是想像正规企业那样旱涝保收、永远发财。然后,王先生说自己将先在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上革新,也认为管理规范势在必行。老板深以之为然,认为发现问题就是成功了一半。
企业管理规范化就需要从外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方式,随即亲自起草了十几个管理文件,包括业务、财务、库管、车队、内勤、人事等各个岗位,一切按规定办事,一切按制度办事。老板看过文件后,深为佩服,认为王先生很有才敢,能力超群。老板深为赞同,并要求全体员工都要严格执行。
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公司就砸开了锅。一业务代表说:“这个城市那么大,每天规定早晨要到公司报到,报到后再到客户那里谈业务的时间就不够了,一天仅工作半天时间。下午还得到公司填当日报表,做完报表都6点多了,回到家几乎8点多了。人累不说,工作还没效率。”财务经理说:“公司出台的对账制度是不错,但客户那里却不愿意。客户说:“凭啥要按你们的制度办?”业务跟财务讲:“若是账再对不好,下个月肯定回不了款。”库管和车队队长干了一架,因为车上有一批退货,库管认为没有总经理签字同意,不让入库。车队队长说:“这货是下班前才接到业务通知,运回时总经理已下班,货放在车上过夜不安全,先入库暂存,明天再办批准手续。”库管不敢违反公司的规定:没有正式批准手续,任何物品不得入库,违者按500元一次处罚当事人。车队队长觉得这不公平,万一在车上把货丢了,损失由他个人赔偿。公司规定:货在车里,所有损失均由车队责任人承担。而内勤抱怨办公费用和电话费超标要扣罚自己工资,但这些都是为了公事等。
整天公司各部门电话把老板吵得鸡犬不宁。事情发展到这样,这个老板还是支持王先生的,因为这个公司是老板白手起家做大的,他也熟悉公司各个岗位存在问题,他认为任何改革都会伤害到局部利益,为了公司的未来,这些代价还是要承受的。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意比以前更加地安稳,这点事情还是应该做的。
可是,3个月过去了,这个规范化的管理并没有让公司的事态好转起来。相反地,那些跟着老板打拼起来的老员工却一个个地提出辞职;公司的回款逐月大幅度下滑;交情不错的几个老客户跟老板说:“事情可不能做绝啊。”财务经理是老板的妹妹,她跟老板说:因为她按照总经理要求的来做,各项费用和税额在节节攀升。
老板终于坐不住了,找王先生谈话。王先生不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是坏事,声称他原先任职的外资公司就是这样做成功的。只要坚持下去,到年底就会成功的。老板娘一听不干了,对老板说:“再这么下去。到不了年底,公司就都被折腾散架了。
【案例】表面工程让企业倒闭
某市政工程公司5年前的产值就已达5000万元以上,3年前,居安思危的企业老总,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更好地参与企业形象与文化竞争时代的到来,特意从上海高薪请进一个曾在某名企工作过的“高手”专事构建企业文化。此君来后,搞了一套企业理念、员工守则,重新编印了企业画册,引进VI重新装点了办公场所,规范了员工制服,健全了企划部、公关宣传部等部门,招聘进一大帮具有表演和公关才能的靓女俊男,客企与政企联谊会也正常地举办了起来,等等,总之做了一切似乎是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东西。感觉真得是不错,甚至连外界的反应也不错。但一边在巨额投入搞所谓的企业文化构建与展示,一边是员工不但老样子并且还养成了务虚不务实、做表面功夫的习性。两年不到,火旺的企业终于支持不下去,树倒猢狲散。
类似上面的案例在企业中并不罕见。不少中小企事业刚有起步就开始大肆建设企业文化,最后,不但投入了不少资金和浪费了不少时间,连企业生存都可能成了问题。究其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误解,认为必须找人规划企业文化才行,殊不知企业文化其实在企业建立时就已经存在了。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张雪奎教授认为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但是切记不要为搞企业文化做面子工程,山寨来的企业文化要不得。

相关推荐:

卓越经理人研修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