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质量管理小组奠定纺织强国基石

企业培训师观点:质量管理小组奠定纺织强国基石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有关媒体对个别地区出现的劣质毛巾进行了曝光,一时间,纺织产品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此迅速做出反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对媒体坦言,尽管国内市场的毛巾质量总体水平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随即,孚日、亚光、喜盈门等11家“中国名牌”毛巾企业联合向全国毛巾行业发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倡议。呼吁毛巾行业全体生产企业以人为本,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坚决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随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举办家纺质量月活动,加强了家纺用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并对各产业集群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一场由毛巾引起的质量风波渐渐平息。

回忆起两年前的这场风波,杨东辉依然十分感慨,“社会对劣质毛巾的曝光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提醒我们对纺织品质量要常抓不懈。”

借全国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的东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了加强行业质量建设的6项措施,要求各专业协会要把提升产品质量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源头抓起,从各环节、细节、全员抓起。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了以杨东辉为组长、各专业协会理事长及秘书长为小组成员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为依托部门。

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业一直有着抓质量管理的优良传统,正因如此也才有了今天“中国可以生产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纺织品服装”的美誉。

QC活动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质量工作千头万绪,但在全行业培育推广QC小组活动,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早在2002年,杜钰洲会长在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就曾指出,高质量的产品无论设计、制造、服务都是由人干出来的,所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都是由人开发出来的,所以产品质量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和人才素质的集中表现。QC小组活动的宗旨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无限潜能,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从1979年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议北京清河毛纺厂发表了QC小组成果开始,这项群众性的质量管控活动在纺织业内蓬勃开展起来。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纺织行业QC小组队伍不断壮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QC小组通过参与企业产品质量改进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开发个人潜能,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节能降耗、提升职工素质、应对市场挑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质量管理人才和QC小组骨干。

从2006年至2009年的数据看,仅参加全国纺织行业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及表彰大会的纺织企业、坚持开展活动的QC小组的纺织企业就有8891家,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数为124387人,参加省市、行业交流的成果总计1018个,受表彰的优秀QC小组428个,质量信得过班组69个,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80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70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59人,四年累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创造可计算的经济效益10.44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织服装企业经历了企业改制、结构调整、压锭限产、减员增效等过程,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也不断受到新的冲击,进而调整和改变,但QC小组这种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却坚持下来,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几年来,杭州金富春丝绸化纤有限公司富阳天马制造厂一车间甲班、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中小件厂一工部铣钳班、山东樱花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检分公司运转甲班等先进班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今年,陕西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理车间修布乙班三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能够组织广大职工切实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难题、普及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以质量经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已经成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交流工作成果、展示自身才能,培育职工团队精神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纺织职工队伍的平台。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每年的QC小组活动都能给公司带来数百万元的效益。”神马实业帘子布公司总经理张鲁亚亲自带队参加了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会议,公司捻织一厂黑蚂蚁QC小组的“节能减排,降低电耗”的成果获得了推荐“国优”的荣誉。实际上,神马公司近十年来,已有30项QC小组的成果获得“国优”。“围绕提升产品质量,抓QC小组活动,是真正抓到了点子上。”张鲁亚显然在这项活动中尝到了甜头。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QC小组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推动质量进步的重要手段。”QC小组活动已经成为神马公司数十年来保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公司12个分厂常年都活跃着QC小组,每年发表成果100项。

象神马实业这样的企业在纺织业界还有很多,正是他们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工作才使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科技进步是产品质量的先行导向

纺织行业还要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质量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技术推广活动,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在产品质量中的先行导向和产业支撑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

事实上,多年来纺织行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组织落实《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新型纤维材料、新型装备、高新工艺、节能环保、信息化和应用基础研究等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成套设备项目攻关。加大科技投入,包括设备更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以及组织行业技术推广活动。

目前我国纺织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为0.3%,其中1/3的企业达到1%~2%,优秀企业达3%。纺织行业每年都有很多专利产生,骨干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技术进步使纺织行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

最新的成果莫过于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纱技术了,该项原创技术的主要发明人、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徐卫林说,纺纱是纺织产品的根本,纱线的性能、水平对织造、染整工序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风格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现有的纺纱方法如环锭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紧密纺、缆型纺等纺纱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改善纱线质量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

徐卫林介绍,该技术可省去并纱、捻线工序,缩短工艺流程,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浆纱的要求。另外,由于细纱纺纱断头减少,提升了纱线质量,并提升了生产效率。

杜钰洲评价说,这项技术的推广将对纺织工业多种纤维的传统纺纱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不仅带来纺织最终产品功能的创新、质量的提升、产品使用价值的创新,还带来了纤维产业的升华使用、节约使用、集成使用。

3年来,该技术已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毛纺、棉纺、兔毛纺等16家企业中进行产业化应用,使得公司生产成本降低两成以上。以该技术为核心生产的系列产品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新增产值25.6亿元,新增利润4.3亿元,新增税收2.3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中国名牌”代表质量最高水平

“中国名牌”产品代表了当前行业最好水平。企业通过争创“中国名牌”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

目前在内销市场的中高端,国内品牌已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品牌产生的效益使内销企业的效益比外销企业高出一倍。“中国纺织行业已产生了一大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七匹狼、爱慕、雅戈尔、杉杉等。有的家纺品牌已在国际上位居前列。实际上,通过多年的‘打工’,中国纺织业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为建设自主品牌打下了基础。”杜钰洲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企业通过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档次和附加值,争创名牌。

为推进和实施名牌战略,促进行业名牌的发展,由杨东辉亲自负责并任组长的名牌推进战略工作小组,在2005年和2007年相继召开了纺织全行业的质量、名牌专项工作会议,学习国家关于名牌战略的政策,研究工作,交流经验。为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通过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2001~2007年纺织行业共有37类产品被列入评比目录,269家企业获得了304个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有75家纺织企业列入中国名牌,占全国名牌企业数的16.27%;2006年有8类产品82家纺织企业列入中国名牌,占全国名牌企业数的14.75%;2007年有13类产品143家纺织企业列入中国名牌,占全国名牌企业数的16.71%。荣获中国名牌荣誉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使获奖企业的企业规模、产品的内在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还提升了名牌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整个行业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截止到2009年4月底,共有145家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每年的认定数量已由初期的十几个上升到目前的20多个。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