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为9.0%,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字增长降为个位数字增长。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下调至8%。中国经济需要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目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达不到5%,就意味着“经济硬着陆”。中国企业提出8%的经济增长任务。2009年财政赤字至9500亿元,绝对数字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之最,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负债率约20%。目前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国内消费远远不足,投资强劲、出口减少。
比如美国公司投资中国赚钱(投资收益率在10%-20%)——中国制造出口到美国——美国支付中国美元——中国买美国国债(投资收益率5%左右)。美国获取高额利润和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中国则以低廉的劳动力和消耗高价的世界资源通俗地说就是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跌价,换取日益贬值的美元纸币和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
这场金融危机必然会波及到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与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也许还有较长的时间。那么,今天,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与您分享的话题就是危机管理和后危机应对。
危机即转机。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冷静时我疯狂,别人疯狂时我冷静。纵观全球,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造就新的高速增长和新的技术领域。上世纪70年代,西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同步爆发,企业界哀鸿遍野,但就是这一阶段孕育了接下来三十年的繁荣和商业规则的全面升级。
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也未必只是一场灾难,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该懂得顺应市场规律经营企业,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期,如果宏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每个企业都应该抓住大趋势,把握规律,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最好能把握住有效时点,做点什么,从而获得商机。
中国大部分企业品牌形成的时间都很短,他们更多经历过的是品牌的成功,或者说品牌的速成–而对于处理品牌的危机却少有经验,而成功与危机基本是同时存在的,谭小芳甚至认为–没有经历过危机的品牌称不上是成功的品牌。所以,品牌危机管理是中国企业品牌管理急需补上的一课。
“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乘着高潮勇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生蹉跎,一事无成。我们现在正在涨潮的海上飘浮,倘不能顺水行舟,我们的事业就会一败涂地。”莎士比亚说。
这段极具洞察力的话表明,莎士比亚不仅是天才的诗人、戏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经理人。一家又一家的企业陷入危机,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如同潮水一样规律地涨落着,然而危机的发生往往毫无征兆,令局势扑朔迷离。
既然我们说–处理危机、解决危机是所有企业品牌危机管理必上的一课,那么开宗明义地讲–管理危机的根本在于企业能否转化危机,使危机为企业所用,危机的反面是机遇,这是辩证的,也是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企业危机中,一般是企业最受关注的时候,一方面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危机,会导致企业生存危险,但仅仅是解决问题只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转化危机,主动牵引危机的关注点,到让危机为企业品牌宣传所用,这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从这个角度分析,三鹿乳业危机管理尚缺火候,他们对于解决危机的能力较好,而对于转化危机却缺乏远见。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认为”危机”有两层含义:”危”虽然意味着”危险”,但是”机”却意味着”机遇”。谭小芳则认为,能够转”危”为”机”,力挽狂澜,扭转局面,方显沧海本色,才是真英雄的气度;在动态中、在不平衡中取得平衡,在逆境中变劣势为优势,才是真本事。
“如果危机是百年一遇,那么机遇也是百年一遇”。温家宝总理在剑桥演讲使也形象的解释了中国人对”危机”的理解。金融危机不可怕,危机就是转机,危机就是机会。一片森林,如果大树倒了,很多小树也被倒下的大树压死了,那些新种下的树苗以及没有被压死的小树,由此可以获得一片宽阔的天空,很快就可以长成大树了。笔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中,海尔的应对之策就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海尔在印尼和马来西亚都建有企业,都不景气。海尔经过严格的市场分析发现,东南亚的家电消费是持币待购,是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才不敢消费,并不是说市场饱和,消费者家中不需要电器。于是,海尔便不失时机地在这些国家做了许多的广告,而且都在非常优良的广告位置,广告的价钱还不到金融危机前的三分之一。等到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市场对家电的需求量很快直线上升。正如海尔集团所预言的那样:当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去之后,市场重新启动时,人们看到最多的便是海尔,海尔已深深扎根东南亚。
看到海尔集团在东南亚各国首都树起了巨大的广告牌,日本贸易官员立即认识到这种变化,担心这是日本长期独霸东南亚市场的地位受到动摇的前奏。《贸易风》对海尔客观的评述,成功地预见了海尔在东南亚的崛起,海尔已经依靠超前的战略眼光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与日本、韩国等雄踞东南亚市场的”老牌劲旅”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正如张瑞敏所说的:”我既然能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就成为了最漂亮的。”
总之,危机意味着艰难的调整,这是痛苦的,但危机同时又是一所大学校,能够启迪思想,这又是幸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有关走出危机的思考,又是走向成功的开始。危机时代是一个思想创造时代。换言之,哲学只有在危机时才产生作用。
2009年全球经济依旧在困境中徘徊。中国经济在投资拉动和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下,日益表现出复苏的迹象。可以预见,世界经济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后危机”时代。
对于身处全球化浪潮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必须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生存、环境(竞争)和趋势,必须以变革的勇气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寻求新的价值增长。
企业家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嗅觉,还要有“风物常宜放眼量”的管理思维。面对“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亟待解决问题:
1、如何创新商业模式?
2、如何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3、如何抓住巨大的本土潜在市场?
4、如何在全球博弈中审时度势、找准定位?
5、国内企业国际化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海外并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