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品质管理视作企业的生命最好的品牌管理

企业培训师观点:品质管理视作企业的生命最好的品牌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三鹿奶粉事件”使三鹿几代人耗费几十年功夫打造的第一奶粉品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毁于一旦;“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的“蒙牛速度”的缔造者——作为中国创业标杆和神话的蒙牛,今日也已停步不前……中国奶业几乎集体毁灭了消费者和民众的信心,集体道歉、集体失语已无济于事。风风火火走在志于以几何级数大发展和扩张路上的企业家们,是否被“三鹿奶粉事件”拦腰甚至是当头吓了一棒?是否从骨子里把品质当作企业的生命和最好的品牌了呢?

随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企业的冬天真的来了,并且将会异常寒冷!企业家们将在漫漫冬季里奋斗,在冬天到来之际,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的品牌来自哪里?如何重新审视我们日夜追寻的品牌?

一、品质第一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震撼全国甚至是全球的“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仅倒了三鹿一家,就连中国创业者的标杆人物——牛根生也牛不起来了,几乎也把蒙牛带进了死胡同,牛根生的《万言寻助信》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中国奶业丢失的不仅仅销量、品牌,几乎摧毁了民众的信心。

看来谁都知道的“品质第一法则”还真需要企业虔诚的确立为永恒不变的真理。高品质、民众放心的高品质才是企业的生命和最佳品牌,“三鹿奶粉事件”后,原装进口奶粉已经断货多日就应该说明一点问题了吧。

二、当环境恶化时,唯一管用的是对客户需求的尊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的阴影尚未散去,中国奶业余震尚在,进入了漫漫冬季。对于三聚氰胺事件真相的追问,不仅仅是还原事件本身,更多是为了规避类似事件重演。往事不可追,来者尤可鉴。接下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无法回避,我们的老板、企业家们当如何反思和行动呢?

毋庸置疑,这次寒潮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讲都是绕不过去的灾难——要么在寒冬中死去,要么在寒冬中崛起。但有一点必须清楚:品牌管理来自于客户!当环境恶化时,唯一管用的是对客户需求的一如既往的尊重——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三、品质或质量管理在中国——没有品质就没有中国企业的明天!

1、有了质量认证证书、有了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称号就万事大吉了。

“没有品质,就没有中国企业的明天”,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ISO9001系列的辅导、认证在国内十分盛行。由于国内缺乏这种思维严密的管理体系,加之中国企业长期以人治模式经营管理企业,对许多国内企业的经营者来说,ISO9001使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一个管理体系是如何构筑的,也唤醒了他们的管理意识,这就是ISO9001在中国最大也是最实质的作用。

不过,随着众多的企业实施ISO9001系列,对该系列错误的认识随之产生:“通过国际标准的认证,品质就有了保证。”

许多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十分自豪地对外宣传“我们通过了ISO9001系列国际认证”,似乎因为是国际标准,自己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也随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许多多所谓通过了ISO9001系列认证的企业,同以前一样,客户投诉仍然不断发生,该出的品质问题仍然在出,差错率、不合格率不见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2、中国企业家的精力过于用在所谓“品牌”的“打造”上了。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的企业家过于表面化、过于“大跃进”,媒体对话、电视台演讲、企业大扩张……几乎占用了中国企业家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质量、品质看得太轻,务实性和对消费者的责任感应该向日本等企业学习。

四、品质或质量管理是品牌管理系统工程。

品质或质量管理是项品牌管理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有了各类证书就可以了。你的产品质量企业标准一定要高于国家标准,否则,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就不会在中国奶业大面积发生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责任另当别论。

1、质量检验的必须贯彻“三权分立”原则。

我们认为,质量检验的必须采取“三权分立”原则,即:工艺技术部门有人专职制定标准——立法;车间负责生产制造——执法;质量检验部门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司法。质量检验三权分立原则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相互验证最终一个结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有关技术标准。

质量检验的“三权分立”原则是企业品质管理的“纲”,没有了“纲”,再好、再全的认证证书都无济于事。

2、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必须落到实处。

遗憾的是中国大多数拿到ISO9001等各类证书的企业却不知道品质或质量管理的本质和精髓何在,能抓住其本质和精髓进行贯标、创建和实施体系者更是廖若星辰。那么,ISO9001等品管体系的核心精髓到底是什么呢?

其核心精髓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这是大多数人所不知的。

“该说的要说到”是指:企业要求员工做到的一定形成制度、指令,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运作。实质就是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则称之为标准化。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对标准化普遍存在误解,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了,只有经过指导、训练、实施、改善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这正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标准化能力欠缺和水平不高的原因,因为“抽屉”里的标准化是伪标准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产品质量企业标准一定要高于国家标准!不要只挂在嘴上!

“说到的要做到”指的是:凡是企业制定形成的制度、规范、流程,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是企业执行力的问题。是企业能否实现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因为标准的执行是标准化三大步骤之一,离开执行谈标准化与只说不做无异。

“做到的要见到”是指: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一定要留下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由于标准化能力欠缺和执行不力,导致记录作假非常普遍,也是企业尽管实施了各类品管认证、拿到了免检证书之所以达不到经理人期望的根本原因。从这一点也充分说明我们国内企业标准改善的意识和能力的极度匮乏,结合实际操作和标准的有效性进行标准改善也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人,关注质量和品质吧,没有品质哪会有品牌?请记住,当情况变化时,唯一不变的是对客户需求的尊重!品牌来自于客户,同时,客户是用来敬畏的,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不是用来搞定的。而品牌的提升是品牌管理系统工程,销售业绩可观的企业此时不可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销量、销量了。民众信心尚在重建中的奶粉、鸡蛋里“掺”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再在大跃进中重演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