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危机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多种危机,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多年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泡影。在国内,如巨人、爱多、三株、秦池、阜阳奶粉等;在国外,如三菱越野车事件、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等,都是危机防范不到位,解决危机办法不得当,而使品牌走向衰落,就连世界500强企业的雀巢、肯德基、强生、高露洁、麦当劳等,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危机。因此,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形成一套危机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一些跨国公司面临危机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这一概念。自我国爆发SARS以后,危机管理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公共机构和企业开始重视危机管理,因此,危机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在研究危机管理时,首先对危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广义上来讲能够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声誉带来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都可以称为企业的危机;从狭义上而言,企业危机主要是指企业遇到的突发事件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企业形象受到破坏。

  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

  1、危机监测。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是对危机进行监测,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企业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监测,在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

  2、危机预警。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通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企业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危机决策。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决策要根据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几种可行方案进行对比较优缺点后,选择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

  4、危机处理。首先,企业确认危机。确认危机包括将危机归类、收集与危机相关信息确认危机程度以及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及后果。第二,控制危机。控制危机需要根据确认的某种危机后,遏止危机的扩散使其不影响其他事物,紧急控制如同救火兵刻不容缓。第三,处理危机。在处理危机中,关键的是速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特征和类型

  企业正确地认识危机管理的特征和类型,可以在危机面前有条不紊地行动。

  (一)危机管理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

  2、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有些危机用毁之一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3、不确定性。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企业难以做出预测。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确定的。

  4、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意外事件的关注,使得企业必须立即进行事件调查与对外说明。

  5、信息资源紧缺性。危机往往突然降临,决策者必须做出快速决策,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混乱和惊恐的心理使得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出现瓶颈现象,决策者很难在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准确的信息。

  6、舆论关注性。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企业越是素手无策,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二)危机管理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危机,处理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处理危机前,企业首先确定危机的类型,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企业组织面临的危机主要有八种:信誉危机、决策危机、经营管理危机、灾难危机、财务危机、法律危机、人才危机、媒介危机。

  1、信誉危机。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公众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企业由于没有履行合同及其对消费者的承诺,而产生的一系列纠纷,甚至给合作伙伴及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或伤害,企业信誉下降,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造成的危机。

  2、决策危机。它是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危机。企业不能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趋势正确制定经营战略,而使企业遇到困难无法经营,甚至走向绝路。如巨人集团涉足房地产项目——建造巨人大厦,并一再增加层数,隐含着经营决策危机。决策失误没有能够及时调整而给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3、经营管理危机。它是企业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危机。包括产品质量危机、环境污染危机、关系纠纷危机。

  第一,产品质量危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忽略了产品质量问题,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甚至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由此引发消费者恐慌,消费者必然要求追究企业的责任而产生的危机。

  第二,环境污染危机。企业的“三废”处理不彻底,有害物质泄露,爆炸等恶性事故造成环境危害,使周遍居民不满和环保部门的介入引起的危机。

  第三,关系纠纷危机。由于错误的经营思想、不正当的经营方式忽视经营道德,员工服务态度恶劣,而造成关系纠纷产生的危机。如运输业的恶性交通事故、餐饮业的食物中毒、商业出售的假冒伪劣商品、银行业的不正当经营的丑闻、旅店业的顾客财务丢失、邮政业的传输不畅、旅游业的****行为。

  4、灾难危机。是指企业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战争、重大工伤事故、经济危机、交通事故等造成巨大损失的危机。危机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使企业经营难以开展。

  5、财务危机。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资金周转不灵、股票市场的波动、贷款利率和汇率的调整等因素使企业暂时资金出现断流,难以使企业正常运转,严重的最终造成企业瘫痪。

  6、法律危机。指企业高层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涉嫌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事件暴露后,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7、人才危机。人才频繁流失所造成的危机。尤其是企业核心员工离职,其岗位没有合适的人选,给企业带来的危机也是比较严重的危机现象。

  8、媒介危机。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报道人员观察问题的立场角度有所不同,媒体的报道出现失误是常有的现象。一种是媒介对企业的报道不全面或失实。媒体不了解事实真相,报道不能客观地反映事实,引起的企业危机。二是曲解事实。由于新科技的引入,媒体还是按照原有的观念、态度分析和看待事件而引起企业的危机。三是报道失误。人为地诬陷,使媒体蒙蔽,引起企业的危机。

三、我国企业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任何企业都隐含着爆发危机的可能性。然而,危机管理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的足够重视,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40%,零点公司公布《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普遍薄弱,被访者属于较低危机识别能力者占有72.7%,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占9.4%,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由此看出,大部分企业的危机管理境况令人堪忧,企业危机揭示了企业管理中的很多本质问题,包括企业的诚信问题、日常管理问题,以及企业和行业的自律问题。我国企业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企业与媒体关系策略失调

  媒体关系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在危机管理的策略制定阶段,没有高度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在一些行业的案例中没有汲取教训,致使自身很容易与媒体关系处理不当,引起企业危机。据有关调查发现,企业面对媒体的失真报道,采取听之任之的占11.5%;观望公众的反应再作反应的占36.3%;投诉媒体的占33.2%。面对危机企业不是采取相应的策略,而是采取消极被动或过激反应行为,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信息的传播,为企业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处理危机事件的措施不及时

  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管理还处于懵懂状态,相对于国外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快速、专业的应对能力,我国企业危机管理情况堪忧。当出现危机事件时,企业认为问题出现是必然的,采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的占9.2%;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的占25.2%;企业按照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的39.3%;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三)对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危机准备不足

  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影响深远,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到计划的落实都离不开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长期谋划。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样,企业才能够在面临各种危机的时刻得心应手。而我国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比较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连续性培养;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47.9%的采用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另有14.4%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四)诚信危机处理不当

  近两年来,波及全国的一些生产性事故和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发生。不断暴露的企业危机和行业危机揭示了企业管理中的很多本质问题。目前之所以那么多企业发生危机,是因为企业自身的诚信问题、日常管理问题,以及企业和行业的自律问题。比如,产品质量问题、夸大甚至是虚假广告宣传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如果企业没有一套自律的机制、没有对消费者诚信的态度,而是为了谋取短期利润,视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于不顾,这样的企业迟早要爆发危机,而且是难以控制的危机。

  (五)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

  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可是,有些企业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认识不足,企业危机预警信号,如销售额与利润、财务指标、人力资源费负担过重、危险客户等问题反映不够迅速,对行业危机麻痹大意。行业中的某一企业陷入危机,就可能使整个行业出现危机的征兆,也可能引发同行业其他企业发生危机,企业根据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可以将危机的损害降至最低或避免危机的发生。二是企业危机意识有待加强。在顺利发展中,很少有企业去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发生各种危机的可能性,用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三是企业在设置危机管理机构方面重视不够。危机管理机构在危机处理中处于信息管理中枢,其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处理进程和结果。我国多数企业一般是在爆发危机后成立危机管理机构,所以对危机的应变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六)缺乏危机管理的应变策略

  危机无处不在,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减少损失,但无法完全杜绝危机的存在,因此,企业应该有一整套危机应急预案。虽然危机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种类也是千变万化,没有任何一套方案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处理危机的基本框架是大同小异的。我国一些企业在设立危机应变预案,对员工进行培训等方面重视不够,所以,危机一旦降临,事件接二连三环环相扣,让人应接不暇,没有喘息之机,危机经理人就会感觉四面楚歌,不知从何下手。

四、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对策把一些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必然发生的危机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虽然危机具有偶然性,但是危机管理对策并不是无章可循。我们通过对企业危机实践总结,不难发现危机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排除偶然的原因,多数危机的产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教育员工认清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升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危机隐患。其次,开展危机管理培训。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升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2、建立预防危机的预警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预警系统。信息监测是预警的核心,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二是掌握行业信息,研究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三是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四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3、建立危机管理机构。这是企业危机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不仅这是处理危机时必不可少的组织环节,而且在日常危机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的。危机发生之前,企业要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准备工作,建立起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序,明确主管领导和成员职责。成立危机管理机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危机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也可以是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还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来代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和概率灵活决定。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企业应该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该囊括企业多方面的应酬预案。在计划中要重点体现危机的传播途径和解决办法。

  (二)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

  危机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信息收集、分类管理,建立起危机防范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信息,在出现危机征兆时,尽快确认危机的类型,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三)危机处理

  1、有效的危机控制。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机构快速调查事件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尽可能把真实的、完整的情况公布于众,各部门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配合有关调查小组的调查,并做好应对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解释工作以及事故善后处理工作。速度是危机控制阶段的关键,决策要快速,行动要果断,力度要到位。

  2、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每次危机各不相同,应该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主动、真诚、快速反应、公众利益至上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企业应该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企业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发布的信息应该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权威性的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处理危机时,最好邀请权威人士辅助调查,以赢取公众的信任,这往往对企业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四)危机的善后工作

  危机的善后工作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问题和影响。危机发生后,企业形象受到了影响,公众对企业会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

  1、进行危机总结、评估。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顿。多数危机的爆发与企业管理不善有关,通过总结评估提出改正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

  3、寻找商机。危机给企业制造了另外一种环境,企业经理人要善于利用危机探索经营的新路子,进行重大改革。这样,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

  总之,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