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科技助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企业培训师观点:科技助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近年来,公共安全成为全人类共同探讨的焦点话题。在城市安全、食品安全、煤矿安全防范等方面,世界各国致力于建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目前,借助科技力量在各个系统建立涵盖各个环节的应急应对机制正在形成。  

  就我们国家而言,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方面,向来相当重视。最近几年,更加快了这项工作的推进。从煤矿抢险救灾、海洋紧急搜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反映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正逐步实现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科技手段正日益深入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之中。    

  煤矿数字化  监控应急保障安全    

  对于煤矿安全防范,科技手段的采用,大大提升了监控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几年前,国家安监总局倡议有条件的厂矿建立监控预警和应急反应平台,实现煤矿安全防范数字化。从实践效果看,煤矿安防数字化,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至2006年起数下降22.3%,人数减少33.5%。  

  一般而言,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的,是在地下几百里甚至几千里的瓦斯深度是否超标,是否有明火、自燃等安全隐患。借助科技力量,把上述安全隐患掌控于萌芽状况,建立应急反应机制,保护工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煤矿安全监控应急系统一般都采取远程操控。这套系统,不但要对煤矿井下瓦斯、粉尘、污水等进行详细记录,还必须通过图像实时监视煤矿井下的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情况,并且通过指挥中心分析井下状况,作出及时反应。  

  在煤矿监控应急反应系统中,通讯、IT、安防技术充分体现。比如将煤矿瓦斯浓度监测头监测到的数据从井下传到井上,再从井上传递到指挥中心进行监控和分析,最后将处理意见传回井下实施,在那些连电话线都没有的地方,怎样来保障信息的畅通?  

  除了铺设昂贵的光缆以外,还可以采用数字蜂窝无线网络短信来传递。在井下几千米没有信号的地带,监控反应系统可以将瓦斯浓度检测探头和风速传感器安放在主回风井(巷)的适当位置,当瓦斯浓度、风速超过限定值或主扇开、停或运行负荷变化较大时,数字蜂窝无线网络短消息发送模块向指挥中心和值守人员同时发送相应的短消息并报警。此外,也可以采用公众无线网络或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将信息进行传输。  

  煤矿监控应急反应系统不但要求准确监测危险源,还要求把危险的信号迅速发布,及时疏散转移人员。一种广泛应用的系统是GIS,即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GIS系统下,警报传出的同时,可以准确地知道危险发生的地点,报警点在监控屏幕上直接闪动,危险地点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GIS系统事先收集各矿监控主机上传的各种测点和被控测点的信息,传递至指挥中心。GIS系统在矿上建立测点关联,如出现危险信号,直接显示,为抢险救灾赢得时间。  
其实,在煤矿监控应急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反应技术等都有应用,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并结合科技手段,防患未然,构筑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长城”。    

  三台合一  事件应急反应效率更高    

  随着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2交通事故台三台合而为一,标志着公安机关总体统筹的快速应急反应机制确立。从各个城市普遍反应看,三台合一在信息共享、分类处置、应急反应时间等方面都体现了更高的效率。  

  三台合一的背后,支撑的依然是科技的力量。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的总体规划标准,三台合一既要满足公安指挥中心日常接处警、及时提供救助服务的需要,也要在出现突发事件、大型灾害时为企业、公安领导提供实时、准确掌握情况,迅速分析决策,周密组织多警种、多部门协同行动,实施不间断的指挥的保障。这个规划标准,决定了三台合一必须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多功能的应急目的。  

  以城市三台合一建设为例,这项浩大的工程最关键的是杜绝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以接处警系统为核心的大型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系统,集成了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体现的是高科技与公安业务的结合。在应急状态下,可以提升公安系统及救助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行动能力、决策指挥能力。  

  在这套系统集成里,包括了通信单元、消息服务单元、GIS单元、监控单元、业务调度单元等。其中通信单元是接处警系统的核心,由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有线通信系统一般由PBX(或NBX、语音板卡)、ACD坐席数字话机、无线集群设备等组成,联接公网和专网,实现110、122、119以及医疗急救、水、电、气、暖、市政等报警电话的接入和指挥调度;消息服务单元则是完成接处警台之间的业务协同与实时消息收发,保证接处警业务实时处理与监督;而GIS单元则基于电子地图的事件定位、GPS车辆跟踪、处警辅助决策与WEBGIS发布;监控单元则是对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接处警坐席和接处警业务的全面动态监控和管理;业务调度单元是执行VO做出的决策,实现话路调度、网络调度。  在技术应用上,该系统涵盖了服务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分布式CTI技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接处警业务数据分析等,从而使三台合一具备集中统一、快速高效的功效。

射频技术  

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出现的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和苏丹红事件、PVC保鲜膜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等,使人们产生了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最近兴起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有望可以解决此问题的后顾之忧。以迅速、准确地获取、传输和反馈信息为主要特点的自动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正显示出它在食品供应链监测、安全追溯方面的独特作用,为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提供便利。    

  一般地,食品的供应链条主要分三个部分:种植、养殖;加工;仓储与物流运输。将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首先是建立完整、准确的食品供应链信息记录。借助RFID对物体的唯一标识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和记录。并且,食品跟踪与追溯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不仅要对自己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基于这一覆盖全供应链、全流程的数据记录和数据与物体之间的联系,确保到达消费者口中的食品来源清晰,并可追溯到具体的动、植物个体或农场,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储运过程等中间环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RFID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系统进行追踪: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跟踪,即从种植(养殖)环节→收购环节→加工环节→物流环节→零售环节,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追溯,消费者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踪,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追溯及产品召回。  

  RFID在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步形成包含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在内的新兴技术体系。在目前科技手段下,RFID是一个比较完美追踪食品来源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回答消费者有关“食品从哪里来,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RFID不失为食品安全监控、应急反应的完美科技手段。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