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的金融服务项目中,最诱人的莫过于资产管理服务。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消费者日益富裕,他们的投资、退休以及对保险的需求,促使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我们预计,在未来十年,有待管理的资产将以每年24%的速度增加,这使得资产管理服务成为中国金融服务业增长最快的项目。资产管理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增长最快的金融服务项目。
跨国金融服务公司不会忽视这一市场,但想要取得一个大的份额并非易事。在过去五年,已有超过27家外资的资产管理服务机构以合资或持股的方式进入中国,虽然取得了较高的回报,但依然面临着很大挑战(中国的法律规定,外资在资产管理公司的比重不得超过49%)。中国的投资者异常善变,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常会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将资金从一个成熟的基金中撤走。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基金都要面临投资者在两年后大量赎回的现实,因此,不断有新的基金涌现出来,以吸引投资者。
较高的交易频率以及激烈竞争导致的低费用,使资产管理商很难盈利。在2006年,只有一半的合资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足够的可管理资产(大约7亿美元到8亿美元)。但是,随着2007年资产管理市场提供最高达到100%的利润,三分之二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赚钱。高交易率和低费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保持目前的盈利能力却是个挑战。为了获得成功,外资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改变操作方式以适应中国投资者的反复无常。要推销自己的产品,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渠道系统。?
暗潮涌动的市场
随着中国人的收入登上新的台阶,他们很可能寻找一种新的理财途径以取代回报很低的银行存款模式。目前,中国79%的个人金融资产流向了银行。共同基金也许是中国居民这种转变的受益者,虽然2006年只有少于3%的中国家庭资产投资于共同基金。可以肯定的是,大规模的资金流向转变需要耗费更多时日。亚洲投资者,以日本人为例,花了若干年时间才慢慢接受了共同基金。不过,在中国,推动这种转变的力量已暗潮汹涌:临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企业提供的年金大副缩减,通货膨涨,股市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激励着中国人寻找回报更高的投资方式。
企业建立金融服务部门的努力也推动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踏步前进。最近,中国银监会批准本土保险公司建立全资控股的理财分支机构,这使得保险公司成为继银行和券商后第三个可以从事理财业务的实体。有迹象显示,投资信托公司(中国独有的实体,类似于私募和联合贷款公司的混合体)将被允许以封闭式信托的方式参与第三方资产的管理。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不但可以从零售理财产品需求的增长中获利,还可以从与退休金相关的资产中获利,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便是高达400亿美元的国家社保基金。而十年之后,被用来投资的公司养老金总额将由目前的150亿美元增加至1500亿美元。这一增长部分得益于日趋有利的税收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已向十几家资产管理公司颁发了许可执照,允许他们来管理这些社保基金,其中有几家是中外合资企业。
企业推进的QDII计划也同样鼓励了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因为企业将QDII限制在固定收入资产领域,因而其推行的进度放缓。然而今年五月,中国银监会开始批准本土商业银行通过QDII在更宽泛的资产类别中投资,包括普通股市场,作为其财富管理业务的一部分。这种灵活的QDII计划已显示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在一天时间里各自为QDII基金募集到了40亿美元便是明证。
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潜在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的共同基金在构成成分上惊人相似:主要就是投资于为数有限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很难彼此区分,更不要说通过投资其他类别的资产以对冲市场风险。
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那些有权管理外国投资的公司,面临着严厉的监管,这些监管影响到他们新基金启动的时间。监管部门担心太多新基金同时启动,推动股价上涨,会带来股市泡沫,因而对新基金的开通时间严格管制。这些管制限制了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市场走势赚钱。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时日,但鼓舞人心的迹象已经出现。比如,企业最近取消了公司债券发行的限额制度,使原来只有若干超大型民营企业家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的局面得以改观。同时,中国企业最近宣布她将取消一个实施已两年的禁令,这个禁令曾经阻止外国券商持有中国本土券商的小部分股份。
对帐目标准、金融透明度、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及其他一些可以预见的发展,例如在上海启动备兑认股权证市场,都将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
关键
对于中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开创并维持自己的利基市场。对他们来说,中国的投资环境与众不同,有时候零售交易反复无常,导致挥发性提升。企业对内部人士交易活动的调查十分普遍。外资经理人缺少风险管理工具,因为中国是一个以普通股为基础的市场,缺少衍生工具来对冲决策风险。另外,外资资产经理人会发现,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在风险管理和应对上的经验与意识和他们不同。外资资产经理人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如何与本土的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在一个所以基金都有较高回报的市场里,这个问题尤其棘手。但是,这种状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基金经理将越来越依靠自身的声誉、持续的优良业绩、强大的渠道网络来赢得竞争。同时,本土的先行者将占有优势,一些中国的基金公司,像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易方达基金,通过建立稳定的高绩效基金而赢得了良好名声。
麦肯锡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很看重品牌价值,这意味着那些有较长历史的已经建立起国际知名度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吸引顾客方面比新生的本土公司有优势。但是,因为大部分中国投资者刚刚开始接触共同基金,基金公司的国际知名度不会立即转化为他们在本土的成功。今天,中国公司仍然控制着资本管理市场60%的资产。
为了建立起品牌认知,合资公司必须具备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所有特质:充沛的基金品种、较高的新基金启动率、强劲的短期表现。他们必须通过有效的营销活动培养和教育个人投资者。这些努力有助于赢得中国日益成长中的富裕阶层。根据麦肯锡对个人金融服务的调查,富裕阶层的大部分人认为,多尝试各种金融产品是值得的。
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从利用网络入手,因为很多中国投资者是从网络上获取股市和共同基金的信息的。合资公司可以在网上提供免费的对市场发展方向的评论以及回答投资者的提问,用这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进行更高层次的体验。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考虑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
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者提供研讨培训班,随着越来越多的零售投资者寻求投资建议,这种方式正越来越普及。麦肯锡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资产管理公司越来越乐意为此买单。中国国际基金管理公司、JP摩根的资产管理合资公司协同上海市企业,在一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共举办了一百多场免费的研讨培训班,有时候是与那些向零售客户发行风险基金的银行一起搞的。类似这种投入不大的项目,对于建立公司的品牌很有帮助,尤其是当收益率下调的时候,这种项目对公司的形象帮助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