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软件管理论坛:对公民头脑和心灵直接投资

企业培训师观点:软件管理论坛:对公民头脑和心灵直接投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软件管理论坛:对公民头脑和心灵直接投资

一个剧场和一座城市应该构成怎样的关系?剧场对于城市的发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剧场和观众应该形成怎样的关系?“场团合一”的模式反映了怎样的产业规律?剧场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体现?这些有些“棘手”的问题,都是前不久举行的“德中同行”走进湖北武汉系列活动之“城市与剧院——德中剧院软件管理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剧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设施先进、外观华美的剧场成为很多省市的地标性建筑。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对整个演出产业链建设认识不清、把握不够,致使剧场作为演出市场的主体,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不仅剧场服务体系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于剧场的硬件设施建设,而且众多剧场仍处在自筹自支的状态,既得不到企业相应的制度化的投入支持,也享受不到转企改制后的优惠政策,处在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因此,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城市与剧院——德中剧院软件管理论坛”上与会演讲嘉宾对有关剧场定位和发展的一系列具象化问题的介绍与分析,对于剧场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德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剧院发展历史的国度。目前德国有数千家剧院,且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剧院场管理体系和成熟的运营模式。而这种成熟与完备的体系与我国剧院场的发展现状有着明显的不同。

剧院是一个城市的中心

对于德国人而言,剧院首先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而且是一个可以把人们的价值观念融合在一起进行交流的集散地。慕尼黑室内剧院前院长鲍姆鲍尔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剧院对于城市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它会让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会让人们愿意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

在德国,具有保留剧目的常规剧院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剧院除了提供演出,还会开展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和青少年俱乐部或老年俱乐部,以及一些演员或艺术家联合开展活动,加强剧院与观众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市民对艺术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剧院和观众共同发展文化事业。德国嘉宾还强调,每个剧场都有专门从事剧场教育的工作人员,负责和学校联系,为学校提供一些相应的节目,加强对青少年观众的培养。

这是对公民头脑和心灵最直接的投资

正是由于有了剧院是公共文化机构这样的前提,加上德国的联邦制政体,因此,不论是私立还是国有,德国的剧院都以地方企业投入为主,中央企业原则上不投入。而地方企业投入的资金比例可以达到剧场运营所需资金的80%左右,从而确保了低票价和尽可能多的民众走进剧场。据演讲嘉宾介绍,如果不计较坐席位置的好坏,5欧元就可以买一张票去看戏了,这跟看电影没有什么区别。在慕尼黑室内剧院,每个演出季的预算是2200万欧元,其中,门票的收入能达到20%,其余80%的费用都是由企业补贴的。

据鲍姆鲍尔介绍,不管是私立剧院还是国立剧院,还有所谓的城市联合剧院,都是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州管理和出资的,德国各个联邦州和城镇资助剧院都是自愿和自觉的。比如慕尼黑大约有50家剧院,这些剧院都是由巴伐利亚州出资的。而且他强调,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因为文化的投入就是对公民头脑和心灵最直接的投资。

虽然剧院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但德国的剧院经营者并不否认剧院艺术的经济属性和作用。鲍姆鲍尔说:“戏剧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要素,属于服务业。它可以给很多人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如说你去看戏,那么你肯定要用餐,你肯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由戏剧创造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说非常大。”

演出季的竞争

在以上的基础上,德国的剧院场已经形成了以演出季为框架的演出运营体系。在德国一些城市,剧院每天可以提供的剧目服务非常丰富。据鲍姆鲍尔介绍,慕尼黑居民大概有130万人,剧院每天晚上可以提供的座位是1.2万个,其他的一些文化机构可以提供的座位有8000个左右,加起来大概是2万个座位。因此,剧院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此,各剧院都会推出各自品牌化的演出季。

以慕尼黑室内剧院为例,每年的演出季大约有15场新剧目演出,一些以前演出季比较成功的剧目也会继续演下去。在演出季期间,还有国内外不同的客座演出,每个演出季能够有550场到600场的演出,总的观众人数会达到18万。

杜塞尔多夫,话剧院的演出季,大概有26部新作参演,另外还有28个重新编排的剧目。也就是说演出季期间约有54个固定的剧目演出,与此同时,在国内外还有16个客座演出。据其总经理韦伯介绍,在上个演出季,杜塞尔多夫话剧院一共演出了726个自有剧目,时间持续了10个月,期间还举行了53次特别活动。

德式“场团合一”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德国已经形成了以剧场独有版权的驻演剧目为主体的“场团合一”的经营体系,特别是其专业化的分工,不仅为剧团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更为剧目的创作生产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据了解,在德国,一般来说剧院都有保留剧目,其剧场都是专业化的,比如有专门的歌剧院,有专门的芭蕾舞团或者专门的话剧团。歌剧院还有自己驻院的乐队和自己的合唱团,很多时候还会有自己的芭蕾舞团或者舞蹈团。

以慕尼黑室内剧院为例,它是一个纯粹表演话剧的舞台,拥有保留剧目三四十个,还有专门教授表演和导演的学校。慕尼黑室内剧院一共有3个演出场所,提供的座位大概有1000个,工作人员共有300人,其中,80人是艺术家,180人负责技术,40人负责行政管理。 

杜塞尔多夫话剧院总经理韦伯说,杜塞尔多夫话剧院是德国最大的话剧院之一,有保留剧目,有固定的乐团和自己的制作车间、舞台设计。45名演员在每个演出季都有不同的演出。演出场地包括一个能容纳950位观众的大剧场,还有一个有300个座位的话剧院。杜塞尔多夫话剧院一共有86名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从事艺术领域的工作,这些是固定员工,另外还有200多个不固定的员工在其他领域工作,包括技术领域等,所以,剧院的员工不超过300个。此外,剧院只有两个固定导演,一个是艺术总监,一个是院长,其他的导演和负责舞台设计、音乐制作、道具制作的员工,都是从外面聘用的。剧院也会从人才市场雇佣一些音乐人员,有一些人和剧院已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演员,因为很多演员是长期和某一个导演合作的,所以,导演在接受剧院的剧目时会决定谁来做主角或者哪些演员来参加这个剧目。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