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资料市场现曙光整体回暖需时日
“黎明在前,但是需要点耐心。”这是智通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慧丽对目前东莞管理培训资料市场现状的“评述”。连日来,记者了解到,尽管东莞经济开始企稳回升,用工需求剧增,但是管理培训业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不少培训机构仍旧面临“招生难”问题,整体回暖还需时日。不过,多位业内人士称,近期培训市场已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招工难,招生也难
近几个月来,“招工难”重新写在不少东莞老板们的脸上。石碣某电子厂总经理赵先楚就为春节前裁掉200多名工人感到后悔。如今,他正为赶几个大订单需招满300名工人而发愁。“当初应该把工人养起来。”
与赵先楚“招工难”困境相似的是,东莞市智通职业管理培训学校校长王慧丽也感到了“招生难”的压力。“虽然大家都在讲经济回升,用工需求增加了,但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好处。”据其介绍,目前莞城总校的学员为1200—1300人,同比去年下跌了近三成,其中模具培训班生源跌幅达到四成。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势,智通学校第三季度的推广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50%,还从8月10日起启动了旨在优惠促销的“学习运动会”。“从目前来看,这一增一减的收效还不明显。”王慧丽说,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团队几乎是天天开早会,晚上开总结会,“压力很大”。
为此,她抱怨道:现在企业都招不到人,我们去哪里招生啊?在王慧丽看来,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东莞的流动人口大量减少,使得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用工紧张,这也就意味着培训机构潜在的消费群体同样在缩水。她打了一个比方,称这是“大河不满,小河也难满”的结果。同时,她还认为,目前缺工主要是缺普工,而非大量技术型工人,而普工一般不需培训就可上岗,他们也就不太可能走进技能培训学校。
暖风虽小,总好过刮寒风
作为东莞最大的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千年虹学校校长邓志伟也坦言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经济好转的暖意。“我们还在撑,不过日子过得没有前半年那么艰难了。”今年3月,记者曾采访过邓志伟,彼时他正为生源下降得厉害而犯愁。“那时候我们的跌幅为两成多,算是勉力经营。”如今,形势稍有好转,但是依旧不敢放松。邓志伟说:“我们现在的在校生人数约为110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多。”跌幅由两成多变为一成多,这多少让邓志伟觉得聊以自慰。“暖风虽小,但总好过寒风劲吹吧。”
不过,在美联英语全国市场部经理助理彭旭看来,金融危机似乎对高端英语培训的影响不太大。这家收费动辄上万的培训机构自2007年进入东莞市场后,如今已站稳脚跟,且有着不错的口碑。“我们的客户群体‘抗冻性’比较强,受冲击较大的肯定是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人群。”彭旭还告诉记者,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该校生源状况一直比较稳定,今年暑期学员人数还有所增长。
东莞市派特森语言培训中心校长刘斌也有同感。他说,在中高端培训市场这一块,有点像东莞的民办教育,“收费高的学校不愁生源,收费低的学校招不到生。”同时,经济的回暖也让刘斌看出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以前,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企业纷纷缩减培训开支,企业团训业务颇难开展。如今,一些企业重新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培训员工。“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刘斌如是说。
金融危机促使自我调整
虽然有人感到了经济转好的暖意,有人仍旧觉得金融危机的寒意尚未离去。但有一点却形成了共识,那就是:金融危机给了培训业一次自我调整和自我纠正的机会。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许旭指出,正是因为金融危机,让不少培训机构开始“放慢脚步,学会思考”。他说,这几年东莞的培训市场发展很快,一些培训机构过于注重量的扩张,忽略了质的控制,乱收费、虚假宣传、打价格战、跑单走人等问题比比皆是。“现在刚好可以趁机调整一下,通过一番优胜劣汰,让市场变得更为成熟。”
东莞市朗文英语培训中心校长王天桥说,为了抵御经济“寒冬”,学校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招数。一方面控制宣传成本,聘请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学生市场。“学生市场相对固定并且很庞大,父母再穷也不会穷教育,这就保证了市场的消费能力。”目前,在该校生源结构中,学生和成人各占五成。
记者也从多方了解到,从今年3月份开始,东莞各大培训机构争先恐后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力度之大、促销手段之多前所未有。比如,智通职业培训学校推出发放培训券和捆绑销售活动,南方科技专修学校宣称学员可通过“首付+月供”的方式支付学费,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培训中心的英语培训则是加“料”不加价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以往在培训市场难得一见的“短、平、快”课程开始大行其道。智通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慧丽就称,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学员们希望能尽快学到一门手艺,尽快上岗。于是,时间短、费用低、上手快的培训项目最受消费者欢迎。
黎明在前,但需要点耐心
尽管有的调整收效明显,有的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不过,对于培训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多位业界人士均不约而同地表明了“看多”的态度,刘斌甚至用了“百分百”这样肯定的语气来说明未来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他说,一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潮流,对具备良好英语水平的高端人才需求旺盛,市场处于短缺状态;二是金融危机导致职场危机,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者争抢更少的职位,求职者需要过人优势方可赢取工作机会,而对多数人而言,英语恰恰是企业遴选人才的一个关键指标。而具体到东莞,全市高端英语培训机构就区区三四家,不像广深两地竞争激烈,等于说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
作为技能培训机构的佼佼者,智通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慧丽用了“黎明在前,但是需要点耐心”来形容受访时的心态。她认为,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前途是光明的。其看法的依据是,东莞正在借助金融危机力推产业升级转型,而这一步的关键又在于需要大量技能人才的支撑,这个市场需求将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但是,在分享这块大蛋糕之前,东莞的培训市场仍有一段较长的路程要走。广东省企业培训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泽海对东莞培训市场的“散兵游勇,小而全”现象有着颇深的印象。他说:“东莞虽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但是真正叫得响、影响大、市场份额高的培训品牌很少。”此外,东莞的培训机构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和师资。对此,业内人士就指出,广深高校云集,在师资上有着优厚的资源,而东莞高校屈指可数,如从广深等地引进老师,又存在成本过高与时间难以配合等问题。
另外,让不少人诟病的是,一些不懂教育的投资者进入东莞的培训市场,把培训当成普通的商业项目来经营,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规律性。比如,北大青鸟败走东莞就是一个例证。
■样本
技能培训代表??
智通学校:技能培训整体降三成
“生源匮乏是很头疼的问题。”东莞市智通培训学校校长王慧丽坦言,虽然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人才市场的招聘企业明显增多,周六、周日甚至还需要提前预约招聘展位,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招不到人的现象,而人数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东莞的技能培训这一领域。
模具类生源降四成
“技能培训今年受到的影响最大,如模具类同比去年降了40%左右。”王慧丽告诉记者,技能类生源今年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学历教育下滑现象也比较明显。
据了解,作为东莞人才市场的领头羊,智通人才市场从1998年就开始涉足培训这一行业,到了2001年获得正式的培训资质,成立智通职业培训学校,从刚开始的几个人的培训队伍,发展到最高峰时有逾百人的培训队伍。去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培训队伍减至70余人。
“目前虽然莞城总共有1300多名学员,但是相比今年最不景气的3月份还少。”王慧丽称,今年整体来说,二三月份还算是个高峰期,但是相比去年同期来说,整体下降了三成。
优惠力度有史以来最大
王慧丽告诉记者,目前招生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为了招到人,之前做了不少努力,不管是宣传力度还是优惠力度都大于往年,“比如今年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多投入了近50%的招生费用,但是招生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王慧丽说,优惠力度之大史无前例,如智通职业培训学校于8月至10月期间举办“东莞首届学习运动会”,该活动优惠面广,涉及了技能培训、认证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主要以课程学费优惠为主,例如8月10日-9月1日之间,凡是新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学员,均可选择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的认证项目培训(价值800元-2000元,不含报考费用)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等超值优惠,此外,配合公开授课、职业咨询、公益巡讲等公益活动来进行。
之所以推出此次活动,根本上是为了提升企业和人才的培训意识,特别是提升社会人士对技能培训的学习热情。王慧丽告诉记者,这是智通有史以来首次使用这种“捆绑式营销模式”。
或与内地学校对接寻突破
其实,不仅在优惠、营销模式上做了大力度的改变,在课程方面,智通培训学校也做了相关的调整。“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以短、平、快为宗旨,让学员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技能实现就业。”王慧丽说,以往的培训时间跨度大,现在的课程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更精细化。
尽管如此,“受众太少,仍然收效甚微。”王慧丽说,现在实行的是“外部抓渠道,内部抓管理”。她称,接下来可能会与内地的一些职业学校对接,智通专门培训实战经验这一块,以此寻求新突破。
学历培训代表??
华泰教育:希望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生源
“影响很大。”采访一开始,东莞市华泰教育培训学校校长谭国栋开诚布公地告诉记者,华泰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办班(小考班)、成人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和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学员群体主要是在职的社会人士,以公司工厂员工居多,因此,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工厂人数大幅减少,对学历教育培训这一领域影响自然也大。
“一是老生的留存率比以往要低,少了十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新生生源少了,少了十几个点。”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还在招生,但是总的来说与去年相差较大。谭国栋告诉记者,成人教育相对于一般的培训来说,需要更高一个层次,而当生存受到更大压力时,更多的人选择暂时搁浅。成立于2004年的华泰教育培训,在学历培训方面,华泰在东莞当属标杆之一。截至目前,2008年12月华泰自考毕业生近300人,约占东莞全市自考毕业生人数的1/2。虽然目前自考学员有2700人左右,“但生源整体情况来说,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差。”虽然今年下半年还没有完,但是谭国栋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下半年肯定不会比去年下半年好。
一个比较明显的细节是,以往华泰很少会大规模地进行宣传,而今年却到处张贴广告,人流量多的地方也开始有了华泰的招生“摊位”。对于这一点,谭国栋称,希望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生源,而这一点似乎并不能一改生源不佳的颓势。谭国栋开始面向社会做产品:上门找企业谈合作。“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要留住员工,得有些途径,加工资不太现实,推出一些能够长期留住员工的福利,比如学历培训。”谭国栋告诉记者,港资企业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比较认同,所以开始逐渐拓宽这一领域,以期待突破。
谭国栋认为,企业转内销之后,人才的支撑至关重要,如果企业能在人才培训这一方面做更多的帮扶,整个行业就会好很多。
专题策划王雄伟刘进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王雄伟刘进刘慕华谭志红见习记者李书龙
专题摄影本报记者何建文
课程培训代表??
慧众教育:
高端培训市场前景良好
在今年经济环境尚不明朗的4月份,东莞慧众教育却逆市开业,据了解,该机构定位为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方法传授、习惯养成的专业课外辅导机构。
“儿童高端教育与经济环境相比是逆增长。”慧众教育总经理邓华明认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最大的是成人培训,比如职业技能培训、学历培训等机构,很多类似的机构都在这波浪潮中倒闭。而整体的经济环境越不好,很多经济基础好的父母就更会想着要好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更舍得在教育上花钱。
基于这样的调查,慧众教育培训机构才在一片质疑声中开业。据邓华明介绍,该培训机构与一般的课外辅导不一样,集华南师范大学多位教育心理专家和大量拥有多年一线中小学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所倡导的是一对一的教学理念,那种传统的大班式教育已越来越没市场。”邓华明举例说,广州同样的一家知名的青少年课外培训机构,此前也有很多小班的培训模式,但是去年开始,这种小班模式取消了很多,现在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接下来这个市场肯定也会越做越好。”
■访谈
东莞市育华培训学校校长彭军:
“两三年内一大半培训机构或被淘汰”
育华在东莞培训行业有一定的地位,踏入这个行业已经7年了,经过7年的打拼,它已成为东莞市劳动局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要从事新莞人的技能培训,每年培训新莞人1万多人次。
东莞的培训市场很大。一方面,很多新莞人有培训的需求。根据调查,有九成企业员工只具有初中至高中的文化水平,大专生非常少,急需通过培训提升层次。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有的工厂自己组织了培训团队,有的则召集两三个人在工厂附近开起了培训班。另一方面,东莞本地人中有很多失业人员,东莞通过“创业东莞”工程对失业、未就业人员进行培训,国家、省、市三级财政也对农民工培训进行补贴,为培训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制。
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有很多就是在工厂附近租几间房,买十几台电脑,就扯起培训的大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单纯就是为了逐利,能赚一笔就赚一笔,不能赚就关门大吉。
培训学校回报周期长
东莞的培训市场竞争很激烈,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做得好的就能生存下去,服务不好的就会被市场和顾客抛弃。现在东莞有大大小小两千多家培训机构,但是在近两三年内,有一大半可能会被淘汰掉。如果完全按市场运作,那些小的、不规范的如果没有业务量,就撑不下去。
培训学校要具备一定的规模,需要很大的投入,育华每年的投入超过150万元。企业对新莞人技能培训有补贴,但是回款周期长,今年初应补贴的资金现在还没有收回来,这就需要学校自己垫资,育华每年为此垫付资金近百万元。以前育华聘用了一些老师,每人每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这是培训学校的传统淡季,培训量相当小,业务量下滑很厉害,这些老师的开支让育华亏得很厉害。于是,育华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即有培训需要的时候就外聘教师过来,一方面可以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则可以引进高水平的老师。
设备的投入也很大。劳动局和安监局都设定了相关标准,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投入。投入最大的是数控,一台二手的数控设备要二三十万元,新的要五六百万元。一些培训机构做不大,就是因为设备投入太少。以数控为例,培训费用是2000元/人,招100个人才有20万元,这还要除去老师的工资、场地等开支,最后能有三成利润就不错了。这样算下来,投入的回报周期非常长。另一方面,培训学校的设备要比市场上最新的落后10年左右,再过几年会更落后,跟不上市场需求。
新莞人技能培训太滞后
培训很难做。生意好时老板要忙着赚钱,没时间给员工培训。生意不好时老板没心情培训,甚至直接将员工炒掉。还有的老板担心,员工前脚培训完,后脚就跳槽了,不划算。
新莞人技能培训实行企业补贴,但企业对资金的监管很严,培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才有钱拿,每个人补贴两三百元。培训新莞人不出钱,企业也不出钱,只是提供场地、水电等,这样一刨去成本,利润就非常薄,只能通过增加培训量来增加收入。
培训业面临的另一种尴尬是,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设置的工种和考核标准比市场需求滞后了十年。学校给企业提供100多种课程选择,但企业一样都看不上。很多企业反映他们需要的培训工种培训学校无法提供,高新、尖端的课程也没有,这样企业的培训兴趣就大打折扣。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利娟:
“东莞的培训市场不能我行我素”
东莞的培训市场太滥了,不规范,存在恶性竞争,缺乏有序的教学管理。蛋糕就这么大,但由于进入门槛低,来钱快,培训机构满天飞,满大街都能看到招生广告。许多培训机构根本没有资质,挂个牌子就开张了。例如一个负责司法考试培训的学校没有老师,上课就是看北京老师录制的光碟,但还要收学员几千元的费用。
东莞的培训有不错的市场,但有市场就要规范,不能我行我素。
传统的几台电脑就能支起一个培训班的做法已经过时,未来的培训要根据企业管理和生产需求设置课程,走进市场和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和企业。
定点培训机构的窘迫与转身
从2006年下半年起,东莞市劳动局联合教育局、民政局、人事局和财政局组成了公共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小组,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一批承担企业资助性就业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以下简称“定点机构”)。当年8月,第一批29家就业培训学校被列入定点机构名单之中。此后又连续公布了8批,截至目前,其总量已达到了70多家。
从理论上看,定点机构是企业为培训市场中的若干主体特批的一块政策性蛋糕。因为被列入定点机构的培训学校,可以享有企业资助,在经营上会比自己单独走市场更有保障。然而,在今年以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当经营形势良好时,定点机构的名份不被待见;当经营形势下行时,机构内部调整受制于名份显得张力不足。在定点机构的实际运营当中,市场和企业两种力量没能形成有益的相互补充。
窘迫:
被放弃的政策性市场
智通培训学校是第一批被列入定点机构名单的培训学校之一。据校长王慧丽介绍,在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市场形势不错,尽管被选定为定点机构,但智通学校基本上没有承担来自企业的培训任务。“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培训资金要经过几个申请流程才能到位,而在教学和管理上要投入的精力甚至会更多。”王慧丽说。由于没有开展定点培训业务,2008年智通培训学校从定点培训机构名录中被除名。同时被摘帽的还有另外26家培训学校,他们中有超过八成都是因为在定点培训业务上“有名无实”。
除了主动选择“有名无实”,也有一直致力于企业资助性定点培训业务的学校,在运营中他们真正感受着压力。东城某培训学校也是首批入选的定点培训机构,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定点机构的培训项目往往由企业确定,内容更新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培训出来的学员,往往不能被推荐前往的企业所接纳。“200元/人的推荐就业补贴,并不好拿。”该负责人说。
而另一位定点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的观点,显得更有现实代表性。他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来人口较往年减少不少,人口基数变小了,选择培训的人也自然会减少。学员少了,师资队伍也会随之精简。但定点机构对学校规模和师资力量是有限定的,低于一定标准就会被除名,这对于我们正在承担企业定点培训任务的学校来说,就会显得很为难,“总不至于要打肿脸充胖子吧”。
记者也发现,在被劳动部门暂停定点培训资格的学校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实际师资力量与备案数量不符所造成的。
转身:
用政策补充市场
不过,从今年3月份开始,培训学校对定点培训机构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并很快表现在行动之上。
为推进就业工作,今年劳动部门对就业培训和见习工作进行了调整,工作力度比往年也大了很多。高培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苏燕慧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把解决就业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工人培训、企业埋单”的培训模式在今年得到明显加强。为承接青年就业培训计划,从当月起,该校又陆续在两个镇街开展了由市财政补贴的定点培训项目。同样的情况,在恢复了定点资格的智通培训学校中也出现了。100多名本地户籍青年通过企业的资助计划进入智通培训学校接受培训,这个数字约占其现有学员总量的一成。尽管数量并不多,但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显然,今年走市场所面临的压力是发生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均表示,同往年相比,今年培训行业特别是专业技能类培训的市场业务量普遍下降了近三成。各大培训机构纷纷开始寻找拓展市场的新模式,与学校合作、跨区域合作以及与企业合作等模式在独立走市场的模式之外又重新凸显了出来。
与企业合作,定点机构有政策基础。当学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企业适时的政策优化和调整,也加快了这一进程。“只有企业简化流程,提升扶持力度,变单纯的管制为监管与服务并重,才能真正把定点培训的政策落实到位。”一位培训业的资深人士说。在他看来,市场是逐利的,培训机构有敏感的市场嗅觉,在市场条件还不错时,对稍显繁琐的企业培训任务会有些挑肥拣瘦。但市场条件不行时,如果企业又能进行一些政策调整,优化相关服务,培训机构是不会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的。
王慧丽也表示,在政策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今后依托企业来做培训,补充市场发展的会越来越多,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产业观察
培训业存在七方面不足
我国培训行业蕴藏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做出的保守估计,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但是,培训市场也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虚假宣传、侵权现象严重、培训人员鱼龙混杂……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大市场小作坊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培训行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全国几万家管理培训公司,年产值能够达到上千万的只是很少数,而且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培训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它的产供销系统和它的产业服务体系都没有形成。大部分的培训公司都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和产品研发等问题,许多培训机构都还在为生存而奔波,业内人自称“大市场,小作坊”。
2.侵权现象严重
在培训行业内,竞争对手相互抄袭、模仿甚至明目张胆的数据盗取的事件层出不穷。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机构或老师辛苦开发的课程或授课工具,只要公开亮相就面临被抄袭,以致很多国外公司都不敢进军国内市场。
侵权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更改课程名字;二是整合各家公司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
侵权的领域包括:软件、图书、光碟、文章、名称。
3.行业内缺乏分工合作
目前,国内的培训机构林立,但企业依然面临“找专家难,找专家贵”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各家机构缺乏分工合作和专业的渠道资源。各个培训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机构什么都想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
4.培训费用高昂
据资料显示,在管理培训方面,一般的中、低层次培训往往1周收费200—2000元,为期4个月的收费接近5000元;高层次培训往往1周收费5000元,为期4个月的收费10000元,硕士课程研修班收费20000元。如清华大学高层管理培训———“哈佛班”1周时间大陆学员收费3万元,其他国家学员收费6500美元。而在东莞,一家标榜提升记忆力的新思维教育培训机构打出了8天9800元的“天价”学费。
5.缺乏出色的本土培训人才
与急剧发展的培训市场形成对比的是,出色的本土培训人才却极度缺乏,特别是企训这块。培训业对培训讲师的素质和资历要求极高,我国的培训行业形成的时间不长,使得我国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培训讲师的人才显得凤毛麟角。
6.缺乏有效的市场宣传
当今的培训市场还处于“春秋战国”的纷乱时期,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或机构并存,共同瓜分现有的市场,也都能分到一杯不错的“羹”。所有的培训公司或机构都没有正式、系统的广告投入,没有一个完整的品牌宣传及推广策划方案,偶尔在报纸媒体上出现的广告也看不出课程的真实内容,绝大部分参加培训的人都是通过好友、同事或公司的推介来选择培训公司和培训机构。
7.培训行业道德受质疑
目前培训市场依旧存在着无照经营、虚假宣传、缺乏诚信、名不副实、漫天要价等现象。前程无忧调查显示,34.8%参加过培训的消费者认为“培训效果夸大其词”,其次则是“培训老师名不副实”和“课程安排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