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电脑管理软件厂商进入寻找“ERP替代品”时段。金蝶、用友分别提出了RTE(实时管理)、EAS等基于新一代管理系统的新概念,金蝶公司甚至放弃对ERP的修正意图,直接宣布ERP终结,ERPII时代到来。厂商的信心与用户的疑问共同推动着新事物的发展。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少春与三诺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向东,一个带着信心,一个带着疑问,在本期“碰撞”中,对中国电脑管理软件发展的新阶段特点,进行探讨。
主持人:ERP真的终结了?用户:ERP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有其应用价值。厂商:ERPII的提出,不是在超前地创造需求,而是适应需求。
用户:产业界总是强调高起点。当年,ERP引进国内时,对于国内的应用水平,就有些超前。现在,我们的软件开发商又提出ERPII的概念,也给人一种超前的感觉。相对于前几年的状况,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应该是正在适应ERP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的过程之中。ERP以往的超前,正在逐渐变为适时。同时,“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适合的管理”,ERP如果要变为最适合的电脑管理软件,还是要跟着用户的需求来进行修正,而不是在目前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拥有管理基础之时,一大步地跨进触手不及的ERPII中。厂家:恰恰相反。ERPII的提出,不是在超前地创造需求,而是适应需求。我们一直在探讨ERP的核心概念和陈述它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能,但实际上太困难了因为ERP用了一个万金油的概念,其含义并不具有功能性的特点,而是一种管理思想的缩语。ERP其实更适合于发展成为一种平台,可以包容其他系统的平台,将财务管理、进销存、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等等都放进去。这就是ERPII。ERPII给ERP带来的最核心的革新,是消除了ERP管理模式固化、行业应用局限、系统适用性差等缺点。比如对于制造业来说,一般会考虑首先上财务和进销存系统;而对于流通业和商业来说,如何保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规模化的流通业和商业中供应链需求尤为突出。分步实现电脑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即对软件需求的渐进化,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而当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各个部门都需要有各自的应用软件时,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行为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却需要软件的集成化。而实现各软件的无缝衔接,从而充分发挥各电脑管理软件的运作效用,这论对不同的电脑管理软件,即使是同一软件厂商的产品而言也是很难实现,企业也难准确把握需求。
主持人:ERPII对用户有哪些实际意义?用户:所谓ERPII的先进,比起ERP,又能落实多少?厂商:信息化需要分布实施,但ERP必须走向平台化。
用户:企业选电脑管理软件就像选车,管理基础是道路。中国的管理基础不同,真正的市场经济也才20几年,在这种路况下,开奔驰和开捷达差不多。在实施中,所谓ERPII的先进性,比起ERP,又能落实多少?厂商:我们认为,ERP只是应该纳入到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一个环节,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长远规、分步实施、循序渐近、避免孤岛。许多ERP项目投资失误是不争的事实,一些企业第二遍、第三遍地进行选型,更换erp产品就足以说明问题。在与用户的大量接触中,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采用保守的方式,分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这就需要电脑管理软件厂商能够不断去建立动态的企业流程和动态的联系,就像宜家家具一样,可以任意拆分组合。这需要产品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基础架构,介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是应用服务器和基础架构平台,在国际上称之为中间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或者针对不同行业应用时,不需要动核心的东西,只需要重构!最重要的是,重构的不是一块一块的板,一个一个的模块,而是很小的对象组件,像“原子”一样。软件屏幕上每一个菜单每一个界面可以重构,打乱重来。这就是我们说金蝶EAS的“平台化”。什么是平台化?平台化的核心就是组件化。它解决的是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落后的软件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软件产品的通用性与用户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电脑管理软件厂商一定要坚持已成型的管理理念吗?用户:厂商存在为“灵活”而放弃“原则”的嫌疑。厂商:所有的原则都是随需求变化而变的。
用户:在软件应用过程中,实际上80%的错误是客户自己出的。我们在使用电脑管理软件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也往往怪到设计者身上。电脑管理软件公司一定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思想,不能因为企业如何如何就大量改变自己的研发思想。事实上,像我们这样的成长性企业,对ERP所带来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还是非常看重的,我们的确需要学习科学的规范。但现在有些电脑管理软件厂商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局面——放弃了坚持ERP中一些先进的方法,而盲目地去强调灵活和“随需应变”。比如说在预算管理上,我的体会就很深。我们企业做的预算往往和实际差异很大,很多人就说是预算不好。实际上预算很好,问题出在做预算制度的人身上,由于对市场把握不准。为此有些用户就会要求软件公司更改,但我觉得厂商一定要坚持,不断引导成长性企业用上好的东西,但有些软件公司会为了灵活性而放弃这个原则。厂商: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真心尊重客户的每一个需求。我们现在在不断培养一种能力,就是把隐性的需求变成显性需求,再把它变成超前的需求。当然,这种“超前”的方法论与上面我所谈的产品适应市场并不矛盾。只有长远的审视,才能做出符合现实的产品。实际上,erp发展到ERPII,它的指导原则是随企业的需求原则而变的。企业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管理需求和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创业阶段,它的典型特征就是要不断拓展市场、拓展客户。过渡到第二阶段集体化阶段,员工、客户的日益增多,企业要委托给一些职业经理人去管理,CEO开始注重提升流程效率。发展到规范化阶段,员工人数急剧膨胀,部门快速分拆,销售地域和网络越来越分散,此时需要更多的授权,但更多的授权带来的是想法不一致,所以就需要规范化。而第四个阶段是精细化阶段,除了控制还需要信息集成。第五阶段合作阶段,最需要的就是知识管理和信息集成,信息怎么能够避开多层级的障碍,迅速地反馈是关键。
主持人:ERPII的“人性化”在哪里?用户:电脑管理软件相对于经理人的人性化不够。厂商:人性化不等于人治。
用户:中国成长性企业其实正在经历这样一个管理变化的过程,刚开始是靠能人来管理企业,然后逐渐转型到制度管理,即规范化,上升到更高层次就得靠文化管理。现在虽然都在进行转型,但相对大多数来说,还主要是“能人”管理。面对“人治”的这种状况,ERPII软件应该怎样才能满足?打个比方来说,我原来开奥拓,上了金蝶后希望开奥迪,但如果给我一架飞机我就不会开了。人与软件“兼容”是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头等条件。目前在中国的成长性企业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人群绝大多数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且老总们确实都很忙,没有时间研究这些密密麻麻的菜单和数据。所以电脑管理软件的人性化、匹配性非常重要,因为它面对的是很多企业家,对企业管理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其实我们每一个企业的CEO,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想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治”吧。电脑管理软件只有对我们这些领导者人性化,才能够让我们的管理层充满自信。在未来,一个旋风式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所谓旋风式企业就是运行起来像“龙卷风”,对外部客户或者供应商的信息能够及时地导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处理,并且快速做出反馈。这实际上是强调我们这些经理人的反应速度与强度。上了电脑管理软件,弄得我们迷迷糊糊,还能“旋风”起来吗?厂商:中国企业的管理大多数感性强于理性,人性化管理多于规范化管理。我们讲CEO不直接操作软件,没有关联性。为什么没有关联性,因为这个软件很枯燥,很复杂,软件的界面密密麻麻,老总们要的是一个人性化的设计和界面,给他们看最关心的信息,比如财务应收帐款,定单信息,或者重大客户信息。再有,我们的软件要像一个地图一样,你点到哪个地方,这个地图就跟你到哪个地方。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应用市场,无线应用将成为企业应用软件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应用。企业CEO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审批工作流。通过互联网,通过PDA来登陆公司集成的信息系统。
主持人:实时管理是否只是一种宣传口径?用户:实时管理和“零库存”差不多,不太可能实现。厂商:软件厂商提供的只是一种达到这种管理理想状态的工具。
用户:ERPII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招牌”功能,就是能够使企业达到“实时管理”的境界。但我们对此持有保留态度。实时管理是新瓶装旧酒。本质上与近年来IT业界先后出现过的零延迟(zero-latency)商务、随需应变(on-demand)商务和敏捷商务(agilebusiness)并无太大区别,更不必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有JIT(Just-In-Time,恰时管理)、零库存的说法和做法了。厂商:实时管理指的是企业能通过使用最新信息,在关键商务流程中消除管理和实施中的延迟,从而提升其竞争力。实时管理体现了一种新的客户价值,是实施信息化后的一种理想状态。它将企业变革的价值,集中到时间这个度量控制指标上,强调通过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的改善来提升业务流程的效率,创造经济价值。显然,实时管理和信息化根本就是结果和手段的关系。如果实时管理强调提升信息能见度、准确度、及时度和信息集成度的话,这种理想状态不是ERP能够胜任的,而正是企业成功实施ERPII并优化管理后的结果,ERPII是RTE关键业务流程的驱动器,可被视为企业成为RTE的必由之路。与电脑管理软件厂商用ERPII理念对规划产品结构有直接指导意义不同,RTE并不对此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有的话,也应该是进一步强化了电脑管理软件厂商应拥抱ERPII从而提供完整集成的企业电脑管理软件产品这一方向。三诺科技集团公司1996年7月3日成立于深圳,以多媒体音箱与家庭影院产品制造为基础,以电脑与网络应用产品服务为方向的多元化投资经营的企业集团。下设模具设计制造、注塑成型、喇叭生产、木箱制作、五金冲压、电子装配等大规模生产基地。三诺数字多媒体音响系列产品,是我国TCL、北大方正、实达等10多家著名电脑品牌长期配套产品,并出口至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8日,是从事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该公司目前拥有46家以营销、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600多家代理商,分为华东、华南、西南、深圳、东北、西北、华北七大区域,营销服务支持网络遍及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221个城市和地区,目前有员工23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占70%),用户量达到1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