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全解

企业培训师观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全解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其它设备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增长率居高不下。其结果,一方面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另一方面,也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医疗收费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诱发不合理竞争采购,盲目攀比,过度集中配置或不合理的超前配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解决存在问题,应是摆在各级卫生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一、使用效率不高

  国家卫生部公布纳入管理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装置(MRI)、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伽玛刀立体定向系统、X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超高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医用直线加速器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诊治效果突出、检查收费高、技术复杂,与一般常规医疗设备相比,其利用率常成为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管理的重要评价内容。

  根据全军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对全军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三次检测结果显示,军队医疗机构配置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普遍偏低,配置总量已大于实际需求。一些中小医院采购档次和规格有急速上升趋势,配置由从数量上闲置正逐步也向技术上闲置转化,资金浪费从有形向无形转化。受科研、少数科室单向技术需求因素牵引,不少医院增加配置数量的热情依然很高,又急于上马疏于论证,直接加大了大型医疗设备的高投入、低产出,更加剧了使用效率下降。从一些资料上分析看出,国内不少医院存在类似现象。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二、适用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经费紧缺,大型医疗设备更新周期相对于一般设备,普遍较长,因此,相当一部分中小医院在引进大型设备时没有把适用性针对性与本院的实际情况很好的结合,十分热衷于“超前”引进,唯恐落后,其结果必然疏于本级救治任务、医疗后送体系、地区资源利用、院内技术实力等与设备引进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证,造成设备与医院实际条件、承担任务、技术、能力的偏离和脱节。尽管有不少单位一直注意和强调购买设备应“适度”超前,但由于当前大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到每年1~2次,“适度”定位难以把握,也造成超前购买,容易使技术“过量”或“过度”闲置,有的医院到设备更新时,相关技术还未用上,或者到该使用时超前技术已成为滞后技术。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三、检修人员数量匮乏力量薄弱

  CT、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方面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需要一支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队伍进行维护和保养,才可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能。在全国范围内工程技术人员配置比例偏低,而目前全军卫生装备检修机构和各医院医学工程科检修人员总计不足千人,由于要承担大量的常规医疗设备的检修任务,很难顾及大型医疗设备。另外,现有的使用、维修人员受所学专业和学历层次限制,精通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检修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多数医疗机构不重视专门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技术与素质培养,加重人才技术短缺的不良循环,使得大型医疗设备无法得到及时高效的技术开发、利用和维护保养。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四、管理欠规范

  目前,在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采取“三证”管理,即:“需求许可证”“质量合格证”、“人员上岗许可证”。但有的医院考虑局部利益多,缺乏大局观念,设备配置习惯于跟着主管意志走,跟着课题走,跟着单纯经济效益走,以“我”为中心申请或购买,造成效益低、实用性差甚至多“中心”建设的弊病。有的单位以基本需求申报并获得“需求许可证”后,采购中逐步加码,增加配置,打政策上的“擦边球”,从而出现大型医疗设备从数量上分布合理,资源利用上实际不合理的怪现象。

  二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一、加强宏观调控和科学论证

  大型医疗设备是重要的卫生资源,技术精密,购置经费多,要求人员素质较高。管理是否合理、配置是否得当,其获得的综合效益反差十分明显。因此,首先各级卫生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突破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限性,改变片面强调本单位、本系统利益,在购置上实行统一管理;要制定大型设备配置规划,在规定时期内,合理确定数量,控制技术质量标准,发挥医疗设备最大效益。其次要做好科学论证,引进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要与所承担的任务、技术水平和本地区或部队人群发病特点、规律等紧密结合。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二、完善并严格遵守有关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的管理规定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是产生效益的保证。各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较好地实现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目的。为此,一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各级机构、科室领导和操作者的责、权、利,做到领导负总责,科室负全责、人员各负责;二要完善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落实情况,从配置计划、前期调研、采购过程、使用管理到效益分析和检修维护等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根据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举办专题讲座,会诊维修难题,交流工作经验。条件成熟时,应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国家实行统一的综合或单项考核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以确保维修质量。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四、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维修资源

  大型医疗设备技术复杂,一般的继续教育、讲座和自学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加之医院的维修仪器、设备、场地不足和性能落后,尚难应付一般维修,更难以履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保障工作。解决的办法是依托大的、人力资源、维修资源雄厚的单位,组建区域性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如在军内,可利用全军卫生装备检修、计量中心)、建立专门的大型医疗设备零配件数据库、组建维修人员培训基地,以便整合、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维修资源,有效地为大型医疗设备服务。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对策五、对现有医疗设备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以需求为基础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是达到较高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的途径。效率理论从物尽其用的原则出发,可以判定设备所处的使用状态,指导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对于处于使用率低下,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的大型医疗设备,可以通过卫生管理部门的协调进行整合。在目前条件下,可以采取由需求较大但无相应设备的医院向使用效率较低的医院折价购买的方法,或采用租用的方式达到双赢。

  按照国家合理配置的要求,不少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规定了适用人口限制,对这类设备应在院际间采用专管公用的模式,为多个医院服务,为规定区域内所有人员服务,达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人人享有高技术服务的目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