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安全的明天

企业培训师观点: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安全的明天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为适应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强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研究决定,在全省交通系统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以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

  质量管理制度锁定三顽症

  在此次的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升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在此次通病治理中,主要对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及实体质量通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在质量管理制度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通病。

  第一,是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第二,设计质量管理制度不到位: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设计强制性条文没有严格执行;设计和涉及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设计代表未驻现场或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第三,试验检测及质量管理制度工作不规范。
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检测单位超资质、超范围;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验证、审批不及时、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最后,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也存在一些工艺问题。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粗骨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正浇捣的混凝土模板内积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层与层之间间隔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另外,部分工程实体质量也存在问题。如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是此次治理工作的重点。

  质量管理制度从源头做起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针对以上问题,也制定了全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主要针对各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制度要科学

  一是建设单位在新开工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时,要列入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内容,并注重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的审查;工程验收时注意督促有关单位对质量通病治理进行效果评价。

  二是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通病行之有效的单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单位要予以处罚。

  三是要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集约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

  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要精细、实施要严格。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坚决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确保质量稳定可靠。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升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制度。

  向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要质量

  在此次通病治理的过程中,湖南省质量监督站也把质量管理制度作为了重点整治对象之一,决心向管理要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尤其隐蔽工程的材料,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伸缩缝、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支座、隧道防水材料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支座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在控制配合比和塌落度方面,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模板材质和制作质量应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离析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和钢筋笼的刚度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保持稳定的作业班组。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