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化学事故是指因自然原因或人们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大量泄露,造成因化学毒性致群体受害的事故。化学毒性事故具有发生突然,致伤致死性强,救援和治疗困难,环境后遗作用大等特点。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经济损失严重,而且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由此可见,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和事故应急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化学事故的发生是应急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就建立突发化学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探讨如下。
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数据库
(1)所管辖区域内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名称、地点,使用的化学品名称(化学名、通用名及商品名)、生产量、使用量和储存量,生产、使用和储存方法、生产方式等。(2)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常用的简易识别方法。(3)化学品的毒性、毒性的类别和级别,导致危害的原因和中毒的途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中毒后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4)化学品的脱毒和减毒方法。(5)意外泄露时的应急方案。
建立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危害的事故应急管理评估系统
(1)根据数据库中预先存入的化工企业位置、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危险性和毒性,结合周围地形、地貌,岗位和周边人数及人员结构情况量化出该区域的某种化学品事故的危险度,再以不同的气象条件和事故发生后至毒源被封闭或被洗脱毒处理的时间为变量,评估可能发生事件危害的防范级别,并划定重点防范单位。根据系统的评估级别做好相应救援方案和救援物质储备。(2)制作标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诸存地的分布图。各级企业应急救援部门及上述监管部门应制作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贮存地理位置的平面图,详细标明周围的道路及周围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表明地势高度等。并与评估系统数据结合做出不同泄漏量和即时气象条件,系统可在显示屏上显示毒物污染的方向及范围,并能直观的标定污染区和安全区。可根据周围的道路和建筑物标定出应急时各路救援人员进入现场的路线,现场指挥部和医疗响应区等。还要在地图上标明现场受威胁人群撤离路线,可利用的天然地形、地貌和人工建筑物。
健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管理监督体系
(1)各生产或使用、运输、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要根据生产和加工的工艺及生产流程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工作人员进入上述工作地点后必须遵守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该行业内权威专家评审,并对其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可靠性、先进性、可行性等进行修改完善后批准执行。(2)各从业单位须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作业巡视管理。检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和设备及防护系统完好率。有违规及时纠正并向法人和主管部门报告。(3)建立生产设备定期检修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根据设备和设施具体情况制定出定期检修期限,易损零件使用期限等等。并将检修日期和检修情况等记录以备检查。(4)危险化学品运输时的包装要求密闭,容器要具备足够的抗碰撞和抗打击能力。运输车辆须走指定路线,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通过。车上须有醒目的危险标识。(5)建立安全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机制。(6)有关部门应按上述“两法一条例”定期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及暗访,对危险化学品空气浓度进行检测。对违反相关法律和条例的依法规要求处理。
加强化学恐怖事件的事故应急管理防范工作
根据以往国内外化学恐怖事件的特点和目标地点,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的结构形式,确立重点防范目标,建立逐级的防范机制,要加强餐饮业和水源的安全防范工作。主要管理范围:(1)食品加工、饮用水源均要设立专门安全管理人员,防止恐怖分子和不法分子投毒。(2)教育群众提升防范意识,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使恐怖事件或投毒事件消灭在萌芽中。(3)加强全民的素质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升民众抵御恐怖主义组织和邪教组织引诱利用的能力。教育群众正确对待生活的挫折和失败,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及时化解家庭和单位内部矛盾。
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事故应急管理培训工作
所有从事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化学品从业单位都要制定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培训计划。根据岗位特点制定岗前和定期培训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1)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主要用途、接触机会。主要危害(包括人和环境)和识别方法等。(2)从业岗位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方法。(3)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4)自我防护知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5)生产、运输和储存化学品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出现事故前兆的正确处理方法。(6)紧急情况时自救方法和迅速报告及报警的渠道。(7)防化事故演习。
事故应急管理小结
突发化学事故是危害较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部门的综合事故应急管理和监督方法提出建议:建立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危险度评估系统、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程序及安全教育等以达到减少或杜绝重大化学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