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中国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中国企业很多管理困惑颇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根源并非坏在管理科学方面而出在中国管理哲学思想范畴。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管理界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管理科学与思想的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拿来主义阶段。大规模翻译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经典。中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对外来管理科学与思想的“一股脑”的被动接受,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管理实践进程,但也陷入盲目崇拜、泥沙俱收的陷阱;
第二阶段:反思阶段。近些年来对外来管理思潮的反思,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推进进程下新形势新问题不断的层现,资本主义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各类管理学派思潮的空前繁荣与大规模“入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管理思想内涵与外延,同时企业界也陷入“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做何选择,向谁学习的境地;
第三阶段:创新阶段。最近一段时间,在对西方管理科学的吸收与发展基础上融合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散落的朴实管哲学思维的整理与提炼拉开了对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回归的思潮;这也是“中国式管理”一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国管理哲学的一次“集成”与创新。
管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中国管理哲学却有强烈的地域差别。在中国管理实践进程当中,有一个人一直被中国管理界顶礼膜拜和推崇,他就是彼得•;德鲁克,管理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当代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世人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无愧于“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着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全球品牌网)管理是什么(what),管理为什么(why),如何管理(how)。现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管理上面,却忽略了对前两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建立自己的中国管理哲学,指导并服务于管理实践,如何创造一种适合中国管理哲学自身的方法论,而非完全的应用拿来主义?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管理的客观环境日新月异,中国管理哲学如何随之变化?我想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思想“管理丛林”如何“茂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都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事情,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作用于存在。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指导中国管理实践的哲学原则,随着中国经济日益繁荣发展,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也将迎来其极其辉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