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单位开展行政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庞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减少闲置浪费流失,正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许多行政单位重行政,轻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效益评估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或考核。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得到加强,但对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等后续管理仍然较为薄弱,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仍然突出。
(二)固定资产管理交接手续有待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在领用时应当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但被许多行政单位忽视。
由于工作性质,行政人员调动较为频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调动时缺乏必要的交接手续,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极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配置标准和有效的整合机制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配置缺乏标准,单位之间占有不均衡,各单位之间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
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平台,缺少有效资产整合机制,各单位之间不能得到合理的流动和调剂,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不高。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1.有些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或者无证上岗,对固定资产核算业务不熟悉,存在漏记错记固定资产,甚至仅有固定资产总账,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存在账实不实的风险。
2.根据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及其真实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更主要的是因不提折旧,不与成本挂钩,其核算的正确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3.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盘点存在问题。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行政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处理。通常年终决算前,对固定资产必须进行盘点、核对,但是行政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往往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由此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有些固定资产实际上已不存在但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
(五)行政单位未按规定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处置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行政单位作为非赢利组织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的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有着特殊的规定,但有些行政单位对此了解甚少,一方面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仍未作核销的现象,影响了报废的及时性。
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透明管理
1.财政部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行政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剂、评估、产权登记、清查、收益、信息化管理等文件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便于各行政单位随时查阅,使各方了解学习掌握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业务作出处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通过网络信息管理,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依托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实现网上互动办公,对资产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提升办事效率。
3.通过网络信息管理,资产信息完全公开透明,资产购置、处置等关键环节完全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为在源头上遏制腐败增加了一道防线。
4.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完全公开,为分析各单位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存量固定资产,为各单位各系统固定资产相互调剂变成了现实,节约了财政资金,提升了资产使用效率。
(二)制定统一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
统一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有利于消除各行政单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各行政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固定资产岗位分工控制制度
各行政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各部门各岗位既分工又合作,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防止纠正固定资产管理中漏洞和差错发生,提升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严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因此,必须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完善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真实完整,相关记录清晰明了,相关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符合本单位管理要求。
(五)改革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提升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节约型、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造“高效企业”成为全社会共识。“行政成本”则是衡量公
共支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将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列为一次性支出,将其他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直接增加单位的净资产,在以后各期不进行分摊,显然,根据现行核算办法是难以正确归集行政成本的,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而不能正确归集行政成本,绩效考评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改革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提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各方进行正确决策。
(六)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把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七)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等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促使行政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总之,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面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减少闲置浪费流失,从而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淑丹,盛德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议[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8).
[2]徐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及科学化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3]谢红梅.浅析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财政监督,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