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企业质量管理不断发展,随着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TQM宣言》以及改订版的正式发行,标志着世界企业质量管理即将从TQC阶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TQM阶段,即:综合的企业质量管理阶段,该阶段企业质量管理的范围、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回顾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再分析现状,会发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类问题就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不协调。由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并不断进步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形成的现有企业质量管理的框架。
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尽管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行为,就像自主管理是经济发达水平到了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一样,在美国产生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提升工作生活质量等方法;而在日本就出现了QC小组活动、方针管理。
作为发展中国家依靠学习、引进构筑的企业质量管理,其内在的机制是否合理,逻辑上存在着两种结果。理论上说,必须认识到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必须有意识地按照其客观规律有步骤地、分阶段地同时又是有系统地学习、引进。这在计划经济下,一个封闭的国度里似乎是可行。但如今已到了信息社会,”先进”这两个字对发展中国家又具有不可低档的诱惑,所以,在个别或少数企业的行为最多只导致少量的试行错误,但如果大量的,甚至在全行业乃至全国出现这种问题,无疑是一场灾难。
过去我们不少企业在管理方法上盲目追求”先进”,没有根据自身的水平踏踏实实地落实基础工作,结果企业质量管理领域用着不少时髦的新名词、新概念,但企业连最基本的过程控制乃至检验都还没有健全。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这些现象,我国企业在及时把握世界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同时,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免犯过去同样的错误,保证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能够健康协调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温故而知新企业质量管理从上世纪初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传统企业质量管理阶段。统计企业质量管理阶段(又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企业质量管理阶段(TQC阶段)。综合企业质量管理阶段(TQM阶段)
一、企业质量管理几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传统企业质量管理阶段以检验为基本内容,对最终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做出判定。
统计企业质量管理阶段的企业质量管理的范围从过程的结果拓展到了生产过程之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统计过程控制(SPC),它通过对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控制达到控制结果的目的。与传统企业质量管理阶段相比,它的范围从最终检验点拓宽到了过程(整个制造工序),而且该阶段的检验无论从科学性还是形式都较传统的检验工作进一步丰富化,在数理统计理论的支持下,产生了一系列抽样检验的方案和方法,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大量的抽样检验的标准。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企业质量管理发展到了全面企业质量管理阶段。我国七十年代末,在全国推行TQC时,曾将TQC内容和特征十分精辟地概括为”三全”,即:”管理对象是全面的”——包括产品质量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质量;”全过程的”——从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产品策划、开发设计、试制、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全员的”——企业所有员工都参加。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日本一直沿用TQC(TotalQualityControl)的同时,欧美已经根据日本企业中TQC实际开展的内容,将其翻译成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因为不管是三职能学说、五职能学说还是七职能学说的观点有多少区别,”组织、计划、控制”等职能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日本的TQC显然已经不是控制(Control)职能所能概括,Control是由Counter——Roll演变而来,原意是”制止来回摆?quot;,意译为”控制”,”控制”是SPC的主要内容,而日本的TQC涉及到质量组织、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以及其他一些职能,所以都将TQC译成了全面企业质量管理。
因此,早在欧美学习日本的TQC时,人们就开始使用TQM这个术语。而今天日本提出TQM,讨论如何从TQC到TQM时,已标志着世界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企业质量管理阶段
二、综合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阶段的发展和过去几个阶段的变迁具有相同的特点。
1、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前阶段的积累,无法顺利开展下一阶段的活动。
2、每一个新阶段不是在范围上,就是在内容上较上一阶段有所发展。
到了TQM阶段,产生了哪些变化呢?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细展开,只能对几大块内容进行概括地描述。
1、方针管理在经营战略的制定方面得到进一步应用;
2、市场学中的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系统的有机融合;
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QCD(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的综合管理;
4、全球化社会中的质量保证;
5、与有关质量的国际动向之间的整合、融合和统合;
6、建立灵活应用最新信息技术的质量、技术信息系统;
7、加强设备管理的计划性;
8、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TQM方法;
9、为了工序解析、工序管理的新SQC;
10、多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攻关方法;
11、为了对现场进行改革,需要对现场人才进行培养;
12、发挥创造性、尊重人性的人才培养。
相对于TQC,TQM充实了以下内容:
1、与到目前为止的TQC一样,TQM同样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但同时也开始重视与企业职工、社会、交易伙伴、股东等顾客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2、为了强化这些关系,努力充实”核心技术”,提升”速度”、和”活力”,建立起具有”存在感”的组织。
3、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重视中长期?quot;预测与规划”和经营管理层的”领导”能力。
4、重视”人”以及”信息”等经营资源,使组织充满自律、学习、速度、柔韧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质量管理TQM产生的环境
企业质量管理的每一次变革和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客观环境变化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追求的一种目标。同样,TQM的产生是由于全球(主要是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具体可以列出以下若干点:
1、经营需求发生了变化:从”提供产品”到”追求质量和效率”再到”寻求存在的意义、使命感”
2、管理基础的进一步充实:随着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制约逐步减少,必须考虑国际化的对策。
3、社会系统的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成熟,组织的透明性、公正性、义务的可说明性、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都被提出。
4、不确定性增大: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速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果断、迅速、妥当地做出对应的能力。
面对这些变化和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确实会令我们眼界大开,会引发我们产生许多新的思考。然而,笔者却又产生了新的疑虑。
当前我国企业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初,我国企业在外部力量的引导下,试图从传统的企业质量管理阶段直接跨入TQC阶段,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许多企业的TQC形式多于效果,没有取得多少实效,大量企业的企业质量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企业质量管理阶段,对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认识淡泊,用着”淳朴”的小农经济、作坊似的企业质量管理吃力地应付着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
不少企业在准备ISO9000认证时,甚至用统计报表去应付统计技术的要求,统计技术的程序性文件也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些现象客观反映了我国不少企业”跨过统计企业质量管理阶段,直接开展全面企业质量管理”,企图实现一步到位而留下的后遗症。同样,本文介绍TQM新的含义,希望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发展过程的了解和分析,把握其中一些内在的规律,而不希望不久的将来又有一些企业宣称自己已经跨入了综合企业质量管理阶段。
笔者认为,国内当前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弱点和位置,将精力投在对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最关键的地方。目前的当务之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一、通过贯彻ISO9000族标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性,并对其它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施以良好影响,营造出严格、规范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和广大职工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业素质。
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如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乃至整个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乃是当务之急。
具体到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如何提升数理统计技术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升企业技术人员乃至职工应用科学的企业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订对策的能力。解决具体的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实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尤其在优化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企业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在靠感觉进行,典型的如:过程质量的评价、数据的假设检验、抽样方案的确立;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对待许多感性的问题却在用理性分析,例如:感性质量的定量评价、用户意见措辞的矢量分析。
我们应该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但不能脱离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孤立地去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尤其要注重从各国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中认识企业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要考虑一些管理的概念和论点的提出环境和前提,企业对于TQM也应同样持这种态度。不要因为互联网缩小了世界的空间距离,就忘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这里使我回忆起这样一件事:在我国蓬勃开展TQC的年代,通过各种书籍、材料了解到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特征?起于教育,终于教育、QC小组活动、社长诊断、……。”这一直是当时人们普遍引用的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特征的权威概括,也是想象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等笔者到了东京大学久米均研究室(原石川馨研究室)学习和研究后的一天,无意中翻阅石川馨先生留在研究室的着作《日本的企业质量管理》,发现上述的那些”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特征”竟是日本的企业质量管理与欧美的企业质量管理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从逻辑上讲,列出的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特征中,日本企业质量管理与欧美企业质量管理相同的内容,其中包括那些对我国非常有用的内容可能没有列出来,自然也就在当时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于是……笔者无法再想下去,当场渗出一身冷汗。
二十一世纪到了,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样会几倍于过去的速度出现,现在人们还在大谈”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先进”这个词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它失去了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它似乎又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不用证明就可以拿来使用。”学习型组织”正被人们所推崇,书商们也跟着发了一笔小财,我在想,企业万一学错了内容或学错了时间,问题不就更大了吗?
发达国家的企业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需要,依照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断地创出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发展中国家呢?如果乐观的看,许多问题和教训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省得我们再去劳神费心了,想到这一点有时难免暗暗窃喜;但发展中国家如果对各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内容及其时代性不加鉴别,不分步骤引进的话,将是一场空前的悲剧?quot;协调发展”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到现在提出来,希望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