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育的任务是为企业培养必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工商管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无论从教师、教学方式还是教材等,都有很大不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教育相比,我国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教师,绝大对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对于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讲,从事实践性很强的工商管理教育,不仅缺乏实践经验,在理论上也很难创新。一个从未下过水的“游泳教练”又怎能教会别人“游泳”呢?而西方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既是大学教授,同时又是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任职。
根据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要提升水平,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充分发挥现有专家学者理论优势的同时,鼓励企业家进入大学从事工商管理教育
为改变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主要以理论型学者为主的现状,提出两个具体建议:
一是学校对实践经验欠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制度化要求,明确不同职称教师的具体时间要求。如讲师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在某一企业服务;副教授一个月;教授一个星期,并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
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家到学校从事管理教育。有效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以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进入大学从事工商管理教育为前提。
二、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教育教材
早在1983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就提出,管理学应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20多年过去了,国内高校目前的管理学教材,基本上是西方管理学教材的翻版。由于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在西方国家通行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等,在中国无法推广,工商管理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月2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特别强调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等四个方面(参见拙作:温家宝总理倡导的四句古训)。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优秀的东西,在当今的企业实践中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借鉴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现代管理教材,编写符合中国实际的工商管理教育教材,就成为提升工商管理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三、从国情和企业实际出发,大力推广本土化案例教学工商管理教育方式
案例教学已被西方近百年的实践证明是工商管理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尽管目前国内学界在这一点上目前已取得了共识,但从总体上特别是从目前出版的公开着作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企业案例微乎其微,多数是西方管理案例的翻版。只有在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才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只有真正从本土化案例出发,才能培养出国内企业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来。
四、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工商管理教育培养
加入WTO对工商管理教育来讲,意味着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重要。为此,与工商管理教育密切的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管理等,应率先进行双语教学,提升经理人驾驭国际经营的能力,以迎接全球化时代对经理人的挑战。
同时,全面提升工商管理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教育。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了西方企业界的普遍认同。近年来,“企业公民”的概念在企业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意味着经理人不仅要有经营企业的高超技能,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潮流,在教育中加大人文精神素质的培养,使经理人的管理理念从“办企业”向“做事业”转变。
曾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麦克阿瑟教授说:“哈佛商学院的成功不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而是学生毕业后有所作为。”这才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真谛。